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體記者 許然
內江,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是開發較早的巴蜀腹心城市,至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隋文帝時,因母親河沱江又稱內水因而得名內江。這方沃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間斷的移民,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色。以紅為蘊,以廉為魂便是其文化特色之一。人們追尋紅廉足跡,重溫革命歷史,筑牢信仰之基,廉潔之花正悄然綻放于這座城市。

資中縣:
羅泉古鎮
羅泉古鎮位于內江資中西南,又名龍鎮,是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該古鎮始建于秦朝,以產鹽聞名天下,鎮上的鹽神廟是中國唯一用來紀念、朝拜鹽神的廟宇。鹽神廟拜管仲為鹽神。作為春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提出的將“廉”列為治國之綱、“以民為本”從政理念和審計監督原則,創造了我國廉政思想史上的三個第一。鹽神廟供奉管仲,蘊含廉潔之意。

威遠縣:
羅世文烈士史料陳列館
羅世文,中共四川省委的早期領導人之一,領導了四川各地抗日救亡運動,為中國共產黨在四川的革命斗爭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位于威遠縣城青龍山的羅世文烈士史料陳列館記錄和展示了羅世文不平凡的一生。該館始建于1990年,現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設有羅世文烈士生平事跡展墻、展柜以及羅世文烈士塑像等,保存有羅世文烈士的珍貴圖片和大量有關的回憶文章、文件資料手稿等藏品。
東興區:
范長江紀念館
坐落在內江市東興區田家鎮的范長江紀念館,是為紀念我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開拓者和領導人之一的范長江而建。范長江曾深入中國西北地區考察采訪,公開報道了紅軍長征,采寫了《中國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經典作品,為我國新聞戰線樹立了旗幟和標桿。紀念館館區展出的藏品豐富多彩,有史料、史書、遺物和代表作,“范長江新聞獎”歷屆獲獎作者的名單也記載于此。
市中區: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是由喻培倫大將軍紀念碑擴建而成,為紀念民主革命先驅、廣州起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喻培倫。它是全國范圍內唯一一座完整、系統地介紹和展示喻培倫生平事跡的專題性紀念館。雖然廣州起義失敗了,但是喻培倫及其他烈士的壯舉沉重地打擊和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喻培倫犧牲時年僅26歲,他的革命精神,大大激發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意識,為辛亥革命吹響了威武雄壯的前奏曲。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曾勛/攝)

隆昌市:
“隆昌五廉吏”廉潔牌坊
隆昌市被譽為“中國石牌坊之鄉”,現存有5座德政坊、3座德政碑。每座德政坊,背后都有一個生動的德政故事,似警示恒言、如行為標桿,傳承歷史、警示后世。這5座德政坊分別對應的是覺羅國歡、李吉壽、牛樹梅、劉光第、肅慶五人。這五人也被稱為“隆昌五廉吏”。每座牌坊上對應刻有他們“勤政、廉政、仁政”的故事,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當時隆昌縣官員清正廉潔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