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知萍,柳 娥
(西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昆明650224)
茶旅融合是將茶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從而使當地經濟達到正增長的一種現代營銷方式,其屬于旅游產品中文化旅游的一種,是將茶葉生長環境、茶文化以及自然資源等融合一體進行研究開發,是具有許多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產業。茶旅融合的精髓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美景配名茶,比如福建的武夷山盛產大紅袍;二是精妙絕倫的茶藝表演,比如重慶永川的茶壺表演;三是將茶文化作為亮點的旅游景點,比如位于杭州的西湖龍井茶文化景區,茶旅融合和全域旅游都是指將當地的各項旅游設施和文化特色進行資源整合,從而達到帶動當地經濟的一種新型營銷方式,但從文化角度來講,茶旅融合比全域旅游更能將傳統文化與旅游結合起來。茶旅融合通過將中國的傳統茶文化與現代旅游業融合來帶動某地經濟發展,以茶為主題、以茶資源為基礎、以傳統茶文化旅游為消費核心的市場體系,是以產業市場為主要發展動力、以產業化、專業化、科學化為導向,形成的經濟鏈。
鳳岡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擁有總人口45.09萬人,當地產茶歷史悠久,擁有中國長壽之鄉的美稱。“茶旅一體”是鳳岡縣發展的核心,目前,將茶園區觀光體驗和休閑旅游融為一體的茶海之心鳳岡旅游景區,已經成為國家4A 級旅游景區。茶旅融合的發展對于鳳岡縣和茶農來講,主要有以下三個優勢:其一,帶動了鳳岡縣產值的增加和旅游經濟的發展,鳳岡縣全縣的產量在2019 年達到了5.5 萬,綜合產值達到了70 億元,隨著聲名鵲起,近年來開展的茶旅融合也給旅游經濟帶來了不少效益;其二,通過大力發展茶基地的建設和打造解決了當地茶農的就業問題,減少了茶農貧困人數,因茶脫貧的農戶達到了15 000 戶;其三,豐富了旅游項目,茶旅融合的運用由曾經單一的旅游觀光項目變為體驗式旅游和休閑式旅游,如開放生態園區供游客觀賞、采摘茶葉等。
鳳岡縣氣候屬于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平均氣溫15.2 攝氏度,雨量充沛,非常適合茶葉種植。1999 年,鳳岡縣委政府提出“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發展思路,探索“茶旅融合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最終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茶旅融合發展道路。據農業部門統計,鳳岡縣目前擁有茶園面積500 000 畝,是全國最重要的產茶基地,茶青價格由十多塊一斤上升到現在的一百多塊錢一斤,茶旅融合總收入突破25 億元。由此可見,鳳岡縣的茶旅融合發展潛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今后必將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和茶農的努力下,鳳岡鋅硒茶已經成功申報為中國馳名商標,品牌價值已經達到近十億元,鳳岡縣鋅硒茶在2014 年舉行的品牌價值評估活動中,被評為全國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品牌。除此之外,茶旅融合的發展模式讓鳳岡縣茶海之心旅游景點成為了國家4A 級旅游景點,擁有著中國西部茶海之心的芳名,在國內眾多以茶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景點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農民收入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穩定農業供給和農民增收,穩定發展和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收入渠道。由于南北地區的差異問題,所處地方經濟狀況發展不一,因此農民收入來源也有所不同,每個地方都有適合當地區域發展的農業產業,比如湄潭縣的翠芽和鳳岡縣的鋅硒茶。鳳岡縣無論是氣候還是地理條件,都是產茶的好地方,茶旅融合項目的發展對于鳳岡縣的經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20 年,鳳岡縣新增茶園面積接近三萬畝,帶動了二十多萬人從事茶產業相關工作,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大部分就業問題,農民增收對茶旅融合具有正向作用,農民收入越高,茶旅融合度越高。
首先,茶葉在種植過程中,通常會逐漸形成規模化的茶園,實際上規模化茶園已經對生態環境形成了一個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次,由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茶農對茶葉的施肥采用有機化肥,有機化肥對土壤的影響較小,達到了生態茶園的效果。最后,茶產業的發展不像其他農產品那樣具有季節性,不需要對土地重復翻土和利用,對土壤的破壞性也減到了最低程度。
茶產業與旅游業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將茶旅融合與全域旅游融合更能發揮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全域旅游是指將區域內的各項旅游資源和公共基礎設施等進行全方位的優化和提升,以達到資源合理配置的效果。茶旅融合對全域旅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兩者關系密切,不可分割。
盡管近年來貴州的發展有目共睹,但貴州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文化上,都比不上一二線城市,在旅游景點設施配套上的投入遠遠不足以滿足外來游客的需求,比如僅有傳統茶文化的餐廳、品茶室、觀光茶園等。基礎設施的配套不足嚴重影響到消費者的旅游體驗,這對于消費者和當地經濟發展來說,都有不良影響。
居民對茶旅融合發展的參與性不強,主要原因是在農村生活中,農民本身由于教育條件落后的限制,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對茶旅融合知識的了解甚少,對新知識、新發展觀念的吸收不夠敏感,加之信息獲取的方式較為單一和閉塞,當地居民不愿意參與嘗試新的東西,對新的發展模式并不接受,因此導致參與進來的人還相對較少,要想提高村民的參與性,必須從政策上入手,制定并發布適合當地發展的茶旅融合政策。
