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培權
(朔州市朔城區城鎮發展服務中心,山西朔州 036002)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致使城市中的建筑數量急劇增多,然而建筑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如若施工單位未做好安全管控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引發事故問題,這不論是對建筑的施工還是施工單位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甚至還會造成人員傷亡。在此背景下,施工單位必須依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安全風險控制對策,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明確安全風險控制要點,進而大幅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通常情況下,建設工程的規模較大,施工工藝極為復雜且涉及面廣,再加上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以及施工周期較長,這都導致工程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
由于建筑產品的獨特性,所以施工安全風險問題一直存在,伴隨建筑工程建設始終。所以,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風險屬于全階段性的,施工單位必須嚴格規范項目全過程的風險管理,這樣建筑工程的施工才能安穩、有序地落實[1]。
因為建筑施工安全風險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施工建設期間,安全風險具有偶然性與雜亂性[2]。然而根據施工實踐統計,施工現場發生的安全事故都是有規律可循的,且都存在必然特性。對此,在開展施工管理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必須全面落實安全管理機制,這樣才能防止安全事故出現。
建筑施工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風險都是動態變化的,這種可變性反映在建筑施工的各個階段,而且在不同區域內的不同階段,安全風險大小也會有所不同,而風險會因為采取了不同措施而變化。
建筑的施工規模一般都比較大,建筑的建設周期很長,工程建設涉及的范圍很廣,所以風險的類型比較多。各種不同因素交叉導致風險的出現具有一定層次性,是建筑工程風險的主要特點。
在分析工程安全風險的過程中,施工單位還要結合數據資料進行科學決策,所以通過分析安全風險要素并明確指標,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施工作業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人為因素包含很多,比如施工人員的能力與操作水平,還有他們的工作經驗與掌握的安全知識技能。在面對施工中的安全風險時,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施工人員能靈活應對,但工作年限少且心理、生理狀況不佳的施工人員則無法科學處理風險問題[3]。
環境因素包括施工現場的環境是否滿足施工安全標準,包括夜間施工照明是否充足,是否存在眩光、重影的情況,現場是否存在換氣不足,狹窄空間作業的通風情況。同時是否合理配備防水、排水相關設施,以及工程工作面是否和周邊區域相隔離。
在施工作業中,施工人員使用的技術措施是否科學、合理,技術組織是否妥當,例如,施工現場有無易燃、易爆等危險材料,在加工作業期間是否形成高揮發性氣體。
材料、設備因素涵蓋了設備狀態是否正常、材料質量是否達標、機械設備使用、對建筑材料及相關構件的存放與加工,中小型器具使用,施工防護用品的落實。
在工程項目中,施工安全風險大多源自工程內部,所以施工單位對風險的分析和評估都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針對工程建設的安全評價體系,與常規安全評價方法一樣,均有施工準備、分析、評價、提問、結論、報告等環節,如圖1 所示。

圖1 建筑安全評價程序
在施工準備期間,施工單位應針對工程情況精心準備施工資料,其中包括查找工程的施工規范與標準、工程案例等,為了使施工評價工作更為健全、系統,施工單位必須保證材料的齊全。至于識別、分析環節,施工單位要結合工程情況收集施工資料,合理識別施工存在的安全風險因素,明確風險位置并研究問題后果。在開展定性定量評價工作時,施工單位要基于識別與分析,全面構建施工指標體系,這樣才能科學、精準地評價施工安全。在提出措施的過程中,施工單位應結合評價結果與原因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措施。在形成結論的過程中還要對建筑的安全形勢合理評價,從而進行整改。最后結合上述工作合理制定安全評價報告,這樣也有利于后續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4]。
該方法屬于定量結合分析法,不僅極為簡潔、實用,而且還能對施工問題進行科學分析與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可將問題分為多個組成元素,之后結合支配關系使元素分為多個層次,再通過定量思維對相同層次的因素合理比較,形成決策矩陣,這樣各元素的重要性也會明確[5],如圖2 所示。

圖2 層次分析法結構
層次分析法需要建立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實際使用中,層次的數量和研究問題的復雜程度有關,如果統一結構元素過多,會導致判斷矩陣過于龐大,導致邏輯關系十分復雜,因此同一層的元素應該在10 個以內。
物元分析是一種處理難題的人腦思維模型,在進行簡單分析時,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數學運算,如果分析多指標復雜問題,可以采用邏輯運算的方式。在考慮相關性風險等級評估時,使用該方法可以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6]。
某市標志綜合體項目總面積為21.3 萬m2,包括辦公樓、酒店項目,建筑高度為75m,層數24 層,裙樓的高度為38.2m,層數7層。有連為一體4 層地下室,地下室深度為19m。該項目結合商業、酒店、辦公、住宅、公寓、娛樂休閑項目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高端建筑群。結構設計如表1 所示。

