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歆 楊 玲 李文華 王 超 薛曉軒 陸 崢 劉 艷 苑舒淇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功能科,北京 100078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關節滑膜炎性改變和骨質疏松,隨著病情進展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與組織[1]。研究發現[2-3],RA 早期表現不典型,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存在關節活動性受限,早確診、早干預是臨床防治RA的關鍵。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一種無創、可重復、操作簡單的檢查手段,近年來廣泛用于風濕免疫病情評估與臨床診斷。本研究分析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對RA 患者關節活動性的評估價值。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7 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80 例RA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頒布的《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 版)》[4]相關診斷標準;②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類型關節疾病、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②合并嚴重肝腎心肺等臟器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嚴重內分泌代謝疾病等;③妊娠期或哺乳期;④近期激素或免疫藥物治療史、手術史、急性外傷史等。另將研究期間死亡或主動退出者剔除本研究。根據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評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cluding a 28-joint count,DAS28)[5]將患者分為緩解期組(DAS28<2.6,24 例)、低活動期組(DAS28 為2.6~3.2,19 例)、中活動期組(DAS28為>3.2~5.1,18 例)和高活動期組(DAS28>5.1,19 例)。緩解期組男11 例,女13 例;年齡24~61 歲,平均(44.18±5.68)歲。低活動期組男9 例,女10 例;年齡23~64 歲,平均(45.02±5.88)歲。中活動期組男7 例,女11 例;年齡24~63 歲,平均(45.12±6.02)歲。高活動期組男8 例,女11 例;年齡24~65 歲,平均(45.35±6.14)歲。同期在我院體檢的80 名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男38 名,女42 名;年齡23~65 歲,平均(46.11±6.15)歲。各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GE LOGIQE9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置線陣探頭,對患者受累最嚴重、明顯一側的腕關節、第二和第三指近端指間關節、第二和第三指掌指關節、第二和第五跖指關節進行七關節超聲檢查。檢查中重點關注患者七關節滑膜增生、滑膜血流信號、骨侵蝕和關節積液4 個方面的超聲表現。
1.3.1 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 根據表1 中評分準則[6],對患者滑膜增生、滑膜血流信號、骨侵蝕、關節積液進行超聲半定量分級測定。
表1 肌骨七關節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準則
1.3.2 實驗室指標 在超聲檢查同一天采集各組空腹靜脈血5 ml,以3500 r/min,離心半徑8 cm,離心處理10 min,取上清液保存待測。采用沉降法檢測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基質金屬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yclic citrulline polypeptide,anti-CCP)、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anti-mutant citrulline vimentin,anti-MCV)。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系數法對肌骨七關節超聲半定量分級與其他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各組滑膜增生、滑膜血流信號、骨侵蝕、關節積液的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和總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其中,高活動期組滑膜增生、滑膜血流信號、骨侵蝕、關節積液的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和總分高于中活動期組、低活動期組、緩解期組及對照組(P <0.05);中活動期組高于低活動期組、緩解期組及對照組(P <0.05);低活動期組高于緩解期組及對照組(P <0.05);緩解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各組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比較(分,)
表2 各組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5;與緩解組比較,bP <0.05;與低活動期組比較,cP <0.05;與中活動期組比較,dP <0.05
各組血清ESR、RF、MMP-3、anti-CCP、anti-MCV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高活動期組血清ESR、RF、MMP-3、anti-CCP、anti-MCV 水平高于中活動期組、低活動期組、緩解期組及對照組(P <0.05);中活動期組高于低活動期組、緩解期組及對照組(P <0.05);低活動期組高于緩解期組及對照組(P <0.05);緩解期組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各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表3 各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5;與緩解組比較,bP <0.05;與低活動期組比較,cP <0.05;與中活動期組比較,dP <0.05。ESR:紅細胞沉降率;RF:類風濕因子;MMP-3:基質金屬蛋白酶3;anti-CCP: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MCV: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
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總評分與RA 患者血清ESR、RF、CRP、anti-CCP、anti-MCV 呈正相關(r=0.651、0.736、0.720、0.711、0.749,P <0.05)。
RA 是以滑膜炎癥改變為主要表現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隨著病情進展可發生關節腫脹、畸形,最終導致關節功能障礙而影響患者日常生活[7-10]。目前RA 的發病機理尚未明確統一,相關研究普遍認為RA 的發生與滑膜炎癥反應引發的關節軟骨、成骨持續病理性破壞有關[11-15]。由于RA 難以治愈,積極有效控制病情是防治RA 的關鍵,而準確判斷病情進展則是指導RA防治的重點。
超聲檢查具有快捷、方便、無創、可重復等優點,在臨床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超聲在RA 病情檢測中已有80 余年使用歷史,在輔助RA 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以往超聲檢查主要是通過獲取病灶影像圖而定性評價RA 病情,受主觀因素影響大,一定程度限制其臨床應用[16]。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價是通過高頻超聲篩查軟組織和骨架的病理改變而半定量反映RA病情的重要手段[17]。本研究通過對不同病情程度的RA 患者和健康受試者進行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價分析,結果顯示各組滑膜增生、滑膜血流信號、骨侵蝕、關節積液的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和總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且隨著DAS28 評級的增加,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呈顯著增加趨勢,與相關文獻[18-20]所報道結果相符,提示RA 患者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明顯高于健康人群,并且DAS28 評級越高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越高。分析認為,一方面RA 病情越重則患者軟組織與成骨病理損傷越重,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各項分值就越高;另一方面,七個關節超聲評分較全面地描述RA 患者早期至終末期滑膜與肌腱增厚程度、滑膜血流狀況、骨侵蝕及關節積液,因而無論緩解、高活動期亦或是健康者,均能明確區別。
血清學標志物是評估、確診RA 必不可少的輔助指標[21-23]。汪志等[24]報道血清anti-CCP、anti-MCV、RF對早期診斷RA 均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Cho 等[25]提出anti-CCP 等四種抗體檢測對輔助評估RA 病情具有較高臨床價值。Hamann 等[26]報道ESR 與DAS28在診斷RA 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建議RA 患者檢測ESR 以提高診斷效能。可見血清標志物在RA 病情評估、臨床診斷中均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程度RA 患者與健康對照組的血清標志物水平,結果顯示各組血清ESR、RF、MMP-3、anti-CCP、anti-MCV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且隨著DAS28 評級的增加,血清ESR、RF、MMP-3、anti-CCP、anti-MCV水平均呈顯著增加趨勢。進一步經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與RA 患者血清ES、RF、CRP、anti-CCP、anti-MCV 呈正相關(P <0.05),可見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評分與血清標志物相關性較好,在評估RA 病情方面具有較高潛在價值。
綜上所述,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指標密切相關,利用肌骨超聲半定量分級可為早期評價患者關節活動性和病情進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