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華
新鄉市中心醫院產科三,河南 新鄉 453000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是產婦特有的全身性疾病,孕婦出現高血壓、下肢水腫等癥狀,常易合并胎盤早剝等并發癥,可能會出現貧血、休克等癥狀,對產婦和胎兒來說,是存在的潛在威脅[1-3]。因而需要在分娩的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圍生兒和產婦的生命風險,利于產婦的預后康復。研究在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婦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對改善妊娠結局、促進術后康復的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現報告如下。
選取于2020年1—3月新鄉市中心醫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婦。按照紅藍雙色球分配原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20例。產婦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為(27.74±3.27)歲。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產婦主要接受生命體征監測、健康知識宣講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產婦接受綜合護理干預。采取措施如下:(1)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特點,護理人員要幫助產婦建立分娩信息,多和產婦進行溝通,及時掌握產婦的心理狀態,消除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做好產婦和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導,使其了解自身疾病基本知識積極配合治療,并定期評估產婦心理狀態,對評分異常的產婦,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可鼓勵產婦說出內心真實想法,解決產婦實際困難,改善其心情,整個心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保持和藹可親的態度,以溫柔的語言和姿態與產婦拉近護患距離,讓產婦能夠全面信賴醫務人員,愿意積極配合[4]。(2)產前需要用到硫酸鎂等鎮靜、解攣藥物,需要護理人員提前與產婦及家屬溝通,充分了解此類藥物的治療作用和效果,以及注意事項。使用硫酸鎂進行治療時嚴格調整滴注速度,必要時使用輸液泵進行控制。使用降壓藥物時,應在使用后進行血壓監測,避免血壓大幅度下降引發腦出血和胎盤剝落,可根據產婦血壓調節滴速。使用利尿劑會導致產婦電解質紊亂,血壓濃縮等不良現象發生,因此,定期對產婦進行電解質檢查和心電圖檢查,注意有無血液濃縮和血容量不足的情況。(3)分娩結束后,注意觀察外陰狀況,是否存在出血、裂傷現象,及時進行縫合術。剖宮產術后,護理人員要幫助產婦適當的進行翻身,以免出現壓瘡現象,同時也能促進腸道的蠕動[5]。(4)術后叮囑產婦禁水,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待排氣后進食半流質食物,需要結合哺乳要求,選擇維生素C、E含量較高的食物,利于產奶。鼓勵患者多喝水,防止出現便秘現象[5]。(5)密切關注產婦切口周圍皮膚變化,保證干燥、整潔,定期更換衣物,發現有紅腫、化膿現象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及時采取相應治療。術后需要檢測患者血壓,嚴格按照醫囑給予患者降壓藥物。鼓勵患者盡早下床走動,適當運動,不可操之過急。對產婦提倡母乳喂養,同時教會一些乳房護理小技巧,能避免乳腺炎等疾病,利于加快恢復速度[6]。(6)子癇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高發且最嚴重的一種并發癥,會導致抽搐、昏迷、窒息等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安全。為防止外傷,應加高床欄,防止產婦墜床,必要時可固定四肢。當產婦病發抽搐時,不可強制制止,避免誤傷,若有假牙應提前取下,避免落入呼吸道窒息。
(1)記錄兩組產婦剖宮產、子癇、產后出血以及胎盤早剝等例數,并進行分析和比較。(2)采用醫院自制的治療滿意度反饋表讓患者進行填寫,分為A級-非常滿意(80~100分)、B級—滿意(60~80分)和C級—不滿意(60分以下)。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同對照組剖宮產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實驗組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剖宮產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同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較高(100.00%VS85.00%),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例(%)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是導致孕婦及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需要對該疾病加強重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僅僅只是對輸液、用藥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干預,并不能很好的幫助患者解決相關針對性的問題,故而需要廣大醫護人員結合實際情況來對患者的心理、生理和預后等方面進行全面干預。
研究中,實驗組產婦接受綜合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方式不同,該護理模式以患者為服務中心,注重護理干預的全面性、細致化,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可促使護理效果得到不斷提升。及時關注產婦的心理狀態,大多數產婦會因對疾病的認識不足而產生較多的不良情緒,若未能加以引導,嚴重者會造成產后大出血、早產等不良后果,而通過心理干預,可有效減輕產婦的身心壓力,便于控制血壓穩定,能夠更好的配合治療。對產前所需要的治療藥物,護理人員要為產婦做好充分說明,能夠有效保障母嬰健康,嚴格按照醫囑給予產婦正確劑量的藥物,能夠確保分娩順利。分娩結束后,要注意觀察產婦外陰是否有出血、裂傷現象,及時進行縫合,能夠避免并發癥的出現,利于減輕患者的身心壓力。術后密切關注產婦的病情變化,及時給予針對性的飲食計劃,適當進行翻身運動,有助于促進腸道的蠕動。產婦在分娩周期會因高血壓造成意識模糊、肝功能出血、大腦病變等,甚至會出現子癇,其會引起全身小血管痙攣。另外產婦分娩結束后長時間臥躺在床也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腸粘連等并發癥,此外還需要加強產后出血、胎盤早剝等并發癥預防,對此,需要觀察產婦生命體征變化,加高床欄,防止產婦墜床,必要時可固定四肢,另外分娩結束后鼓勵產婦下床適當走動,利于促進子宮收縮,避免并發癥出現。同時予以產婦個人衛生指導以及母乳喂養指導,能夠提高產婦心理舒適度,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復[7-8]。研究結果顯示,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剖宮產率有所下降,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充分表明該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結局,利于患者預后恢復。此外研究還表示,實驗組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干預模式讓患者心理、生理感到全方位的照顧,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適度,進而能夠護患關系的友好建立,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從康復角度出發,將綜合護理應用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產婦護理中,可有效降低剖宮產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利于產婦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