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會 梁琨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云南昆明 650032)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妊娠期婦女所特有及常見的疾病,分類包括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輕度和重度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1]。雖然HDP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已確定胎盤滋養細胞功能障礙在母體系統血管內皮功能紊亂中起重要作用,這些變化最終表現為胎盤缺氧和發育不全,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低出生體重、小于胎齡兒(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腦損傷、吸入綜合征、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心力衰竭、死產[2-3]。此外,國內外臨床病例研究發現,母親合并HDP的新生兒可伴有血細胞計數的改變[4-6]。在臨床上也常見到該類患兒生后第1天外周靜脈血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計數、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及血小板(platelet,PLT)計數偏低,臨床醫生易與早期細菌感染所致血細胞計數改變相混淆,增加抗生素使用率。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HDP母親分娩的早產兒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母親HDP對胎齡28~34周早產兒外周靜脈血細胞計數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選取2020年1~12月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NICU收治的母親合并HDP的胎齡28~34周早產兒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收治的母親無HDP的胎齡28~34周早產兒為對照組。本研究方法及內容均知情,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通過我院研究生科研倫理初始審查。
入選標準:(1)入住NICU的胎齡28~34周早產兒;(2)母親合并HDP:①妊娠期高血壓亞組:妊娠首次出現血壓≥140/90 mm Hg,產后12周血壓水平恢復正常,且患者尿蛋白為陰性;②輕度子癇前期亞組:妊娠20周后出現血壓≥140/90 mm Hg,尿蛋白定量≥300 mg/24 h或尿蛋白(+)。③重度子癇前期亞組:妊娠20周后出現血壓≥160/110 mm Hg,尿蛋白定量≥2 g/24 h或尿蛋白(++),血肌酐水平>106μmol/L,PLT<100×109/L,視覺障礙、持續頭痛[7]。對照組為母親無HDP的胎齡28~34周早產兒。
研究組和對照組排除標準:(1)子癇,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母親合并其他疾病特別是血小板減少性疾病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系統性紅斑狼瘡、抗磷脂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妊娠合并其他血液系統疾病(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2)母親病歷資料不全;(3)早產兒病歷資料不全;(4)早產兒合并宮內感染或早期細菌感染;(5)新生兒患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溶血性疾病。符合上述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者共454例,其中研究組227例,對照組227例,兩組胎齡、出生體重、性別、孕母年齡、受孕方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一般資料比較
收集研究組和對照組生后第1天外周靜脈血細胞計數,包括WBC計數、血紅蛋白(hemoglobin,Hb)水平、ANC和PLT計數等。其中白細胞減少癥定義為WBC<4×109/L;紅細胞增多癥定義為:Hb≥220 g/L,紅細胞壓積≥0.65;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定義為ANC<1.5×109/L;血小板減少癥定義為PLT<150×109/L[8]。根據母親妊娠期血壓分為妊娠期高血壓亞組(75例)、輕度子癇前期亞組(81例)、重度子癇前期亞組(71例);根據早產兒出生體重分為SGA亞組(113例)及適于胎齡兒(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亞組(114例)。
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生后第1天外周靜脈血WBC計數、ANC及PLT計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中白細胞減少癥、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發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Hb水平,以及紅細胞增多癥、血小板減少癥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早產兒外周靜脈血細胞計數比較
妊娠期高血壓亞組、輕度子癇前期亞組及重度子癇前期亞組WBC計數、ANC、PLT計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兩比較顯示,輕度子癇前期亞組、重度子癇前期亞組WBC計數、ANC、PLT計數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壓亞組(P<0.05),但輕度子癇前期亞組與重度子癇前期亞組WBC計數、ANC、PLT計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個亞組間Hb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HDP分期對外周靜脈血細胞計數的影響 (±s)

