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雁峰,楊 芬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商務貿易分院,杭州310018)
中國作為東盟第一大合作伙伴已持續十年,后疫情時期,中國的復工對于東南亞國家外貿的恢復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020 年,中國—東盟貨物貿易逆勢強勁增長,總額達4.74 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 萬億元,增長了31.1%,其中出口1.12 萬億元,增長40.1%,進口0.57 萬億元,增長16.5%。中國和東盟互為第一貿易伙伴的格局形成,為中國和東盟數字合作提供了強勁的動能,成為雙方貿易發展的新引擎。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各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和東盟貿易具有強大韌性,實現雙邊貿易投資的逆勢增長。作為中國和東南亞數字經濟合作年,雙方大力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和人力資源培訓,加強數字經濟、電子商務新興領域合作。2020 年2 月初,中國與東盟率先舉行應對疫情的“10+1”外長特別會議,之后舉行“10+3”領導人特別會議,先后發表《中國—東盟經貿部長關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強自貿合作的聯合聲明》《東盟與中日韓經貿部長關于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的聯合聲明》。同時,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及其域內國家簽署RCEP,打造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隨著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合作不斷深化,中國企業持續加強同東南亞的電商合作。中國—東盟信息港、阿里巴巴集團、螞蟻科技集團、Lazada 跨境創新生態服務中心等一批電商龍頭企業、平臺、產業鏈布局東盟市場。例如,阿里巴巴與東盟國家建立跨境電商貿易平臺,幫助中小跨境企業縮短物流時間,提升清關效率;京東合作泰國尚泰集團打造線上購物平臺JD Central,迅速成為泰國主要的網購平臺之一。
隨著疫情的常態化,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合作逆勢上揚。2020 年,中國—東盟絲路電子商務論壇推動雙邊緊密合作,促成了一批跨境項目簽約落地,助推數字經濟合作升級。以Lazada 為例,阿里巴巴完成對Lazada 控股之后對跨境電商平臺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并且在東盟國家設立了30 個倉儲基地,大幅提升“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能力。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國家層面頻頻頒布跨境電商鼓勵政策,為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2020 年1 月,商務部聯合發改委等主要部門發布《關于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的通知》,將50 個城市(地區)設定為跨境電商零售試點,為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發展提供了助力。2020 年6 月,海關總署發布《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增設“跨境電商企業之間直接出口-9710”“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海外倉-9810”代碼。同時,發展跨境電商是做好國家“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利好政策的連續出臺,點明了國家對跨境電商的一貫支持態度。
疫情防控期間,東盟國家跨境電商平臺消費人群迅速增加。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Shopee 的數據顯示,該平臺在印尼完成了1.85 億筆訂單,訂單總額較同期增長120%。此外,Shopee 平臺在馬來西亞非中心地區的用戶量增長4 倍。疫情期間,東盟跨境電商成為東南亞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盡管東盟跨境電商發展迅速,但是東盟跨境電商的滲透率相對其他地區相比仍然較低,以泰國為例,跨境電商滲透率僅為4%,前景依舊十分廣闊。
中國和東盟國家逐漸重視跨境電商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與完善。2020 年,伴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中國不斷出臺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3 月底海關總署發布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貨政策;4 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46 個城市和地區新設跨境電商綜試區。
與此同時,不同東盟國家均推出了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一系列舉措。如泰國的“國家4.0 計劃”,馬來西亞的“工業4.0 國家政策”與“Principal Hub Tax Incentive(開設公司的稅收激勵)”等。
隨著中國與東盟政策法規的出臺,雙方的政策和市場準入壁壘不斷消除,有利于解決跨境電商貿易中的爭端和問題。
由于經濟發展的關系,東盟主要國家的物流基礎設施發展緩慢,并且差異較大。新加坡作為東南亞最成熟的電商市場,擁有較為完善的物流基礎,如較為知名的新加坡郵政(SingPost),在多個國家建立了24H 的倉儲網絡,整體實力較強。但是其他經濟欠發達國家會有各種各樣的物流問題,如東盟最大經濟體印尼,各島嶼基礎設施建設緩慢,島與島之間沒有有效的設施聯通,致使雅加達從遙遠的外島運輸貨物的成本遠遠超出其從國外進口的成本。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老撾,至今與周邊的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國沒有像樣的高速公路和鐵路連接,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此外,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物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菲律賓物流公司普遍缺乏電商小包裹運送經驗(更多的是從事大批量貨運服務),而且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菲律賓本地島嶼眾多,無論是在物流成本還是配送難度上,都大大增加。而欠缺主要物流基礎設施的馬來西亞,對于物流交付來說產生了不小的困擾,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交付。
東盟各國的互聯網接入、網絡覆蓋等方面發展緩慢、并且差異巨大。新加坡作為東盟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互聯網接入能力、網絡覆蓋等方面都優于其他東盟國家。其他國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如緬甸,目前有3 500 萬人口處于沒有互聯網聯通的環境中,有4 500 萬人口尚未普及4G 網絡,其基礎設施建設對于互聯網需求很大。