中國是最早發現茶樹并且開始利用茶樹的國家,但由于近代傳統文化受到沖擊的影響、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茶藝文化早已位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最后,人們甚至認為其可有可無,日常工作的疲憊和快節奏的生活,也讓人們無法靜下心來泡茶,大家更傾向于選擇琳瑯滿目的速食飲品,茶理所當然被人們拋在了一邊,似乎喝茶的人大多是老年人,茶一度被“老年化”。因此在當今中國,真正了解茶文化的國人只有寥寥少數:一是真正熱愛茶文化的,他們憑著一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茶文化的研究中,掌握了豐富的茶道文化;二是從事茶產業的職業者,他們為生計或者職業發展,不得不投入到研究茶的行列之中,從茶葉育苗、種植、采摘、加工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茶文化在他們的心中自然而然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三是從業茶藝教育的教師和學習茶藝種植的學生,他們首先是茶文化的愛好者,有著充足的時間去研究學習,在茶文化知識的了解深度上會有更大的突破。
雖然鳳岡縣已經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且品牌價值達到數十億元,但是提到茶葉,人們首先想到的還是安徽武夷山或者西湖龍井,這種根深蒂固的大品牌效應對當地的品牌和景區宣傳有一定的影響,對當地的茶葉品牌建設影響極大,當然我們也應看到名牌茶葉在品牌建設中先進的方面和做法。當然,鳳岡縣的茶品牌建設還存在不足之處:茶葉品質還需進一步提高,需要打造優質茶品;茶葉品牌的營銷力度不夠,營銷方式單一。這就導致本地生產的茶葉在本地較為有名,但在較遠的地方就顯得比較小眾、知名度低,這樣的品牌發展前景依然堪憂。因此,在品牌創建上,鳳岡縣還應該繼續向前邁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未來在徹底打響鳳岡縣茶葉品牌的道路上,需要當地相關部門和居民齊心協力,共同打造茶旅融合的鳳岡品牌。
茶旅融合有許多種發展模式,但實際發展中并未擺脫單一化的模式,簡單地將茶產業和旅游業結合起來并不是茶旅融合,而是要將茶文化、茶業生長環境、現代旅游業等任何可以利用的產業進行資源整合,這樣茶旅融合產業才能擺脫千篇一律的瓶頸,獲得長足發展的動力。因此,在研究茶旅發展模式的時候,不能進行單一的研究,要結合旅游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偏好,進行統一完善的發展模式,如茶園+攝影、茶藝+餐廳、茶園+采摘等將茶文化融入游客生活的發展模式。何況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的需求結構升級,單一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的需要,只有多元化的模式才能滿足人們不同的種類需求,這也是當今世界各個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茶旅融合要想使其發揮最大效用,必須要健全配套基礎旅游設施,景區的茶葉種植、生產、銷售等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加工條件,但是需要按照茶旅融合一體化的戰略思想,加快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按照旅游市場和相關部門的要求,為茶旅融合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健全配套設施并不是固定的、生搬硬套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鳳岡縣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全面地分析,從而進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無論是旅游業還是茶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指導,政策對城鄉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政策的力量有助于讓居民更能協調統一參與、配合密切,為茶旅融合發展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因此,在政府層面應該制定和出臺一些適合當地茶旅融合發展的惠民政策,讓群眾無形之中參與到茶旅融合發展的方方面面。
居民參與意識不強主要是因為不懂中國傳統的茶文化知識和現代發展理念,在茶旅融合產業發展過程中,茶文化知識傳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茶旅融合的力量儲備和后續動力。因此,在發展中可以適當地加大茶文化知識的傳播,讓游客在游園、品茶、美食、住宿等方面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這也將有助于將茶旅融合的精髓向廣大游客展現出來。當然,傳播傳統茶文化的方式還可以有壁畫、廣播、茶藝表演等,各地應該結合自身情況量身打造,這樣才會不落于俗套,具有當地特色。
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各不相同,在探究融合發展模式的時候,不能直接照搬照抄,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產品、產量、產值、地理位置等客觀因素,探索一條適合鳳岡縣的茶旅融合發展模式。鳳岡縣當地以產茶為主,在探索發展模式時,要以茶為基礎元素去打造具體的模式,利用互聯網+茶旅融合的營銷方式,將鳳岡縣的茶旅融合發展模式推廣出去,開發潛在客戶,將鳳岡縣的茶旅文化分享到全國各地,如茶藝+直播、茶園+觀光等模式。
近年來,各地的茶旅融合發展如火如荼,由于國內的模仿現象比較嚴重,難免會產生同質化的現象,各地應結合自身情況去思考和規劃:一是進行深入地調查和思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模式,但茶旅融合的良性發展是較難之處;二是可以邀請科研部門提供技術指導,根據指導制定相應的發展模式和規劃,這是茶旅融合良性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撐,有了技術的支撐,鳳岡縣的茶旅融合發展一定會逐漸呈上升趨勢;三是鳳岡縣茶旅融合的發展除了要結合當地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外,還可以利用熱門的互聯網+采摘的方式進行宣傳,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方式,直觀地將茶旅融合發展的特點展示在消費者面前。如此,不僅能為線上平臺積累流量,還能傳播鳳岡縣的傳統文化,為鳳岡縣茶旅融合的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