【關鍵詞】微課;高中語文;應用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1-104-03
【本文著錄格式】戴孟姣 . 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J]. 課外語文,2022,21(01):104-106.
“互聯網+”、AI大數據等各種基于網絡技術發展背景下衍生出來的詞語,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關鍵詞,由此也可以發現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在教育領域,教師可結合互聯網技術,實現網絡遠程教育以及線上的學習交流。對此,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將信息技術融入常規課堂教學中,以此探索出新的語文教學方式,解決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困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與微課形式的結合,能夠有效地優化語文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微課概念辨析
“微課”“微課程”和“慕課”等這些新型的概念詞之間往往容易出現混亂,雖然各個詞之間有共通之處,但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對此,如果想要充分了解微課的意義,就需要區分清楚這些詞語之間的差別。
微課:是以視頻的形式為主要載體,要求教師在開設微課時根據當前班級中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進行微課內容的設計,是一種時間短、靈活便捷的教學方式。
微課程:微課程與微課的內容不同,微課程更多的是傾向于“課程”層面,有著較強的結構化特征。微課程是一系列課程,具有較強的專題性,而微課呈現的則是零散化、個體化。
慕課:是在高校內較為流行的一種依托于網絡開展的視頻課程,與微課的區別主要在于:第一,慕課的受眾人群主要是完成了基礎教育學習的大學生,微課的主要受眾人群是以中小學生為主;第二,微課與慕課在時間以及容量上都有著不同,微課課程主要是通過網絡平臺來進行學習以及觀看,平均每節課從10分鐘到45分鐘不等,慕課的時間更長;第三,性質上的不同,慕課是把大學教學中的一門課程完整地放到網絡平臺上,屬于系統課程,且每門課程下面都有著具體的內容評價。而微課更多的是輔助教師進行學生教學,學生的學習無法脫離教師,更多的是以師生互動為主。
二、高中語文微課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情境認知理論
情境認知理論中,重點強調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以學生為主,在具體教學內容與活動的安排上,要更多關注到真實情境的融合,要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具體生活相關聯。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更加真實地學習到相關知識。基于此,在高中語文微課的設計和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要充分地結合情境認知理論進行微課的設計,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背景下,談到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的傳遞與講授,為了能夠讓學習者更好地吸收所學的知識,教師要注重環境的創設,在環境的創設上需要從“情境創設”“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三個板塊著手。通過環境的創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習者吸收到所學的知識。對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注重環境創設,結合微課的形式搭建輕松有趣的環境來幫助學生完成相關學習。
三、微課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價值
(一)主題明確,有利于構建高中語文知識結構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其教學內容較為復雜以及煩瑣,對此,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需要先在腦海中構建起相對完善的知識結構。在這個知識結構中涉及眾多獨立的知識點,對于這些知識點,結合微課的形式,能夠有針對性地做到點對點的主題教學。
(二)形式豐富,有利于創設高中語文教學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內容較為復雜,經常會涉及一些古代文學作品,學生在學習這類文學作品時,該作品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少,導致學生在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圖上的難度較大。因此,在引導學生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時,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到學生的情感與知識的連接與促進。結合微課的視頻教學形式,教師可以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視頻來營造出相對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與古代的文學作品進行連接,促進其學習。
(三)內容經典,有利于豐富高中語文的教學外延
高中的語文課程內容與一般的課程不同的是,其具有寬泛的外延。比如在學習《赤壁賦》一課時,如果學生想要理解作者蘇軾在該文中所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時,則需要對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有一定的了解,結合赤壁之戰能夠幫助學生對赤壁當中的內容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因此,語文學科中的知識不僅局限于課本里的知識,同時,還會涉及相關的歷史事件及社會制度等。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課文,結合微課展開課堂教學,可以針對所學習的課文中的外延知識進行視頻制作,以此為學生提供課外拓展學習的資源,更好地去理解本次所要學習的課文,促進跨學科的教學,豐富高中語文教學的內容。
(四)學習便捷,有利于活躍高中語文的學習時間
通過《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內容,可以看到當前的語文課程內容中所涉及的古詩文篇數達72篇,有一些需要背誦的古詩文篇幅較長且內容難以理解。對此,如果學生僅僅依靠課堂學習時間來對這些復雜的古文進行理解,會存在較大的難度,而想要完全背誦更是難上加難。因此,通過微課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調用自己的課外碎片時間,對這些理解難度較大的古文進行學習與理解。而且,學生在學習微課時可以反復觀看與理解某一個復雜的知識點,來加深自己的印象。結合了微課的學習形式之后,學生的學習更為便捷,還可以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有利于靈活運用高中語文的整體學習時間。
