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阜溧 高麗云▲ 顧燕玲 周 瑩 曹魯梅 吳忠玲 瞿媛媛
1.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骨科,江蘇南通 226001;2.江蘇省中醫院骨科,江蘇南京 210029
退行性膝關節炎(degenerative knee arthritis,DKA)是臨床常見的肌肉骨骼系統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為30%~40%,以膝關節疼痛、變形、活動受限為主要臨床表現,致殘率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3]。目前臨床中DKA 以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4-5],可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變性等臨床癥狀,但治療后的延伸式健康管理同樣是預后康復的關鍵。由于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低,對DKA 相關知識認知不足,復診間隔時間長,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因素,導致DKA 出院后恢復效果不佳[6]。我國健康管理仍處于起步階段,與出院后疾病管理脫節[7-8]。為探索針對老年DKA 患者的院外健康管理模式,本研究以術后出院老年DKA 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臨床試驗,期待為此類患者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法。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收治108 例老年DKA 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各54 例。其中常規組男24 例,女30 例;年齡60~75 歲,平均(66.50±6.10)歲;病程1~5 年,平均(2.11±0.32)年;單側發病38 例,雙側發病16 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9 例,中學25 例,大專及以上10 例;研究組男22 例,女32 例;年齡60~76 歲,平均(66.51±6.05)歲;病程1~5 年,平均(2.20±0.38)年;單側發病37 例,雙側發病17 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0 例,中學25 例,大專及以上9 例;兩組治療方式均為膝關節鏡下清理術+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玻璃酸鈉。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擬定的DKA 診斷標準[9];②年齡≥60 歲;③接受管理;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膝關節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他膝關節疾病;②合并重癥糖尿病、結核病、全身炎癥、關節內骨折;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④意識、視聽障礙無法正常交流或精神病史。
出院前收錄患者信息,建立完整醫療檔案,包括性別、年齡、文化水平、日常生活習慣、鍛煉情況、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壓、膝關節外傷史、DKA 家族史等)及出院時膝關節健康狀況。
常規組實施常規健康管理措施,即出院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加強健康知識宣教等,健康宣教內容主要包括飲食調整、作息調整、不良生活和行為習慣糾正和康復鍛煉注意事項等,每月電話隨訪1 次,及時回答咨詢問題,共實施3 個月。
研究組實施個體化延伸式健康管理措施,實施干預措施的護理人員同常規組,實施3 個月,具體如下:(1)成立個體化延伸式健康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2 名,骨科專科護士2 名,中醫專科護士3 名,研究生1 名,共8 名。(2)收集整合患者病例資料,根據病情綜合評估結果,針對超重(體重指數≥25.0 kg/m2者)、不良運動習慣(包括缺乏運動、運動完后迅速喝冷飲、過度運動、飯后劇烈運動等)、合并基礎疾病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等)、文化水平較低(包括小學及以下文化水平,尤其是對DKA 相關知識未掌握者)、自我保健意識不強(包括不重視身體異常信號、不關注健康養生知識、不注重糾正不健康生活習慣如熬夜、暴飲暴食等)等人群制訂針對性延伸式健康管理措施,通過電話、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健康管理講座。①針對超重人群,告知合理膳食(包括避免飲食高熱量、高膽固醇飲食,適量食用瘦肉、牛奶、蛋類等,鼓勵食用綠葉蔬菜和水果,鼓勵每周1~2 d 輕斷食),控制體重;叮囑避免負重、蹲、踢等動作、睡覺抬高患肢,減輕膝關節負荷;②針對不良運動習慣者,幫助制訂個體化運動方案(根據患者的運動喜好、體重、減肥目標等制訂運動方案),具體包括運動方式(游泳、打太極拳、慢走等)、運動頻率(1 次/d)、運動時間(每次40~60 min)、運動技巧(運動前后按摩膝關節20 min,并進行伸展運動)等,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送功能鍛煉小視頻;③針對合并基礎疾病者,邀請患者參加醫院舉辦的老年基礎疾病系列知識講座,由本院著名專家主講,主題包括基礎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的發病原因、發展進程、危害等,并告知患者各種疾病的發生征兆、預防措施、治療方案、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等,未參加的將講座知識要點通過互聯網發送給患者或家屬;④針對文化水平較低者,加強DKA 健康知識宣教,通過微信每日推送一條DKA 相關知識鏈接和內容;⑤針對自我保健意識不強者,通過列舉實例、回憶DKA 發病時痛苦回憶、強化健康教育等方法,循序漸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改進自我保健行為。
①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采用Lorig 等[10]創建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包括運動鍛煉、認知性狀管理實踐、與醫生溝通3 個方面,其中運動鍛煉共6 個條目,將每周進行伸展健身和耐力運動的時間0、15、45、120、180 min 分別評分為0、1、2、3、4 分;認知性狀管理實踐共6 個條目、醫生溝通3 個條目,分別評分為0~5 分,分數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行為實施越好。②膝關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礙比較,采用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骨關節炎指數量表[11]評估,該量表共24 個條目,包括膝關節疼痛5 個條目,膝關節僵硬2 個條目,膝關節功能17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為1~5 分,分數越高提示膝關節病理癥狀越嚴重。③生活質量比較,采用中文版關節炎生活質量測量量表2[12]評價,包括軀體、癥狀、情緒、社交、工作共5 個方面,共26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為1~5 分,總分為130 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6.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出院3 個月后,研究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均高于出院時,且研究組高于常規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自我管理行為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出院時比較,aP <0.05
兩組WOMAC 評分均低于出院時,且研究組低于常規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WOMAC 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WOMAC 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出院時比較,aP <0.05。WOMAC: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
出院3 個月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和總分均高于出院時,且研究組高于常規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出院時比較,aP <0.05
老年DKA 患者長期處于膝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狀態,不僅可造成關節源性肌肉抑制、機體功能受阻等生理障礙,而且容易增加心理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3-15]。針對不同個體給予針對性健康管理,有助于調動患者參與積極性,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達到最大的促健康的效果[16-17]。
本研究發現,個體化延伸式健康管理有助于改善老年DKA 患者手術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為習慣。老年人群普遍受教育水平較低,自學能力差,獲得疾病相關知識的途徑較少,且出院后隨著時間的延長,院內已獲得的知識逐漸遺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處于平穩狀態甚至降低。健康管理是通過收集服務對象的健康檔案,并進行綜合評估,幫助患者通過改變行為而促進健康的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18-20]。本研究通過全面了解老年DKA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活動,為其制訂合理的個體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實施期間及時了解患者對健康管理方案的反饋,保證院外健康管理的延續性和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個體化健康管理的實施期間,護理人員為老年DKA 患者提供專科化健康教育,促進患者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將不利于康復的因素降至最少,充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本研究提示個體化延伸式健康管理有助于改善手術出院后的老年DKA 患者膝關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礙程度,提高生活質量。老年DKA 患者出院后長期處于疾病康復階段,膝關節疼痛、僵硬及活動限制仍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21-23],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管理對關節功能恢復、生活質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實施延伸性健康管理期間會遇到較多問題,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狀態、基礎疾病及家庭和社會環境均不盡相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訂個體化方案[24-25]。將個體化延伸式健康管理模式應用于老年DKA 患者居家休養期間,有針對性地糾正不利于康復的行為和習慣,如針對無運動習慣者幫助制訂個體化運動方案,針對超重人群告知控制體重、減輕膝關節負荷,針對文化水平較低者加強健康宣教,在科學、持續的健康管理模式下,改善膝關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礙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個體化延伸式健康管理在改善老年DKA 患者手術出院后自我管理行為習慣,改善膝關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礙程度,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均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