表1 項目結構設計
4.2.1 工期緊
本工程體量較大,但是地下室有效施工僅6 個月,地上建筑有效施工時間僅4 個月。
4.2.2 平面布置和交通運輸難度大
該工程現場基坑面積較大,導致基坑外可利用的有效場地很小,現場沒有材料加工廠和有效道路;地下室需要進行大量交叉施工,材料投入量比較大,導致施工總平面布置難度較大。
4.2.3 工程施工質量要求高
由于該工程屬于地表工程,因此對工程質量要求較高。
4.2.4 安全施工風險大
該工程的基坑的深度在20m 以上,施工高峰期現場設置3臺大型塔吊,所以長期進行多塔交叉作業,有基坑坍塌、高空墜物的風險,安全管理難度比較大。
4.2.5 施工文明要求高
該工程處于繁華地段,周邊有很多歷史風情老街,地段敏感性很高,所以對現場文明要求極高。
為了驗證建立模型的實用性,針對工程總承包單位安全管理人員、監理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土木工程學會專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并根據工程實際情況使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種因素的權重。根據第一層次安全管理組織A1、安全生產制度A2、安全技術A3、現場管理A4 的指標權重,獲得了各項施工安全風險權重的總排序,如表2 所示。

表2 施工安全風險權重總排序
根據政府、業主方、監理、施工方提供數據,安全管理組織和各個風險的關聯度為0.406,風險度較低。相比于安全管理組織,生產管理制度與安全生產之間關聯度為0.056,屬于中等風險。安全技術指標屬于可容許風險。現場安全管理對于各個風險的關聯度為0.126,屬于中等風險。因此,獲得綜合關聯度為0.050,安全等級為3,屬于中等風險。
4.5.1 安全管理組織因素
該因素風險等級為1,但是和3 等風險有很大的關聯度,因為該項目的建筑施工企業擁有實力雄厚有的項目管理團隊,所以管理人員的能力和經驗占據較大權重。如果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團隊發生變化,導致專業知識強、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被撤換,將會導致風險因素增加[7]。所以施工過程中需要對人員的管理能力進行定期評估,以及保證管理人員隊伍的穩定性,有效控制安全風險。
4.5.2 安全生產管理因素
導致風險的主要原因是競標激烈,承建單位對安全文明施工資金投入不足,在制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時并沒有考慮項目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加強監督,使施工單位加大對安全生產資金的投入。
4.5.3 安全技術因素
該風險屬于可容忍風險,原因在于建筑企業的施工技術在行業內首屈一指,擁有雄厚的實力和豐富技術經驗,但是由于建筑施工的復雜性,所以稍有忽略就會導致建筑出現安全隱患。因此不能忽略安全技術管理,施工過程中應該認真對待。
4.5.4 現場安全管理風險
現場安全管理如果不到位,也會引發安全問題。原因在于現場施工區域狹窄,沒有足夠的材料堆場。因此需要加強現場管理,保證工程施工安全。
由于人為因素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而高處墜落等安全事故和施工人員的作業行為有著很大的關聯,所以施工企業必須通過培訓來消除施工人員存在的不安全行為,這樣他們的安全意識與能力也能大幅度增強。而在進行安全生產教育的過程中,施工企業要做好施工特殊工種的安全技能教育。由于施工現場涉及了很多工種與施工流程,比如施工電梯、電工等,這些工種對技術工藝的要求極高,即使出現微小問題都易引發安全事故,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針對施工的特殊工種,企施工單位必須進行嚴格的培養和教育,定期考核,施工人員必須執證上崗。其次施工企業還要做好崗前教育培訓以及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屬于動態過程,不同施工階段存在的安全危險源不一樣,施工人員在上崗工作前,應依據工程進度和管理情況對技術問題和所有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這樣不僅能增強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還能讓他們認識安全生產中的問題,通過嚴格培訓掌握注意事項,就能將安全隱患全面消除如圖3 所示。

圖3 電梯
因為施工人員會受到心理或生理因素的影響,從而無法完全杜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在此背景下,施工企業就要采取預防措施來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如在進入施工現場前,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好安全帽,在進行超過2m 的懸空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而在高空作業無法掛設安全帶的,還要采用安全拉繩等措施,在作業點的下方還要設置安全網,這樣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才能得到保證。其次針對施工現場的用電情況,施工單位還要采用“三相五線制”以及“一機一閘”等方法開展安全防護工作,這樣即使出現觸電情況,因為有防護設施的保護,會立即觸發漏電保護裝置,這樣也能防止觸電事故發生。
為控制建筑施工風險,應針對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安全風險分析指標,使用合理的安全風險分析框架,確定安全風險的主要因素。之后根據需要制定安全風險控制措施,強化組織、技術、現場等層面的安全管理。在分析評價的工作中,需要加強對現場情況的調查研究,綜合分析不同單位導致的安全風險問題,強化控制工作,保證管理效果。除此之外,施工人員是產生施工安全風險的重要部分,在日常施工作業中,施工企業必須確保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所以施工企業還要加大對施工人員的培訓教育力度,在施工現場也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