四、高中語文微課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微課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實際使用率較低
自從微課被提出和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受到了大部分教師的歡迎,微課在課堂教學中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微課可以在課程導入環節發揮極大的作用,能在最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情境。雖然其優點眾多,但是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應用微課來展開教學活動,最主要是因為教師個人時間非常少,大部分時間都需要投入教學當中,因此,少有時間來完成微課的設計,導致了雖然微課的教學形式非常受歡迎,但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微課的設計,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使用率并不高。
(二)微課形式新穎,實際質量較差
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推廣,只有教師深度理解了這種教學方法,才能夠更好地掌握微課的制作方式以及實際應用的策略。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日常教學時教師需要更多地向應試教育傾斜,導致大部分學校對教師的新型教育技術培訓非常少,沒有更多地關注教師的信息技術學習,導致部分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沒有章法,不知應該如何展開設計,因此優質的微課不多。
(三)教師對微課的認識存在偏差
首先,教師對微課的設計在受眾認識上存在偏差,部分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并沒有充分地結合班級中的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在進行設計時對于微課的實用性并不考究,更多的是想著如何讓微課內容更加高大上。
其次,教師對微課的功能認識上存在偏差,部分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更多的是考慮如何通過設計微課來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以及參與競賽獲獎,無法清楚認識到微課本質的作用就是輔助自身日常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受教師自身對微課認識的偏差影響,部分教師在微課設計時更加重視形式而忽略內容,微課教學失去其實踐意義,因此,在結合微課教學時難以獲得學生的學習反饋,反而還會增加教師的日常工作負擔。
五、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快區域性微課資源平臺的構建
首先,考慮到許多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時,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微課設計上,對此,在微課的優化策略上,可以通過結合微課資源平臺的搭建,構建一個線上的微課資源平臺,幫助教師節省微課設計時間。通過該平臺,教師在需要用到微課時,可以自行在平臺中選擇自己需要的資源。其次,還可以在平臺中設置專門的微課商品,針對部分優質微課設計標出價格,以此鼓勵教師在空閑時投入一定的時間在微課設計上,確保微課的質量。
(二)統籌教師隊伍合力開發微課資源
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豐富且龐雜,其中涉及不同類別的知識,如古文、古詩和現代文學等,通過統籌教師隊伍可以把不同能力的語文教師安排到一起,教師們根據自己所擅長的知識點來展開微課設計,可以有效地確保微課的質量以及豐富性。
首先,區域教育主管部門應當重視微課的推廣與宣傳工作,加大力度組織校內的語文教師共同來開發微課資源。
其次,在實際的微課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教師所擅長的知識板塊進行分門別類的微課制作小組組織。
最后,考慮到微課的制作應當要遵循效率與質量的兩大原則,既要確保微課制作的速度,也要關注微課制作的質量。在實際的微課制作中,可以安排經驗豐富的教師負責微課的制作,經驗較少的教師則可以負責監督,共同完成微課的設計。
(三)明確區域學生需求,奠定有效應用的基礎
在當前互聯網中,并不缺乏優質的微課內容,但是,對需求量大的廣大學生群體而言,很難找到有針對性的適合自己學習的微課內容。比如,在不同區域中的學生學習的環境以及背景都會有所不同,這也導致了不同區域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進行語文微課資源設置時,很難做到同一個微課內容滿足各個區域中的學生。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應當以自身區域內的學生學習情況為主,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測驗的水平和在日常學習中的反饋進行學生能力的測定,從而找到合適的知識點納入微課的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當前高中生的興趣點和思維特點,選擇更加符合高中生興趣,更能引起學生注意力的視頻形式與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展開學習。
六、結語
隨著當前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結合微課的形式,能夠更好地推動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構建區域教學資源平臺的方式,把優質的微課資源上傳到平臺中。教育部門也應當做好對微課的宣傳,加大力度組織高中語文教師展開微課教學資源的設計,通過組織高中語文教師的方式滿足語文課程內容當中的各個板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永清.微課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8(7).
[2]周小紅.“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8).
[3]滑行.探究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應用價值[J].青年與社會(中),2018(32).
[4]翁曉穎.語法的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0).
[5]關海娟.微課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9(2).
[6]王麗娟.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6).
[7]高琳.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3).
作者簡介:戴孟姣,女,1971年生,湖南瀏陽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新教材教學、微課輔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