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恩九
從人生的一極襁褓中的嬰兒到步入另一極垂暮老人之列的漫漫路途中,人人都經歷過成長的煩惱:如怎樣為人處世?如何向意中人表達愛意?人生價值的真諦是什么?在困惑之余,不妨傾聽大師們的連珠妙語。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為人處世其實簡單,就是向‘錢’學習。”聞名世界的著名建筑師、美籍華人貝聿銘的留芳妙語,絕非誤導人們成拜金主義者,而是借用外圓內方的中國古錢,闡述為人處世的深刻哲理。
人生在世,面對打擊磨礪,至剛則易折,故須靈活應對,這就是“外圓”的處世技巧。但做人必須有堅守的準則,任憑外界風云如何變幻,信念、尊嚴、骨氣這些人生的底線永遠不丟,這又是“內方”的做人之本。即古語“智欲圓,行欲方”之理: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殊不知“方圓還是做人的規矩”吶!
在瑞典這個浪漫國度的斯德哥爾摩街頭,有段純粹美好的愛情故事。被恩格斯譽為“把變量帶進數學”的法國偉大數學家笛卡爾,在52歲落魄時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在交談中,笛卡爾發現這位美麗的姑娘思維敏捷,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幾天后,他意外地受國王之聘當了公主的數學老師。在笛卡爾的指導下,克里斯汀走進了奇妙的坐標世界,對曲線著了迷。每天形影不離,也使笛卡爾與克里斯汀產生了愛慕之心,但他們的戀情令國王震怒,笛卡爾被放逐回國,公主則被軟禁在宮中。
身體孱弱的笛卡爾回法國不久便染上重病,在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日子里,他還日夜思念公主,每天堅持給她寫信。然而,信件被國王攔截下來。笛卡爾在給克里斯汀寄出第13封信后,便永遠離開了人間,而被軟禁的公主對此全然不知,仍在宮中苦苦思念著遠方的情人。這第13封信未寫一句話,僅有一個方程式:p=(1-Sinθ)。
國王讀后不解其意,斯德哥爾摩全城的數學家也無人知曉個中的奧秘。他見女兒每天悶悶不樂便出示來信,拿到信的克里斯汀欣喜若狂,她深知戀人的心愿,迅即把方程式的圖形畫在紙上,并流下激動的淚水。這就是著名的“心形線”。享譽世界的這封另類情書,至今還珍藏在歐洲笛卡爾紀念館里,供后人觀賞。
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年逾八旬時退而不休,仍懷著“人生價值的真諦在于奉獻”的崇高思想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真誠信念,主動請命為上海市中學骨干教師舉辦講習班,忠實履行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教到老”的諾言。
蘇老說過一句名言:“人最終是化為塵埃,現在自告奮勇做點事,留下些東西,聊勝于無,即便‘ε’也好,但它總‘>0’。”ε是希臘字母,是微積分中數學符號,它表示一個指定的比任何數都小的小正數。眾所周知,蘇老執教60余年,不僅在諸多數學領域取得為世人矚目的科研成果,而且為發展我國數學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可謂德高望重、功績卓著。但在他看來僅是“聊勝于無”,這是何等自謙。
抽象的數式,生動揭示了人生價值的真諦,委婉地傾訴了潛藏心底的摯愛,而質樸的語言更形象地敘說了古錢方圓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大師們精辟的話語中,巧妙運用的數學趣喻,給我們留下諸多有益的啟迪。
(摘自維普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