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萌萌 吉玲 董夢園 朱逍帆 王慧娟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新生兒科,河南鄭州 450052)
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產兒慢性肺功能不全的階段性表現,可導致遠期呼吸系統(tǒng)及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良結局[1-2],是早產兒后續(xù)易患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原因[3]。隨著我國新生兒救治技術的提升,早產兒存活率提高,BPD的發(fā)生率也有所上升[4-5]。肺部發(fā)育不成熟、急性炎性損傷及損傷后異常修復是造成BPD的關鍵環(huán)節(jié)[6]。目前BPD尚無特效防治方法。糖皮質激素由于其強大的抗炎作用,在其防治過程中備受關注。但全身應用激素存在如高血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肥厚型心肌病和遠期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等嚴重并發(fā)癥問題[7],而霧化吸入又因新生兒潮氣量、肺活量及功能殘氣量低且呼吸周期短等特有呼吸特點,實施操作難度較大,約有40%的藥物顆粒存在于口咽部及大氣道[8],藥物生物利用度較低,無法達到理想治療效果。補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常規(guī)手段[9]。PS被注入氣管內后,在肺表面梯度張力的作用下迅速擴散,這種拖曳力有助于藥物彌散,實現布地奈德小劑量精準用藥。有實驗已證明在目前推薦的PS劑量下,PS/布地奈德混懸劑的生化特性是穩(wěn)定的[10]。氣管內給藥可能成為一個治療效果更好、更為安全的糖皮質激素給藥途徑。目前有關于布地奈德聯合PS氣管內給藥預防BPD的臨床研究較少,且沒有具體的使用次數、劑量及給藥組合方式等臨床經驗可供參考。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設計,探討早產兒布地奈德聯合PS氣管內給藥預防BPD的療效及安全性。
前瞻性選取2021年1~7月我院NICU收治胎齡<32周且出生體重<1 500 g的BPD高?;純簽檠芯繉ο?,共122例。男65例,女57例。納入標準:(1)生后24 h入院;(2)診斷為NRDS;(3)出生后4 h需要呼吸支持且應用PS。排除標準:(1)嚴重先天畸形和除外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致死性心肺疾?。唬?)先天性遺傳代謝病及免疫缺陷?。唬?)早期因低血壓、低血糖等靜脈使用糖皮質激素;(4)患兒家長放棄治療。該研究已獲得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及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1-096-01)。
按照入院時間排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成觀察組(n=60)和常規(guī)組(n=62)。
觀察組給予PS(首劑200 mg/kg,第2、3次劑量100 mg/kg)(意大利凱西制藥公司,注冊證號H20181201)治療的同時加入布地奈德(0.25 mg/kg)(阿斯利康制藥公司,注冊證號H20140475),常規(guī)組僅給予PS(劑量同觀察組)治療。用藥次數根據患兒病情評估進行選擇。比較兩組不同時間點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吸入氧濃度(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及氧合指數(oxygenation index,OI)、氧療情況、BPD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并發(fā)癥[高血糖、NEC、顱內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PDA、敗血癥、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癥(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兒持續(xù)性肺動脈高壓(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發(fā)生率、糾正胎齡40周潮氣呼吸肺功能。
BPD診斷標準:胎齡<32周的早產兒,伴有影像學證實的持續(xù)性肺實質病變,糾正胎齡36周時至少連續(xù)3 d需要以下呼吸支持和FiO2才能維持氧飽和度0.90~0.95。分級標準:(1)I度采用FiO2為0.21的經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無創(chuàng)間歇正壓通氣 (noninvasive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流量≥3 L/min的鼻導管通氣;FiO2為0.22~0.29的流量1~<3 L/min的鼻導管或頭罩吸氧;FiO2為0.22~0.70的流量<1 L/min的鼻導管通氣;(2)Ⅱ度采用FiO2為0.21的有創(chuàng)間歇正壓通氣 (invasive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FiO2為0.22~0.29的NCPAP、NIPPV和流量≥3 L/min的鼻導管通氣;FiO2≥0.30的流量1~<3 L/min的鼻導管或頭罩吸氧;FiO2>0.70的流量<1 L/min的鼻導管通氣;(3)Ⅲ度采用FiO2>0.21的IPPV;FiO2≥0.30的NCPAP、NIPPV和流量≥3 L/min的鼻導管通氣;(4)ⅢA度因持續(xù)性肺實質疾病和呼吸衰竭而早期死亡(14日齡至糾正胎齡36周內),排除因NEC、重度腦室內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敗血癥等其他原因死亡者。
運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出生體重、胎齡、年齡、性別、出生方式,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母親產前已用激素、母親妊娠高血壓比例,Apgar評分、NRDS嚴重程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PS重復應用次數較常規(guī)組少,有創(chuàng)通氣時間、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氧療總時間較常規(guī)組短,BPD發(fā)生率及BPD嚴重程度較常規(guī)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鼻導管吸氧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PS應用次數、用氧情況、BPD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比較
