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煜 褚 旭 全詩文
1.中國聯通江蘇省分公司;
2.中國聯通南京分公司
5G NSA組網情況下,信令面走4G網絡,用戶面數據走5G網絡。作為信令接入的4G基站,在NSA網絡中被稱作錨點。由于設備廠家的兼容性問題,4G錨點與5G基站必須為同一設備廠家,電信與聯通5G共建共享后,根據4/5G設備廠家的不同,錨點配置方式分為單錨點配置(建設方5G與共享方4G異廠家)和雙錨點配置(雙方4/5G同廠家)
兩種方式。
江蘇聯通5G網絡為電聯共建共享,由于4/5G設備廠家的不同,聯通和電信大部分區域使用雙錨點方案,還存在小部分4G跨廠家使用單錨點共享,導致單、雙錨點存在較多的邊界,造成4/5G用戶在邊界切換過程中出現覆蓋差、切換慢、速率低、占不上5G等感知問題。
江蘇聯通結合5G組網架構,對單雙錨點問題比較集中的3個場景進行研究,對不同場景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出對應的優化方案,對不同場景給出應對策略方案和配置建議。
該場景主要為聯通承建區域內,單錨點區域與雙錨點區域交界區域,單雙錨點站點均為聯通承建,終端用戶通過聯通承建錨點站點與聯通5G站點進行信令交互。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電信終端從聯通承建方的單錨點共享載波區域到雙錨點共享載波區域,錨點異頻切換失敗導致重建或掉線。針對該場景存在的問題,對比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和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的優勢和缺點,給出具體建議。
1.2.1 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流程
電信終端從聯通承建區的單錨點區域向雙錨點區域切換時,電信用戶先占用本網非共享4G站,通過錨點優選方式先切換到聯通4G共享站,在聯通4G共享站通過A2異頻切換至雙錨點區域的電信4G非共享站。
基于A2的切換方案流程如圖1所示。圖1中乒乓切換指的是,用戶在某個區域不同小區之間來回切換。X2為4G基站與5G基站之間的接口。

圖1 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流程
1.2.2 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流程
電信終端從聯通承建區的單錨點區域向雙錨點區域切換時,電信用戶先占用本網非共享4G站,通過錨點優選使用聯通4G共享站,在聯通4G共享站點通過同頻切換到雙錨點區域的聯通4G共享站。設置緩沖帶的方案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流程
選擇位于南京市仙林地區南京大學南門到地鐵經天路站附近的邊界場景進行測試。
1.3.1 測試驗證結果
(1)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
通過不同A2門限的測試對比,A2在-85dBm和-90dBm時切換前后的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電平波動較小,信號與干擾加噪聲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值較好,其中A2門限設置過低會出現同頻干擾嚴重導致中斷掉線,影響用戶感知;A2門限設置過高會導致乒乓切換,5G覆蓋使用范圍會進一步縮小。
不同A2門限切換前后RSRP變化:A2設置在-85dBm和-90dBm左右切換前后,RSRP波動較小。不同A2門限切換前后SINR變化:A2設置在-90dBm時切換前后SINR值較好,設置過高會導致乒乓切換,切換過晚會導致干擾掉線。
(2)設置緩沖帶站點共享方案
升級雙錨點非共享區域的緩沖帶站點后,電信用戶正常同頻切換至聯通緩沖帶共享站后再基于頻率優先級立即切換至本網電信錨點站,切換前后RSRP和SINR值良好。
1.3.2 不同方案測試結果對比
通過對以上兩種優化方案進行測試驗證,可以總結出兩種方案最優配置均能達到良好效果,各項指標均正常。但是基于A2異頻方案測試和優化工作量較大,而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只需后臺網管升級共享即可,減少人工成本。兩種方案的效果如表1所示,優缺點對比如表2所示。

表1 兩種方案驗證效果對比

表2 兩種方案的優缺點對比
通過測試結果對聯通承建區的單雙錨點邊界兩種不同的方案進行驗證總結:方案1切換門限建議設置在-90dBm左右,采用此方案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驗證工作,得出合理的切換門限。方案2需要的測試工作量相對少,但是需在邊界開通1-2層緩沖帶作為共享站點。目前共享站license默認具備,沒有額外的成本,同時從切換前后的網絡質量來看,方案2要優于方案1,建議采納緩沖帶站點共享方案。

