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晗青 馬靈草 陳海芳 董婷
鼻竇炎作為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其臨床特征明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極大,現階段常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較傳統(tǒng)開放術式療效顯著,且創(chuàng)面更小,能夠直接清除鼻竇內的病灶,恢復鼻竇的正常生理功能,并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改善手術結局[1-2]。但患者常因對自身疾病發(fā)展情況、治療方式、術后護理、康復保健等知識的認知缺乏,致使其存在負面情緒,進而影響整體治療效果[3]。傳統(tǒng)護理無法針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及錯誤認知進行干預,僅針對患者所具有的臨床癥狀給予一定的護理措施,致使患者預后效果不佳。品質鏈護理模式則是針對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進行提升進而提升護理質量的一種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手術體驗,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4]。品質鏈護理模式將品質服務與質量管理相結合,從而形成優(yōu)質護理品質鏈,繼而完成后續(xù)的規(guī)范專業(yè)化護理目標[5]。認知干預則是加強患者對病情、治療及康復過程中的認知不足和認知錯誤,糾正其錯誤思維,從而形成合理的思維及生活方式的一種干預手段[6]。認知干預能夠有效促進患者形成健康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旨在探討圍術期品質鏈護理模式聯合認知干預對鼻竇炎手術患者手術結局、生活質量的影響。
以我院2020年9月—2021年2月收治的126例鼻竇炎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礎資料匹配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3例。對照組中男38例,女25例;平均年齡35.46±3.16歲;平均病程12.46±3.56個月;病變位置:單側病變13例,雙側病變50例;病理類型:Ⅱ型47例,Ⅲ型1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36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27例;平均年齡36.28±4.24歲;平均病程12.53±3.48個月;病變位置:單側病變15例,雙側病變48例;病理類型:Ⅱ型49例,Ⅲ型1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17例,大專及以上3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變位置、病理類型及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診斷標準 參照《關于慢性鼻-鼻竇炎的診斷》[7]中關于鼻竇炎的相關癥狀描述,患者均存在明顯的因鼻阻塞所致的鼻黏膜充血腫脹及分泌物積存表現,且患側具有明顯的持續(xù)性鼻塞,伴有局部疼痛及頭痛表現,部分患者甚至嗅覺下降;結合鼻竇CT檢查結果可知,其鼻竇可見內液平面及軟組織密度陰影;結合鼻竇X線片檢查結果可知,其鼻竇內黏膜腫脹,竇腔渾濁,透光度下降。
1.2.2 納入條件 年齡≥18歲;患者均確診為Ⅱ、Ⅲ型鼻竇炎,且均接受鼻內鏡下鼻竇手術;患者臨床資料、既往病史記錄清晰,具有自主交流能力;患者對本次研究所應用的護理方法無異議;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
1.2.3 排除條件 存在嚴重的肝腎衰竭或合并其他嚴重基礎性疾病;具有精神類疾病;治療依從性及溝通能力差;病歷資料不全。
1.3.1 對照組 予以常規(guī)護理。患者入院時向其宣教鼻竇炎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式、注意事項及預后等;遵從醫(yī)囑的前提下指導患者合理、按時服用藥物,并告知患者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做好應對措施;觀察并記錄患者鼻竇炎情況,指導其合理飲食,鼓勵進食新鮮的水果及蔬菜,避免進辛辣油膩的食物;主動與患者溝通,評估其心理狀況,采用心理疏導的方式緩解其不良情緒。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施行圍術期品質鏈護理模式聯合認知干預,具體如下。
1.3.2.1 圍術期品質鏈護理模式
(1)全程路徑化護理: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疾病情況制定科學化、程序化、標準化的護理流程,且在護理流程進行時嚴格監(jiān)測與管理,使其并發(fā)癥降至最低;結合鼻竇炎的診療指南,以流程圖的形式為其制定護理路徑,并將其分為入院期、術前期、術后期及出院期,并將此時期進行羅列,護理內容中應包含基礎護理、五官科護理、用藥指導、康復護理及生活護理等,結合護理路徑內容,給予鼻竇炎患者規(guī)范且專業(yè)的護理干預。
(2)術后并發(fā)癥思維導圖:應用專業(yè)的思維導圖設計軟件,并將“鼻竇炎”“鼻竇炎并發(fā)癥”等作為關鍵詞,建立思維導圖,以“出血”“顱內并發(fā)癥”“眶內并發(fā)癥”作為一級分支,以“病因分析”“臨床癥狀”“預防方法”“搶救措施”作為二級分支,在二級分支的基礎上進行細分,以此作為思路指導護理人員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進行干預。
(3)多元化延伸康復護理:以電話及微信等形式了解患者病情,為其提供出院后延伸康復護理服務;調查患者在康復期對自身疾病的疑問情況,鼓勵其向主治醫(yī)師及責任護士咨詢;為患者推薦科室的微信公眾號,并在公眾號內定時推送切口護理、鼻腔沖洗等相關信息。
(4)同質化培訓:組織科室內參與本次研究的護理人員進行同質化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鼻竇炎的相關知識、病情發(fā)展及品質鏈護理方式,培訓形式為情景演練、業(yè)務查房、自主學習等,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
1.3.2.2 認知干預