兩組給藥后24 h、48 h、3 d、7 d及21 d FiO2值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給藥前、給藥后6 h、14 d及28 d FiO2值,給藥前后不同時間點的PO2及OI值在兩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續(xù))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PO2、FiO2及OI值比較 [M(P 25,P 75)]
兩組間高血糖、NEC、ICH、PDA、敗血癥、ROP、PVL、PPHN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兩組間潮氣呼吸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糾正胎齡40周潮氣呼吸肺功能比較 (±s)

表5 兩組糾正胎齡40周潮氣呼吸肺功能比較 (±s)
組別常規(guī)組觀察組t值P值n 12 16潮氣量(mL/kg)6.8±0.8 6.8±1.4 0.031 0.977呼吸頻率(次/min)57±7 51±10-0.504 0.649吸氣時間(s)0.52±0.05 0.52±0.13 0.018 0.987呼氣時間(s)0.63±0.07 0.68±0.10 0.653 0.561吸呼比0.86±0.11 0.77±0.76-1.125 0.342達峰時間比(%)24±5 26±10-0.746 0.510達峰容積比(%)29±5 30±7-0.727 0.520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組相比,觀察組PS重復用藥次數減少;但給藥后PO2及OI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醫(yī)務人員采集血樣技術存在差異及樣本量偏少相關。觀察組給藥后24 h、48 h、3 d、7 d及21 d的FiO2值低于常規(guī)組,同時較常規(guī)組縮短了有創(chuàng)通氣時間、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氧療總時間,降低了BPD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多項基礎研究表明布地奈德治療能夠修復受損肺泡Ⅱ型上皮細胞,有效增加肺表面活性蛋白表達,多層次調節(jié)呼吸道炎癥[11]。有研究發(fā)現PS對肺損傷也有抗炎作用。這說明PS和布地奈德的聯合使用在抗炎方面可能有協(xié)同作用。已有多個動物實驗研究探討以0.9%氯化鈉溶液或PS作為載體,氣管內滴注布地奈德這一新型給藥方式的治療效果[12-14],結果發(fā)現,與0.9%氯化鈉溶液相比,PS促使布地奈德更均勻、有效地分布在遠端細支氣管和肺泡腔內,從而更高效地發(fā)揮作用。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兩組短期(1.5 h和4 h)內抗炎效果并沒有顯著差異,觀察組在相對較長的觀察時間(6 h和24 h)里氧合和肺部病理情況得到更好地改善。有研究測得80%的布地奈德在肺內停留8 h,5%~10%的抗炎作用甚至長達7 d,在用藥后12 h、3~5 d、7~8 d氣管內炎癥因子水平明顯降低,氣道炎癥明顯減輕,使得拔管時間提前7~14 d[8,15-16]。這都表明聯合給藥可能有更持久的肺部抗炎作用。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布地奈德聯合PS(每50~200 mg/kg PS中加入0.25 mg/kg布地奈德)治療對于預防BPD發(fā)生是有效的[8,15-21]。但楊波等[22]研究顯示兩組BPD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該試驗入組患兒胎齡較大、出生體重較重有關。多項研究顯示胎齡及出生體重是影響B(tài)PD發(fā)生的高危因素[5,23-24]。這也說明了BPD發(fā)生的可能性越大,BPD高危兒從布地奈德聯合PS的治療中獲益越明顯[25]。
本研究未發(fā)現觀察組有增加高血糖、NEC、ICH、PDA、敗血癥等并發(fā)癥的風險。有研究發(fā)現,與單用PS相比,聯合布地奈德治療方案能夠改善心臟功能,穩(wěn)定腦血流變化,減少腦損傷發(fā)生[25-26]。2010年的一項研究使用聯合給藥治療NRDS,并追蹤隨訪2~3年,未發(fā)現生長發(fā)育及神經認知功能有任何改變[27]。
潮氣呼吸肺功能有助于預測早產兒發(fā)生遠期不良呼吸結局,便于進行針對性家庭健康管理。達峰時間比和達峰容積比是反映氣道阻塞的重要指標,比值越低,阻塞越重。多項隨訪研究中發(fā)現,早產兒的氣道發(fā)育較足月兒差,胎齡越小,潮氣呼吸肺功能受限越明顯[28-30]。本研究追蹤糾正胎齡40周潮氣呼吸肺功能情況,結果提示兩組均存在阻塞性病變,常規(guī)組的達峰時間比和達峰容積比較觀察組更低,提示聯合用藥方案可能減輕炎癥損傷程度,改善肺組織發(fā)育情況,利于肺部轉歸,但兩組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與兩組患兒失訪率高、樣本量少相關。
本研究參考《中國新生兒肺表面活性物質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1版)》[9]推薦PS劑量及次數,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設計,更符合臨床實際應用情況,減少選擇性偏倚,增加試驗結果可靠性,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樣本量有限,屬于單中心研究,失訪率較高,需要更多臨床數據,并長期動態(tài)監(jiān)測肺功能及追蹤隨訪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情況,以進行進一步評價。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聯合PS氣管內給藥方案治療BPD高危兒可以減少PS使用次數,改善用藥后較長時間內的FiO2值,縮短呼吸支持時間,減少BPD發(fā)生率,減輕BPD嚴重程度,不增加糖皮質激素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可考慮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