總體上來說,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的網絡基礎設施處于領先的地位,其他國家相對落后的網絡基礎設施不但阻礙消費者對于新興的購物方式的認知,而且也影響跨境電商的物流和資金流,進而制約了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的發展。
中國和東盟在海關、商檢等法律、政策上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雙邊的跨境電商監管方式有比較大的差別。從東盟各國來看,東盟國家原有的海關機制主要是針對B2B 大宗貨物貿易。這使得面向大批量、低頻率交易的傳統監管方式不適應小批量、高頻率的跨境電商通關需求。同時,東盟國家電子化程度相對落后,無法實現跨境電商數據共享,影響跨境電商產品的通關效率。從中國來看,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通過“清單核放、匯總申報”的通關模式,實現便捷通關和有效監管。差異較大的海關通關制度導致跨境電商產品的通過存在很大的難度,是中國和東盟發展跨境電商面臨的重大挑戰。
目前,東南亞跨境電商支付的特點是高度分散,由于東南亞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呈現的支付方式也不一樣,如新加坡,最受歡迎的電商支付模式是銀行卡,使用率高達79%,其次是電子錢包,使用率為12%。銀行轉賬使用率達6%,最后占比分別是貨到付款2%和其他。最受馬來西亞民眾歡迎的支付方式是銀行轉賬,占比達39%,其次分別為銀行卡33%、COD13%、電子錢包8%,其他方式占7%。馬來西亞人比較喜歡使用的兩種支付卡是Visa和MasterCard。因為80%的泰國人都會持有自己的銀行賬戶,所以轉賬支付是他們熱衷的交易支付方式,其次便是COD、電子錢包、銀行卡等,使用率相差不大,平均為20%,信用卡使用不足6%,其他則占到13%。東盟各國的跨境電商支付方式和外匯制度存在較大差異,極大地影響了跨境電商企業之間的匯轉速度和跨境電商企業的資金回籠,從而降低跨境電商企業的競爭力。
東南亞語言、教育水平、風俗、消費習慣、產品認識和宗教信仰不同成為影響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制約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原因為:一是語言的限制,中國從事跨境的人才以英語為主,造成懂小語種的跨境電商人才十分缺乏。二是跨境電商綜合能力要求太高,和東盟進行跨境電商貿易,需要了解東盟國家的市場狀況、消費偏好、交易方式等。如,由于東南亞部分國家處于熱帶地區,印尼、馬來西亞女性的服裝一般不能露出胳膊和腿。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東盟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支付方式都發生了變化。因此,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發展跨境電商的過程中急需深刻了解東南亞跨境電商特點,并且能夠提供東南亞跨境電商解決方案的綜合型跨境電商人才。
推動高效、快捷、便利的跨境物流一體化體系建設是中國—東盟跨境電商持續發展的基礎。后疫情時期,為進一步暢通物流通道,中國可以嘗試探索“跨境電商+國際聯運”新模式,多方位打造跨境電商物流通道建設,逐步推動面向東盟跨境物流一體化發展。如,在公路運輸方面,中國可以嘗試和越南、緬甸等國家建立公路運輸通道,提升跨境電商公路運量。鐵路運輸方面,南寧、昆明等城市可以嘗試國際鐵路港建設,增加跨境電商班列,從而進一步提升鐵路運輸能力。航空運輸方面,順豐、申通等物流企業可以嘗試增加航空貨運航線,為跨境電商貨物運輸助力。海路運輸方面,依托北部灣港口群得天獨厚的優勢,從而進一步提升進出口業務的效率。加強中國和東盟國家跨境物流一體化體系建設,提升物流承載能力,貨物的吞吐能力和跨境產品通關便利化程度。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將繼續成為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深入合作的領域。一方面,中國和東盟需要積極拓展跨境電商、5G 網絡等領域的合作。中方可以積極幫助東盟國家建設智慧城市網絡,這將有力地推進中方城市和東盟城市開展智慧對點合作。另一方面,中國需要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深化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加快東盟網絡基礎平臺建設,通過舉辦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論壇活動,促進國內企業與東盟跨境企業的合作。爭取把中國和東盟信息港建設成為“信息絲綢之路”的信息樞紐,為中國一東盟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保障。
依托全球最大自貿區(RCEP),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內部貿易壁壘,尤其是關稅可能進一步降低甚至取消。中國可以借助RECP 簽署創造的自由貿易環境,進一步降低中國和東盟國家的跨境電商發展壁壘。出口電商方面,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中國作為東南亞地區電商類產品的最大供給國,可以為東盟國家提供最大的供給支持,縮短東盟國家的貿易數字化進程,在貿易結算、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等環節提供大量的市場和機會。
同時,中國可以有效地推進與東盟國家之間的信息共享,構建中國—東盟跨境電商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中國與東盟跨境電商信息的交互使用,從而降低中國和東盟的跨境電商發展的壁壘。
國家可以出臺相關的金融政策,為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業務提供安全快捷的支付服務,為中國和東盟跨境電商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結匯提供政策保障。此外,國家還可以引導商業銀行推出更多金融產品,提供更好的跨境電商支付服務。同時,中國需要加快臨近東南亞城市的金融綜合改革。如,廣西作為沿邊的城市,需要著力建設東盟跨境電商金融門戶,加強與周邊國家的溝通交流,深化對外金融交流合作,服務中國—東盟跨境電商發展。
各大高校要逐步確立語言能力培養和跨境電商專業素養塑造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的過程中不但要提升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同時,也應該積極培養學生對區域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深入了解的能力。同時,院校可以積極開展學科交叉與融合式的人才培養,鼓勵各個專業的學生學習東盟國家的小語種,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可以提供雙學位,有效地融合各個學科和專業,努力培養跨境電商行業所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也可以嘗試與東盟國家的大學開展聯合培養。選派學生到東盟開展相關人才的聯合培養項目。這樣,一方面可在完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引導他們深入了解東盟的特定國情和民俗,掌握東盟眾多方面的相關背景知識,最終為中國和東盟發展跨境電商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