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銘,郭愛梅
(大理大學,云南 大理671000)
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不當的膳食攝入、不規律的飲食習慣以及來自快節奏生活的壓力,使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及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因此,因急性胰腺炎、腦出血、腦梗塞、車禍等入院的患者在臨床工作中十分常見,該類病人往往通過留置胃管來獲取藥物、流質食物和營養液的供給,并進行術后胃腸減壓、防止吻合口瘺。因此,留置胃管是臨床中常見的治療方法,是臨床胃腸減壓、腸內營養、洗胃及胃內治療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對于胃癌、食管癌術后以及急性胰腺炎留置胃管和藥物中毒后洗胃更是十分重要[3]。根據2015年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最新數據估計,胃癌發病例約67.93萬,死亡病例約49.4萬[4];中國食管癌發病率約占全球62.9%[5];中國急性胰腺炎發病率逐年上升,統計學數據顯示2015中國胰腺炎新發病例約90 100人[6]。發展中國家每年約2 500萬農民遭受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全世界每年有1/8~1/6的人蓄意中毒[7]。因此,胃管的使用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十分常見,但在目前的留置胃管護理操作過程中,對已插入胃內的胃管,固定方法常有膠布固定、棉線固定等方法,而膠布固定與棉線固定方法現存在很多不足,如,護士戴手套撕取膠布不便;固定不夠牢靠;膠布遇水、鼻腔分泌物、皮膚分泌的油脂等容易松動、脫落;長期膠布粘貼,容易導致病人鼻翼部皮膚破損,且在患者鼻部形成膠布痕跡,很難去除;患者變換體位時容易牽拉到胃管,或遇到打噴嚏、嘔吐等腹壓大的動作時,胃管易脫出,再次留置胃管給患者帶來極大不便與痛苦;易導致膠布過敏等。棉線固定法雖較膠布固定更為牢靠,但其也存在不足,如棉線較細與皮膚接觸部位接觸面積小,患者面部及頭部受力較大,易引起皮膚破損;患者易產生不適感等。
為解決上述胃管的固定問題,使之發揮便于固定且不易脫落的作用、方便護士進行護理操作、減少固定過程所用時間使患者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減少對患者皮膚的牽拉和刺激等,在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并進行實驗技能操作的基礎上,同時借鑒了鼻氧管的固定優點,將其與傳統胃管的優勢固定結構相結合,使胃管更易固定,并通過環形固定扣的融合,解決了傳統胃管的承重問題,利用聚氨酯材料研制出一種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進而通過對實驗模型的操作,不斷優化雙翼胃管中存在的問題,使雙翼胃管固定更加方便、病人更加舒適、護理操作更加便捷。兩側增加松緊帶使其更加貼合患者的頭部和面部結構,并最終廣泛應用于臨床不同年齡段的患者。
該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包含了固定鼻罩、固定型卡片、調節固定扣、綁帶、胃管主體、薄片。
固定鼻罩覆蓋鼻子的鼻孔處設置有胃管主體,且鼻孔內有深入鼻孔的微型管。固定鼻罩的前端人中處固定連接有固定型卡片,固定型卡片為形狀貼合人中的凹型固定片。固定鼻罩的兩側固定連接有薄片,薄片的一邊為紗布材質,另一邊為硅膠材質,且硅膠片上均勻分布有透氣孔,薄片從固定鼻罩的兩側向雙耳處延伸至耳后根并固定連接有綁帶,綁帶從耳根處沿下頜延伸至下巴處,且綁帶延伸至下巴交匯到一處并滑動連接有調節固定扣,且其為圓柱形。
制作該胃管的材料為聚氨酯材料。聚氨酯(簡稱PUR和PU)是由氨基甲酸酯連接而成的有機單元聚合物。大多數聚氨酯是熱固性聚合物,加熱時不會熔化,聚氨酯也具有熱塑性以及優良的親水性,與生物也有很好的相容性,不易帶來過敏、畸變、凝血等副作用[8];其彈性好、伸長率大,耐磨、耐油、耐臭氧性能優良且吸震、抗輻射;聚氨酯材料加工方便、成本低、易于取材。
該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包括固定鼻罩,固定鼻罩覆蓋鼻子的鼻孔處設置有胃管主體,且鼻孔內有深入鼻孔的微型管。固定鼻罩的前端人中處固定連接有固定型卡片,固定鼻罩的兩側固定連接有薄片,薄片從固定鼻罩的兩側向雙耳處延伸至耳后根并固定連接有綁帶,綁帶從耳根處沿下頜延伸至下巴處,且綁帶延伸至下巴交匯到一處并滑動連接有調節固定扣,且其為圓柱形,內有兩個固定卡槽,胃管主體從調節固定扣的固定卡槽內穿過與鼻孔內的微型管連接,固定鼻罩、薄片和調節固定扣置于胃管主體的尾端,插管完成后將鼻罩推動式卡固于患者鼻部并固定胃管主體,調節固定扣推動式繞耳固定于患者下頜。
薄片的一邊為紗布材質,另一邊為硅膠材質,且硅膠片上均勻分布有透氣孔,以紗布材質和硅膠材質制成的薄片貼合于兩頰部,增大其受力面積以減小面部受壓,對人體無毒無害,且柔韌性、舒適度好,可長期使用。固定型卡片為形狀貼合人中的凹型固定片,貼合人中的固定型卡片能夠使患者與卡片接觸時感到舒適,進一步增加了患者舒適度。
