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一位飼養員抱著一只黑腿、黑耳朵、黑腦門、淺棕色的羊駝,另一位工作人員在小家伙頭部檢查。在飼養員的后面,幾只憨態可掬的小羊駝伸著細長的脖子,瞪著溜圓的大眼睛,緊跟在飼養員的身后……這是1月3日《科學導報》記者在太原市陽曲縣楊興鄉七峰山羊駝繁育基地看到的情形。
提起呆萌可愛的羊駝,人們很難將它與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聯系起來。在陽曲縣坪里村,這種原產于南美洲的動物不僅“站穩了腳跟”,還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發展。短短7年時間,依托羊駝養殖,村里的基礎設施完善了,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羊駝藥用價值大,渾身都是‘寶’。”負責飼養的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羊駝有一種特殊的抗體,叫單域抗體,也叫納米抗體,分子量特別小,約是傳統抗體的十分之一,可穿透血腦屏障,所以納米抗體在生物醫藥研發方面,具有傳統抗體難以比擬的優勢。目前,國際利用納米抗體,在癌癥治療上取得了較大進展。其實,不止羊駝,駱駝和鯊魚也都有這種納米抗體,但是羊駝個頭比較小,更容易作為實驗對象。
“獸醫會抽取已產生抗體的羊駝血液,送到基地實驗室進行研發。目前,我們會利用自有技術提取免疫細胞,幫助抗體生產公司等客戶研發生物納米抗體庫。”實驗室負責人說,客戶只需要提供免疫源,基地就會負責設計實驗方案并最終提供實驗成果。目前,該項服務已為企業創收200多萬元。
羊駝還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羊駝只吃草尖不吃草根,加之腳掌是肉墊構造,不會對草地造成大的破壞。羊駝毛因其低敏性、無毛脂、雜質少等優點,很受市場歡迎。“平均每只羊駝一年可產絨毛3~5千克,絨毛每千克可以賣到300~1000元左右,如若制成一床羊駝毛被子甚至能賣到2000元左右。”基地的負責人說。
“這里有專門的獸醫、技術人員,會定期開展體檢消毒防疫等工作。”七峰山種養殖公司總經理鄧昕介紹,因羊駝繁衍較慢,每年母羊駝只產一只小羊駝,為了解決數量問題,公司通過從澳大利亞引進優良品種的一代種羊駝進行繁育飼養,現有存欄量已將近2000只,每年繁育的小羊駝最高可達1500只左右。
現在,基地平均每年銷售近千只羊駝,銷往全國各地30多個省市地區。“一只羊駝平均能賣2.8萬元左右,年收入達2000多萬元。來購買羊駝的大多數是特種養殖企業、寵物商家、觀光景區、文化創意公司等。”鄧昕說。
據了解,從2014年羊駝養殖基地建立以來,羊駝產業給周邊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致富渠道。七峰山所屬的楊興鄉過去沒有支柱產業,貧困戶多。“前幾年政府有一些扶貧資金,這些資金不可以直接撥給貧困戶,而是要打造致富產業,所以會把扶貧資金注入到愿意幫助村子脫貧的企業中。”鄧昕說,“我們企業每年會有盈利,通過借本還息和折股量化,累計為楊興鄉的8個貧困村分紅大概200萬元左右。村子里可以拿分紅來做一些福利事業。”
另外,基地還直接為當地村民提供50余個就業崗位,人均年增收2萬多元。楊興鄉坪里村的一戶農民過去靠十幾畝坡地為生,是村里的貧困戶。自2014年羊駝養殖基地建起來后,他就成為一名“羊倌兒”。目前,靠著養護這群“呆萌”的小動物,他每年僅工資收入就3萬多元,年底還有5000元績效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