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科琳
微不足道的我,有著閃閃發光的夢想——那是小時候與朋友過家家時,扮演老師的滿足;那是讀到古代諸子百家,看到中華名山大川的“那時風動,此時心動”;那是想要把一切優秀文化傳遞給下一代的激動與驕傲;那是“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韓愈的《師說》有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一名入職不到一年的新手教師,我對這句話有了新的感悟。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初識這個職業,懷著對它的好奇,一切都是新鮮的。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我看著講臺下一雙雙好奇的眼睛,故作鎮定地介紹自己。改作業的時候,我努力回憶我以前的老師改作業的模樣,偶爾也從學生的作業本上收獲一些意外驚喜。原來,當老師有這么多新奇又美好的體驗——這可能是我與學生在路上遇到時,他們不躲不避,熱情地與我打招呼;可能是某個學生上課打盹被我叫醒,下課跑來找我承認錯誤;可能是某個停電的晚上,我們伴著燭火一起背課文、說心事。正是這些時刻,讓我對教師職業充滿炙熱的向往。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可是慢慢地,學生的成績、專業的發展和與同事的相處不時困擾著我。我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回首往事,我總結了面對這個階段的一些經驗。
放平心態、保持自信。“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在狂風驟雨中徐徐而行,教給了我灑脫與從容。當我看到第一次考試后學生糟糕的成績單時,震驚、不安充斥在心頭,我迫切地想要改變。我開始變得嚴厲,而我情緒上發生的變化,學生自然可以感受得到,這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了緊張和壓迫。后來經過摸索,我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教師要做的就是好好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眼界和勇氣。
不斷學習、豐富自己。學習是教師終身的功課,我們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授課技巧。一開始備課對我來說是極其艱難的事情,我像一只無頭蒼蠅一樣,什么都想教給學生,結果導致教學重點不明,課堂時間也無法把控。后來我反復閱讀課文,模擬提出問題,學習在課堂上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我想,教師在備課時也許可以把自己想象為一位優秀編劇,預設課堂環節、課堂時間和問題引導。
親其師、信其道應是教師一直牢記的秘訣。只有當教師獲得學生的尊敬、信任時,才能使學生接受自己傳授的知識。因此,在與學生的交流之中,教師務必做到態度平等。同樣,教師還需要多一些耐心,聆聽學生內心的想法,尊重學生的表現。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平心而論,教師是一份辛苦的職業。但面對困難與考驗,我更希望自己有“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勇氣去直面,有“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付出去堅守。這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獲得“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成功,以渺小啟程的我們,最終會與美好相遇,以偉大結束。
(責編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