表3 HDP分期對外周靜脈血細胞計數的影響 (±s)
注:[WBC]白細胞;[ANC]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Hb]血紅蛋白;[PLT]血小板。a示與妊娠期高血壓亞組比較,P<0.05。
PLT計數(×109/L)235±78 202±95a 167±67a 15.61<0.001組別妊娠期高血壓亞組輕度子癇前期亞組重度子癇前期亞組F值P值例數75 81 71 WBC計數(×109/L)12.3±2.4 8.8±2.2a 7.3±2.7a 6.22 0.031 ANC(×109/L)4.9±1.2 4.2±1.4a 3.5±1.3a 4.20 0.048 Hb(g/L)174±32 178±34 175±31 2.08 0.328
SGA亞組WBC計數、ANC、PLT計數均低于AGA亞組(P<0.05),兩亞組Hb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出生體重對外周靜脈血細胞計數的影響 (±s)

表4 不同出生體重對外周靜脈血細胞計數的影響 (±s)
注:[WBC]白細胞;[ANC]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Hb]血紅蛋白;[PLT]血小板;[SGA]小于胎齡兒;[AGA]適于胎齡兒。
組別AGA亞組SGA亞組t值P值例數114 113 PLT計數(×109/L)215±79 164±71 16.02<0.001 WBC計數(×109/L)10.7±2.1 7.2±1.8 6.21 0.031 ANC(×109/L)5.0±2.3 3.5±2.2 4.60 0.038 Hb(g/L)176±32 175±31 1.61 0.860
目前研究表明HDP導致了全身性促炎狀態,母體HDP通過改變激素和細胞信號模式來重塑胎兒的宮內環境,呈促炎狀態,并可破壞胎兒的造血功能[9]。國內外臨床病例研究發現,母親合并HDP的新生兒可伴有外周血細胞計數的改變[4-6]。本研究中,同樣發現母親合并HDP的早產兒WBC水平、ANC、PLT計數較母親無合并HDP的早產兒明顯降低,并且這一改變在母親子癇前期及SGA中更為顯著。Aneman等[10]、Gregory等[11]研究也得到相似結論,認為子癇前期患者胎盤滋養細胞功能障礙和母體系統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更嚴重,胎盤更易發生缺氧和功能不全,SGA發生率增加,因此,對胎兒免疫功能的影響更顯著,對胎兒的造血功能破壞也更為明顯。
目前關于母親合并HDP的新生兒發生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機制還在研究探索中。國外有研究發現,HDP特別是子癇前期中發生的子宮胎盤功能不全可以抑制孕中期胎兒骨髓生成,并可抑制粒細胞-巨噬細胞祖細胞的儲備[12]。有研究還表明,在妊娠合并子癇前期的新生兒或其母親的血清中,與Fas-Fas配體凋亡途徑相關的蛋白增加,導致了中性粒細胞的破壞增加[13]。另外,新生兒中性粒細胞減少與敗血癥之間的相關性仍存在爭議[14],Procianoy等[15]發現,即使子癇前期本身并不增加新生兒敗血癥的風險,但早產兒死亡率與中性粒細胞減少相關。但也有研究報道,子癇可增加晚發型敗血癥的發生[16],并且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新生兒發展為慢性肺部炎性疾病的趨勢更明顯[17]。本研究未對母親合并HDP的早產兒晚發型敗血癥的發生率進行分析,母親合并HDP所致中性粒細胞減少能否增加晚發型敗血癥的風險需更多研究進一步證實。
研究發現血小板減少通常發生在生后第2~3天,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改變會在10 d之內自行恢復[12]。血小板減少癥的可能原因是子癇前期及其導致的胎兒缺氧對巨核細胞生成和血小板產生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巨核細胞形成受損,由細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和白細胞介素6介導的血小板活化增加等綜合作用可能為其發生機制[18]。由血小板生成抑制劑介導的血小板生成減少也被認為是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癥的原因之一,由于缺氧導致胎兒暴露于高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也可能通過抑制巨核細胞系而導致血小板減少[19]。
目前一些研究顯示母親合并HDP的新生兒可能患有紅細胞增多癥。繼發于子癇前期的慢性胎兒缺氧會刺激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從而導致紅細胞量增加[18-19]。本研究中母親合并HDP的早產兒中紅細胞增多癥發生率及Hb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原因與樣本數較少,以及研究人群為中海拔地區相關。有研究已證實高海拔地區由于氧濃度低,可導致人群的紅細胞相關參數較高[20]。因此,可擴大樣本量及改變研究人群分布進一步證實。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回顧性設計和未動態觀察外周血細胞計數的改變,未進行早產兒并發癥相關性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進一步研究探討母親合并HDP對不同日齡早產兒外周血細胞計數的影響,探討這些改變對早產兒并發癥(包括晚發型敗血癥等)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母親合并HDP對胎齡28~34周早產兒的外周血細胞計數有著顯著影響,這一影響在母親子癇前期及SGA中更為明顯,故臨床上,需要把母親合并HDP的早產兒外周血細胞的改變與新生兒早期細菌感染所致的血細胞改變相區別,以合理使用抗生素。對于這一改變是否增加新生兒晚發型敗血癥等疾病的發生和病死率仍需進一步研究。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