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計
一個人再厲害,依靠雙手勞動所能產生的價值都有極限。這些工作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高重復性、低創造性。它們產生的價值和時間呈正相關關系——時間越久,工作的完成度越高,產生的價值越大。以時間為價值計量單位的工作,未來都會被技術所取代。身體勞動力的極限將會被機器打破。
變革真正到來時,從來不會提前告知每個人,而是以狂風驟雨般的姿態一夜之間席卷而來。這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未來高薪的工作絕不以時間為價值計量單位。員工在工作崗位上創造的價值要具備能夠成倍放大的特征,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規模化增長。具備“倍數化”能力的員工將獲得極高的薪水報酬。
高重復性、低創造性的工作,就像企業生產的“變動成本”。因為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極限的。當生產規模擴大,員工人數也要相應增加,單位成本并沒有降低,有時反而還會升高。這時作為企業的經營者,當然希望用技術來降低成本。而擁有“倍數化”能力的員工,就像“固定成本”。他產生的價值能夠不斷被復制到多個項目和領域中,從而給企業帶來成百上千倍的價值回報。即使他拿著極高的薪水報酬,最后在計算收益時,反而還降低了企業的單位生產成本。
這就是“倍數化”的魔力,也是個人效能規模化的范例。
“倍數化”工作的第一個特征是:你在工作中創造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手頭的任務或自己的部門里,而是能夠擴大到全公司,甚至全行業。它能夠不斷被復制,反復使用。這就告訴我們,在尋求職業發展突破時,一定要去追求那些圍繞著“一套方法、一套體系、一套理論、一套工具”的擁有“價值可復制化”特征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才具備高回報價值。
“倍數化”工作的第二個特征是:它不以時間為價值衡量單位,而是以最終成果為導向。比如廣告、設計、藝術這類工作,它們的核心價值是腦力創意。創意的好壞絕不以消耗時間的長短來衡量。很可能一大群人在會議室里憋五六個小時,也不比一個聰明人花一分鐘想出來的創意好。而一個好創意可以給企業帶來成百上千倍的價值。
如何提高自己的“倍數化”能力呢?這里有三個小建議供參考:
練習抽象總結的能力
從具體的事物中,提煉出抽象的方法與模型,然后運用在其他事物里。這種自下而上的總結能力,是最容易產生“倍數化”的價值。培養這種能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學會找到事物之間的共性,然后歸納總結。
具備成本意識
千萬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倍數增長上,以為只要能夠翻倍都是好的。“倍數化”能力的本質是通過價值的倍數化在整體上降低成本。因此我們需要具備成本意識。當找到能讓你的價值成倍發揮作用的場合時,思考在這些場合下是否會大幅提高其他的投入成本。
比如你為公司開發了一套在線報銷系統。本以為這個系統可以復制使用到幾十家分公司中,大幅提高財務報銷的效率,可最后實施起來卻發現,想要流暢運行這套系統,全國分公司的電腦都需要花錢做硬件升級。雖然價值倍數化了,但投入成本同樣也在倍數化,這就得不償失了。
鍛煉杠桿思維
杠桿思維就是用極小的成本去撬動極大的資源,從而做到收益最大化。放在職業成長里,可以借鑒的心得是:先做好某一件事,然后以這件事為基點去撬動更多可能的事情。比如先服務好一小群種子用戶,然后借助他們的力量去擴散影響到更大眾的群體;再比如找到關鍵決策人,然后通過他去影響其他相關決策者,等等。
撬動杠桿的訣竅在于,找到推動事情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就是杠桿思維的核心:找到支點。這為后面的以小搏大、實現價值“倍數化”提供了可能。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