?
通過測試結果對聯通承建區的單雙錨點邊界兩種不同的方案進行驗證總結:方案1切換門限建議設置在-90dBm左右,采用此方案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驗證工作,得出合理的切換門限。方案2需要的測試工作量相對少,但是需在邊界開通1-2層緩沖帶作為共享站點。目前共享站license默認具備,沒有額外的成本,同時從切換前后的網絡質量來看,方案2要優于方案1,建議采納緩沖帶站點共享方案。
該場景主要為聯通承建區域和電信承建區域交界,該區域聯通承建錨點和電信承建錨點共存,終端用戶需要通過聯通承建錨點與電信承建錨點之間進行切換,并通過電信承建區域內的聯通共享站與電信5G站點進行信令交互。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共享方終端從共享區域回承建區域受到同頻干擾掉線重建。針對該場景存在的問題,對比A2異頻切換方案和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的優勢和缺點進行研究并給出具體建議。
2.2.1 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流程
電信/聯通終端從聯通單錨點區域向電信單錨點區域移動,電信/聯通用戶先占用本網非共享4G站,通過錨點優選使用共享方4G站,通過A2異頻切換至雙錨點區域的本網非共享站。
2.2.2 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流程
電信/聯通終端從聯通單錨點區域向電信單錨點區域移動,電信/聯通用戶先占用本網非共享4G站,通過錨點優選使用共享方4G站,通過同頻切換到共享4G站,再通過頻率優先級切換到本網非共享站。
選擇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白下工業園北門到雙拜巷192號小區南門的邊界場景進行測試。
2.3.1 測試驗證結果
(1)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
聯通用戶測試結果:通過不同A2門限的測試對比,A2在-90 dBm左右切換前后的RSRP電平波動較小,SINR值較好,其中A2門限設置過低會出現同頻干擾嚴重導致中斷掉線,影響用戶感知;A2門限設置過高會導致乒乓切換,5G覆蓋使用范圍會進一步縮小。
電信用戶測試結果:通過不同A2門限的測試對比,A2在-90 dBm左右切換前后的RSRP電平波動較小,SINR值較好,其中A2門限設置過低會出現同頻干擾嚴重導致中斷掉線,影響用戶感知;A2門限設置過高會導致乒乓切換,5G覆蓋使用范圍會進一步縮小。
(2)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
升級雙錨點非共享區域的緩沖帶站點后,用戶正常同頻切換至緩沖帶共享站后再基于頻率優先級切換至對端運營商錨點站,切換前后RSRP和SINR值良好。
2.3.2 不同方案測試結果對比
通過對以上兩種優化方案進行測試驗證,可以總結出,兩種方案最優配置均能達到良好效果,各項指標均正常。但是基于A2/A4異頻方案測試和優化工作量較大,而緩沖帶共享方案只需后臺網管升級共享即可,減少人工成本。兩種方案的效果如表3所示,優缺點對比如表4所示。

表3 兩種方案驗證效果對比

表4 兩種方案的優缺點對比
通過測試結果,對跨承建區的單/單錨點邊界兩種不同方案進行驗證總結:方案1切換門限建議設置在-90dBm左右,采用此方案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驗證工作,得出合理的切換門限;方案2測試工作量相對少,但是需在邊界開通1-2層緩沖帶作為共享站點。目前共享站license默認具備,沒有額外的成本,同時從切換前后的網絡質量來看,方案2要優于方案1,建議采納緩沖帶站點共享方案。
該場景主要為聯通雙錨點和電信單錨點交界,終端從電信單錨點區域向聯通雙錨點區域切換時,既可通過聯通共享4G站點和聯通5G進行信令交互,也可直接通過電信共享4G錨點與聯通5G進行信令交互。該場景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聯通終端從電信單錨點共享載波到聯通雙錨點非共享載波區域,錨點異頻切換失敗導致重建或掉線。針對該場景存在的問題,對比A2異頻切換方案和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的優勢和缺點進行研究并給出具體建議。
3.2.1 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流程
聯通終端從電信單錨點區域向聯通雙錨點區域移動,用戶先占用本網非共享4G站,通過錨點優選使用共享方4G站,通過A2異頻切換至雙錨點區域的本網非共享站。
3.2.2 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流程
切換流程:聯通終端從電信單錨點區域向聯通雙錨點區域移動,聯通用戶先占用共享方4G站,通過錨點優選使用共享方4G站,通過同頻切換到共享4G站,再通過頻率優先級切換到本網非共享站。
選擇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石楊路與繞城路交叉口附近路段的邊界場景進行測試。
3.3.1 測試驗證結果
(1)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
聯通用戶測試結果:通過不同A2門限的測試對比,A2在-90dBm左右切換前后的RSRP電平波動較小,SINR值較好,其中A2門限設置過低會出現同頻干擾嚴重導致中斷掉線,影響用戶感知;A2門限設置過高會導致乒乓切換,5G覆蓋使用范圍會進一步縮小。
(2)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
升級電信單錨點共享區域的緩沖帶站點后,用戶正常同頻切換至緩沖帶共享站后再基于頻率優先級切換至對端運營商錨點站,切換前后RSRP和SINR值良好。
3.3.2 不同方案測試結果對比
通過對以上兩種優化方案進行測試驗證,可以總結出兩種方案最優配置均能達到良好效果,各項指標均正常。但是基于A2/A4異頻方案測試和優化工作量較大,而緩沖帶共享方案只需后臺網管升級共享即可,減少人工成本。兩種方案的效果如表所示,優缺點對比如表6所示。

表5 兩種方案驗證效果對比

表6 兩種方案的優缺點對比
驗證總結如下:方案1切換門限建議設置在-90dBm左右,采用此方案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驗證工作,得出合理的切換門限;方案2測試工作量相對少,但是需在邊界開通1-2層緩沖帶作為共享站點。目前共享站license默認具備,沒有額外的成本,同時從切換前后的網絡質量來看,方案2要優于方案1,建議采納緩沖帶站點共享方案。
通過對以上3種單雙錨點邊界場景的策略研究分析,對比基于A2異頻切換方案,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測試工作量相對少,沒有額外的成本,切換前后的網絡質量較好,建議5G NSA網絡單雙錨點邊界采用設置緩沖帶共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