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匯

2021年A股仍然是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不少基金在這一年中脫穎而出,很多基金投資者再次成了大贏家。新的一年到了,本刊依慣例為你奉上2022年值得投資的50只基金,供你選擇。
2021年可以說是“超預期”。年初沒人能想到“核心資產”會在春節后遭遇滑鐵盧,也沒人想到新能源和周期股的漲幅會如此凌厲。總之,市場整體表現超預期。
2021年全年,上證指數上漲4.8%,滬深300指數下跌5.2%,中證500指數上漲15.58%。結構分化相當突出,中小盤股的表現非常不錯。
從行業看,A股市場熱點精彩紛呈。截至2021年12月31日,根據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漲幅最大的是電力設備,全年上漲47.86%。其次是有色金屬和煤炭,漲幅分別為40.47%和39.6%。全年跌幅最大的行業則是家用電器、非銀金融和房地產,分別下跌19.54%、17.55%和11.89%。
基金之間的分化形成了鴻溝,全市場有可比業績的基金7000多只,表現最好和表現最差的基金,首尾相差167%。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3只基金2021全年漲幅翻番,83只基金全年收益率超過50%,80%的基金獲得正收益,收益率的中位數是4.42%。
在基金連續3年的豐收行情后,2022年我們對基金行情能否有所期待呢?老規矩,2022年最值得投資的50只基金提供給大家參考。
基金分化大年
2021年涌現出不少黑馬基金。比如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前海開源新經濟雙雙翻倍,收益率分別為119%和109%。崔宸龍也因此成為2021年度冠軍基金經理。
其次是寶盈優勢產業,全年收益率100.51%,成為僅有的3只業績翻倍基金之一,基金經理肖肖和陳金偉也因此受到關注。
還有諸如大成的韓創,廣發的唐曉斌、楊冬,華夏的鐘帥,交銀施羅德的楊金金等基金經理,他們管理的基金2021年的收益率都超過了80%。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當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7.73%,配置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8.68%,而所有類型基金收益率的中位數是4.42%。
2021年市場的賺錢效應圍繞著3條主線:一是周期股;二是新能源、科技相關股票;三是中小盤股。只要基金布局了這幾個方面,那么2021年的表現就可圈可點。而在“茅指數”上集中火力的基金,2021年就比較慘淡。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整理出來的50只基金榜單,可以說相比上一年已經是大換血了,只有10只基金和2021年重合,這是過去比較少見的現象。另一個現象是,大量基金的2021年第三季度末持倉股票中,其在新能源上的比重,相比較以往有大幅提升。可以看到市場對新能源的預期相當高,所以我們也應該警惕過熱的風險。
新銳基金經理頻出
現在市場對于新銳基金經理的挖掘也越來越快速了。在整理了過去5年的基金數據后,可以看到很多新銳基金經理已經出現在榜單里。
總體上看,主動管理型基金超額收益非常突出,至少這5年基金經理提供的附加值還是很高的。數據里有以下3個現象值得關注。
一是配置型基金由于股票倉位較為靈活,總體上表現出比股票型基金更好的適應波動的能力。配置型基金更適合普通大眾,同時其按照股票持倉作出更多的細分,可適合不同風險承受力的投資者。
二是在指數基金里,即使2021年酒和食品飲料指數的表現如此糟糕,但在過去5年的數據中,酒和食品飲料相關的指數基金,仍然是收益率最高的指數基金。
三是大量“80后”基金經理成了中堅力量。最近3年里,脫穎而出的新銳基金經理越來越多,而且“80后”已經成為主力,甚至“85后”基金經理也開始嶄露頭角。
最后再說明一下,這份榜單我們一直用過去5年的時間跨度作為業績比較基準,一方面因為這個時間跨度通常包括牛熊周期,同時時間跨度也不會過長,有些基金雖然長期業績非常好,但實際上近些年上漲乏力;第二,表格中的數據截至2021年12月10日(避免了年末的擾動因素),按照基金分類選取這個類別中最好的幾只基金,可能因為數據、日期等因素會遺漏一些好基金,請大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