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斌韜
20多年前,張大伯(化名)的右眼被鐵絲扎傷,當時沒有接受規范治療,后來右眼失明了。
前陣子,張大伯覺得左眼看東西也模糊,去醫院檢查發現,左眼得了交感性眼炎。幸虧出現癥狀后及時就醫,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后病情穩定下來,如果拖延下去,很可能左眼的視力也保不住了。
明明是右眼受傷?為什么會影響到左眼呢?難道眼睛也會“有難同當”嗎?
交感性眼炎是指一眼穿通傷或內眼手術后(白內障、青光眼等內眼手術)的雙側肉芽腫性葡萄膜炎。其中受傷眼稱為誘發眼,未受傷眼稱為交感眼,是眼外傷中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交感性眼炎最早期的癥狀就是眼前漂浮物以及眼調節功能的喪失。
交感眼起初自覺癥狀輕微,臨床反應為眼睛充血、眼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部分患者可出現頭暈、心慌、胸悶、乏力等癥狀。
并發癥有繼發性青光眼、并發性白內障,可損傷視力甚至致盲。

少數病例除了具有眼部癥狀外,還有全身表現,如白發、白眉、白癜風、聽力障礙及腦膜刺激癥狀等。
交感性眼炎在外傷后的潛伏時間,短者幾小時,長者可達40年以上,90%發生在1年以內,最危險的時間是受傷后4~8周,致盲率很高。
研究表明,眼睛受傷以后,好眼發生交感性眼炎的概率在0.2%~0.5%,而眼內手術(比如白內障、玻璃體切割術等)后另一只眼發生交感性眼炎的概率大約是0.01%。
隨著研究加深和技術進步,交感性眼炎的發生率不斷降低;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白內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眼內手術的需求增加,老年人發生交感性眼炎的概率又在上漲。
交感性眼炎的具體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
目前普遍認為是眼外傷和內眼手術引起自身抗原暴露,觸發了針對葡萄膜黑色素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和光感受器細胞的遲發性過敏反應,T淋巴細胞在發病中發揮重要作用。病毒感染可能參與抗原的激活。
遺傳因素亦與本病有相關性。
交感性眼炎對雙眼的組織結構破壞嚴重,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致盲性眼病,因此對該病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遭遇眼睛外傷,一定要去醫院妥善處理。首先應正確處理穿通傷口,及時取出眼內異物,修復創口,有效控制眼內炎癥。如受傷眼傷口范圍大,眼內容大部分已脫出,視力已完全喪失且無任何恢復希望者,應立即行眼球摘除術。對傷后眼球已萎縮、眼部炎癥持續不退、刺激癥狀明顯且無視力恢復希望者,宜行眼球摘除術。
但是,交感性眼炎的發病率極低,且通過藥物治療可使炎性反應得到完全控制,視力通??傻玫揭欢ɑ謴停虼搜矍蛘g和眼內容摘除術并非交感性眼炎的首選預防和治療方法,尤其在受傷眼還保留一些功能時。

對于已發生交感性眼炎的患者,眼球摘除術或眼內容物摘除術已不具備預防作用,并且視力預后無差別,因此保護眼球的完整性,使用藥物治療仍為首選方法,故不宜輕易摘除眼球。
應及時正確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輔以抗生素和散瞳滴眼液,必要時輔以免疫抑制劑、生物調節劑等。
要注意應當長期門診隨訪,切不可自行減量或停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
為了預防復發,用藥期間應注意藥物副反應并定期檢查眼壓。一般應隨診3年以上。其間要每年隨訪一次。
一般情況下,遇到眼外傷后,醫生都會竭盡所能保住患者受傷的這只眼睛,首先會考慮藥物治療,而不是武斷地直接摘除眼球。且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和技術設備的成熟運用,交感性眼炎會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
但對患者來說,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千萬不能以為藥物治療或手術做完就可以不管了,也不定期復查。眼睛受傷或手術后,應當時刻注意觀察好眼,一旦出現側眼紅、眼疼、視物模糊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最好定期復查和隨診隨訪。
編輯/胡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