該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結構設計合理,固定方式便捷,有效解決了臨床洗胃中護士在操作過程中,對已插入胃內胃管戴手套撕取膠布不便、固定不夠牢靠、易脫落、對病人的皮膚有一定的牽拉和刺激等問題,方便護士進行護理操作、減少固定過程所用時間,使患者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增加患者舒適度,適用于各種胃管插管患者,特別是長期留置患者。該胃管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側面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1 一種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 一種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制作雙翼胃管模型初期的固定鼻罩與凹型固定片的材料選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了彈性好、不易引起過敏、畸變、凝血的聚氨酯材料。真人模型性能測試,發現類似鼻氧管的固定管緊貼兩頰,對兩頰產生較大的壓力,使面部舒適度減弱且承重性不穩固等問題。通過不斷優化嘗試,修改設計稿,重新制作胃管模型,在原固定管的基礎上加紗布性質的薄片,通過增大與面部貼合面的面積從而有效地減小了受力面的壓力,增進面部的舒適感,有效解決了承重性能不完善等問題。在雙翼胃管模型制作的初期與后期的真人模擬性能測試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但經過查閱相關文獻以及親自嘗試與體驗,發現問題的根源,從根源不斷優化設計,使雙翼胃管制作過程中凸顯出的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
為避免反復插入胃管對患者鼻腔、食道黏膜的刺激損傷[9]和膠布固定對外部皮膚產生的刺激,解決現存臨床胃管不便于固定、易松動、脫落且會對患者產生不良刺激、增加患者痛苦等問題。臨床護理人員在胃管的固定方式和取材方面都進行諸多了改良,在固定方式上,許謙等[10]提出耳掛式固定法,將置入后胃管的延長管兩端像耳掛式調節適當松緊再在枕側打一結或掛耳后;魯曉紅[11]用紗布繃帶固定法,胃管置入后在鼻翼前用繃帶在胃管上打一死結,沿耳后繞過后腦至對側耳后再打一活結;周珍波[12]的方法是加長型輸液針固定法,胃管成功置入后,將剪去針頭端同連接輸液器端的1根加長輸液針頭皮管在近鼻孔胃管處打死結,再在輸液針頭皮管兩端各穿入廢棄輸液器上長2 cm的橡膠皮管,經鼻部向左右兩側分別繞過耳根上緣至后枕部打結;李萌等[13]研究的方法是一次性吸痰管固定法,在吸痰管中央剪開一個小口,將一細繩穿過吸痰管并在吸痰管外打成結,將已經置入胃內的胃管頭端置于結中,打緊結,拉緊兩端細繩,再繞過耳后于頜下打結。在取材方面,胃管的固定材料從普通的醫用膠布、棉線繩、紗布繃帶到3M透明敷料、蝶型固定夾等都在不斷發展[14]。雖然護理人員對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和取材方面都進行了諸多探索,但在實際護理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固定不牢靠或固定方法復雜等不足[15],對于脫出后的胃管,反復置入還易引起患者的窒息、嗆咳等。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留置胃管固定方式的問題,設計一種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并整體優化雙翼胃管的特性,使其實用性(方便、易固定、不易脫落)和舒適度在傳統胃管固定方式的基礎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一種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能有效解決目前臨床護理操作過程中胃管固定方面的不足,極大地增進了病人的舒適度,為臨床應用胃腸減壓和洗胃等操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經驗證表明,一種方便固定的雙翼胃管的固定方式相較于常規胃管的固定方式有以下優點:①固定鼻罩,外形貼近鼻,能與鼻部較好貼合,能有效防止牽拉胃管,降低胃管的脫出率;②貼合人中的固定型卡片形狀貼合人中為凹型固定片,增加患者在固定中的舒適感;③固定調節扣通過推動式繞于耳后,使胃管裝置的固定更加牢靠;④連接鼻罩的薄片貼合于兩頰部,增大其受力面積以減小面部受壓,提高患者舒適度。雙翼胃管設計整體結構可有效減少醫護人員置管操作的時間、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有效預防胃管脫出與移位的發生率且對患者無牽拉、無刺激并顯著提高了置管成功率,為護理人員的臨床工作提供便捷、為病人的舒適度提供保障。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營養的供給及疾病的恢復都有著重要意義[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