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奮力完成改革發展艱巨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的經濟形勢作出這樣的判斷。
上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韌性、潛力所在。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小微企業在促進增長、保障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由于經營觸角遍及社會各個角落,小微企業對經濟走勢的感觸最為靈敏。它們是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全國各類市場主體中占據絕對的數量優勢。自2016到2020年間,全國各類市場主體從8705.4萬戶上升到13840.7萬戶,而小微企業占比從94.1%增長到96.8%。
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
小微活,經濟興。小微企業是經濟新動能培育的重要源泉,是創業創新的重要載體。改革開放以來,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也是解決民生就業的重要載體。
從小微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上看,央行行長易綱2018年在《關于改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幾個視角》的演講報告中曾指出,中國小微企業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的比例約60%,納稅占國家稅收總額的比例超過50%,除此之外,還提供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和城鎮勞動就業貢獻。
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截至2021年4月末,全國小微企業總數超過4400萬戶、個體工商戶超過9500萬戶。
長期以來,“三駕馬車”帶動國民經濟發展。而最近幾年,在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房產投資市場萎靡、消費增速放緩等各方面因素疊加影響下,我國處于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中。2015年,我國GDP同比增速首“破七”,后持續放緩。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影響,2020年我國GDP同比增速大幅度下滑至2.3%。
得益于大量蓬勃發展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中國經濟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仍然保持了強大的活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上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以及疫情、汛情沖擊,2021年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9.8%,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高于6%以上的預期目標。環比看,2021年第三季度GDP增長0.2%,延續擴張勢頭。展望全年,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
營收增加信心回升
2021年第三季度,小微企業的營收數據十分亮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研究團隊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和網商銀行發布的《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1年三季度報告》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小微經營者平均季度營收達13.1萬元,創下近一年來新高。2021年第三季度相對2019年第三季度的經營恢復比例達到36.1%,保持高位,高出過去四個季度相對2019年同期的恢復比例均值34.9%約1.2個百分點。
經營情況好轉的同時,小微企業發展的信心也在不斷增強。2021年起小微經營者的信心指數轉入樂觀區間,成本顧慮也有所緩和,雇員信心指數回復到榮枯線上(50%)。《中國小微經營者調查2021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小微企業信心指數平穩回升,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在樂觀區間。小微企業2021年第四季度信心指數樂觀中略有下滑,而個體戶信心依舊穩定,采用線上和線下同時經營方式的小微經營者各方面信心較好,純線上的小微經營者對運營成本的信心指數最為樂觀。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2021年12月9日公布的數據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數據顯示,受益于一系列惠企紓困政策陸續出臺生效,中小企業信心提振,市場預期穩定。2021年11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回升至86.3,比2021年10月上升0.2點;反映企業信心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為99.9,比2021年10月上升0.3點。
另兩組數據也揭示了市場主體的信心所在。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1.5%、30.4%;工信部對小微企業用電大數據監測顯示,2021年10月,小微企業景氣指數為100.4,連續兩個月處于景氣擴張區間。
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從政策的支持力度以及政策文件的部署速度來看,面對中小微企業生存環境困難的局面,我國政府積極出手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2016年至今,國務院發布15條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并持續加快推進中小微企業扶持計劃。其中,以國務院副總理為組長的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小組成立,“優化民營經濟發展”也被列入“十四五”規劃中。
由于小微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因此針對民營企業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2019年12月,民營企業改革發展領域出臺首個中央文件——《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兩年多來,各地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入”原則,打破各種“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
在政策的加持下,小微企業投資興業的舞臺越來越大。全國工商聯2021年11月發布的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顯示,民營企業對營商環境滿意度連續3年上升,營商環境百分制評價總分由2019年的68.71分升至77.18分,反映出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在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方面,我國著力健全公平競爭制度,嚴厲打擊社會反響強烈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反壟斷法頒布實施以來,共查處各類壟斷案件741件;反不正當競爭法頒布實施以來,共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75.5萬件。
金融滋潤帶來活力
當下,政府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從“活下來”“活得好”兩個方向,幫助中小微企業的企業經營與企業融資。
一方面,給予中小微企業扶持性政策,通過政府補貼降低中小微企業經營與融資成本,幫助中小微企業活下來,如減免稅費、普惠金融政策等;另一方面,優化中小微企業營商環境,頒布規范性與創新性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活得好”,如清理違規收費、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等。
2021年以來,中小微企業接連收到減稅降費政策“大禮包”。延長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等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限,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政策力度不斷加碼,助力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渡難關、增后勁。
創設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近年來,我國多措并舉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力度,全力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持續不斷的金融“活水”,為中小微企業帶來生機和活力。
中國人民銀行去年創設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運用央行資金激勵銀行對普惠小微貸款“應延盡延”,大幅增加信用貸款投放。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末,我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6.7%。到10月末,普惠小微貸款累計支持小微經營主體4217萬戶,同比增長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