(1)心理干預:結合鼻竇炎所具有的慢性特征及患者長期保守治療等因素,患者常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此時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改變其認知;向患者宣教鼻內鏡下治療的相關知識,解答患者的疑問;增進與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其介紹以往成功康復的病例,增進其康復信心,從而提高其遵醫(yī)行為。
(2)療效、預后認知干預:患者常因其對術后療效、并發(fā)癥等認知不清,致使其病情加重,此時應向患者說明鼻內鏡下鼻竇開放治療與傳統(tǒng)術式的優(yōu)劣勢,告知鼻內鏡下術式的安全性及手術療效,組織座談會,促進患者間交流,并以恢復較好的患者作為例子,引導其他患者學習。告知患者科室專家的坐診時間及相關安排,引導患者定期會診。
(3)疼痛干預:患者術后常有疼痛表現,且疼痛程度與患者的疾病情況具有正向關系,此時應向患者宣教疼痛與鼻腔、手術切口之間的關系,以及疼痛對于患者中樞神經、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血液循環(huán)及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向患者宣教無需忍痛的理念,鼓勵其表達自身疼痛情況,并采用分散注意力、放松療法、物理冰敷、自控泵鎮(zhèn)痛等措施進行鎮(zhèn)痛。
(4)出血干預:① 加強體位護理。患者術后取半坐臥位,抬高床頭30°~45 °,促進鼻腔血液回流,以減少出血,出血時避免血液咽下。② 術后出血的處理。觀察患者出血量,若少量滲血給予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穩(wěn)定情緒,采取半坐位,冷敷鼻及額部,觀察15~20 min,大部分出血可逐漸較少直至停止。出血量較多者,出血呈流線狀,及時報告值班醫(yī)生,因術后鼻腔黏膜腫脹,需經鼻內鏡下檢查,全部出血均位于篩竇術腔,經凡士林紗條或高膨脹止血海綿術腔填塞后,出血停止48 h后取出,均未再次出血。
(5)自我護理干預:大多數患者不具有自我護理概念,即認為護理為護士的份內之事,此時應糾正患者的錯誤觀念,向其宣教自我護理的相關事宜,協(xié)助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指導患者合理睡眠,適當進行娛樂活動及運動鍛煉,但需避免過于劇烈的運動;忌煙酒,切勿用力摳挖鼻腔;引導患者評估自身的口鼻出血情況,判斷自身癥狀;指導患者正確自我護理,即用藥、滴鼻、噴鼻、沖洗鼻腔,簡單處理鼻腔出血情況。
(1)手術結局:記錄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
(2)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8]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簡表共含8個方面內容,即生理功能、生理職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感及總體健康,每個方面總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進食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平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鼻竇炎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大多對鼻竇炎及其治療方式了解甚少,負面情緒突出,加之鼻竇炎術后常出現嚴重的舒適度問題,致使患者出現相應的并發(fā)癥,影響其生活質量[9-10]。傳統(tǒng)臨床護理僅針對鼻竇炎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即切口、用藥及并發(fā)癥方面的護理,且形式單一,無法有效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11]。品質鏈護理模式則是匯總疾病護理的方式,明確各類護理方法的不足之處,再進行創(chuàng)新修改,常包含路徑化護理、思維導圖、延伸護理及同質化培訓等環(huán)節(jié);其中路徑化護理即標準化引導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使護理人員明確工作順序;思維導圖則能夠促使護理人員在一定時間內掌握患者疾病情況,促使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巡視、觀察,為其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干預;延伸護理則倡導患者在出院后及時反饋自身情況,促進醫(yī)護患交流;同質化培訓則重在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進而提升其護理質量[12-13]。相關研究表明,品質鏈護理模式能夠給予患者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在此過程中查缺補漏,減少因護理人員失誤致使患者產生負面情緒的概率[14]。認知干預則能夠針對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予以緩解,穩(wěn)定其病情,具有簡單易行的特點;且認知干預過程中能夠明顯促進護患間交流,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圍術期品質鏈護理模式聯合認知干預能夠有效改善鼻竇炎手術患者的手術結局。即提示在該護理模式下可提升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知曉情況,消除術后顧慮,提高心理防御能力,使其積極配合后續(xù)治療,且通過護患間的有效溝通及宣教,患者能夠明確固定治療的目的,進而從根源上消除其顧慮,提升其配合度,故觀察組患者表現出良好的手術結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圍術期品質鏈護理模式聯合認知干預能夠有效提升鼻竇炎手術患者的生活質量。即提示在該護理模式下可明顯改善患者鼻竇炎癥狀,且結合術后飲食、睡眠、疼痛、鼻腔用藥等方面的及時干預,患者對于鼻竇炎的恐懼感日漸消除,更為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故觀察組患者表現出良好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鼻竇炎手術患者中應用圍術期品質鏈護理模式聯合認知干預,能夠有效改善其手術結局,提升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