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義青
語言表達能力能幫助幼兒清楚表達內心的愿望,有助于幼兒與成年人之間的交流。本文就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談談體會。
幼兒進行語言表達需要傾訴對象。幼兒園中的每個人都是幼兒的傾訴對象,教師要引導幼兒養成敢于表達的習慣。
例如,幼兒早上入園時,值班老師和晨檢老師主動微笑著與幼兒打招呼。性格外向的幼兒能主動回應“老師早”;性格內向的幼兒則由爸爸媽媽去回應問候。清晨一個簡單的招呼,可以使幼兒在這一天的開始保持一個開朗樂觀的心態,有助于幼兒在園內的生活和學習。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教師可以在一些細微之處啟發幼兒,使幼兒在日常鍛煉中逐漸增強語言能力。
例如,超市營業員在買賣過程中,要用禮貌的言語開展服務,需要問清楚顧客想要買的東西,講清楚價錢;“娃娃家”的父母可以邀請小朋友來家里做客;建筑工地的小朋友可以說說“我搭的是什么”;在益智區、美工區,教師還可以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去啟發幼兒,如“這組七巧板的形狀像不像一艘船”“這是大船還是小船”等……通過開展區域游戲,幼兒在看、玩、演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
在生活啟發和教學啟發的作用下,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會明顯提高,也隨之逐漸建立語言表達的自信。因此,教師的啟發十分重要,教師要多與幼兒談心,鼓勵幼兒多說話,逐漸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文學作品引導幼兒,使幼兒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豐富幼兒的語言感受,讓幼兒樂于表達。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唱朗朗上口的兒歌;也可以利用繪本閱讀的機會,引導幼兒對照圖畫理解意思,然后換成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小班幼兒具有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等特點,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一些顏色鮮艷、畫面有趣的繪本,讓幼兒一人一句地講述故事內容,在閱讀繪畫的過程中鍛煉語言能力。
例如,故事《好餓的小蛇》中反復出現小蛇餓了在吃東西的畫面,很適合培養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繪本,讓全班幼兒都能同時看到每頁繪本的內容。教師提問幼兒:“小蛇好餓,它現在看到什么好吃的?”“小蛇吃了什么?”這種簡單的提問,會讓幼兒進入共同思考的氛圍中。借助教師提問和繪本內容,幼兒能組織一句完整的話,隨著鍛煉機會增多,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逐漸增強。
幼兒都有喜歡彩色事物和喜歡小動物的特點,對繪本內容非常好奇。繪本閱讀能增強幼兒的感知能力,加上教師的適當提問,幼兒回答問題的能力會逐漸增強。幼兒在語言表達上獲得自信后,會更樂于表達。因此,教師應注重繪本閱讀,促進幼兒多思考、勤動腦,讓語言組織能力帶動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需要長期的引導才能逐漸提高,幼兒需要不斷積累詞匯量。教師要在與幼兒的溝通交流中,為幼兒介紹更多詞匯,如傷心、難過、開心、友好、美麗等,讓幼兒在情境中感受詞匯的準確含義。
在幫助幼兒積累詞匯量方面,教師可以制定適宜的教學計劃,根據詞匯量的種類進行教學。
例如,教師將動物、顏色、水果、人物、交通工具和情緒分門別類,系統地帶領幼兒學習詞匯,能快速提高幼兒的詞匯量,使幼兒獲得更準確的語言技巧。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回家與家長進行問答游戲,讓幼兒嘗試提出問題,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的詞匯量需要長期積累,教師不能要求幼兒在短時間內實現大幅進步。教師可與家長分享教學建議,鼓勵家長在生活中與幼兒多交流,從分享心情、認識事物、閱讀繪本等小事中滲透各種詞匯,不斷擴充幼兒的詞匯量。
幼兒學說話的過程一定要循序漸進。由于詞匯量處于積累階段,幼兒在表達時可能出現表達不準確的問題,如說不準量詞、不能準確表達情緒等。對幼兒在語言表達中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發現、糾正,給幼兒示范正確的表達方式。
一日活動中經常會出現幼兒說錯量詞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糾正并注意糾正的方式。
例如,午后散步時路過校園里的銀杏樹,涵涵問教師:“老師,為什么那只大樹的葉子像扇子一樣呢?”這時,教師應該用正確的量詞告訴幼兒:“這是一棵大樹?!备鶕奶釂枺處熡猛暾难哉Z回答:“這棵大樹是銀杏樹,它的葉子的確就像小扇子?!苯處煂τ變赫Z言進行糾正時,要用溫柔的語氣重復言語,使幼兒聽得仔細、學得更好。幼兒語言表達中出現說錯話、用錯詞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說話,不怕出錯。
好的閱讀氛圍能促進幼兒思考繪本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種途徑,為幼兒創設溫馨輕松的閱讀氛圍,使幼兒更好地投入閱讀中,獲得更真切的閱讀感受,如閱讀區的創設、媒體課件的使用、親子共讀區等。
與此同時,幼兒在自主閱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舒緩的樂曲,培養幼兒的繪本閱讀能力,使幼兒融入閱讀氛圍中。教師借助多種途徑創設閱讀氛圍,幼兒能在閱讀中更投入,可以跟著教師的思路去思考,鍛煉語言能力。
例如,繪本《小繪本象小豬系列:第一次派對》畫面簡潔,內容有趣,能吸引幼兒注意力,鍛煉幼兒思維,非常適合幼兒閱讀。由于繪本是討論“派對”主題,教師可以為幼兒引入有關“派對”的常識,播放輕快、有趣的音樂,營造喜慶、歡樂的派對氛圍。在活動前,幼兒可以在家長的協助下,說一說派對是什么,辦派對需要準備的材料。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會從小豬的視角去學習有關派對的知識。
當繪本中經常出現一些有關派對的知識時,幼兒也會像“小豬”一樣感嘆:“參加派對有這么多講究!”這時,教師可以用輕松愉快的音樂創造閱讀氛圍,讓幼兒感受到派對中的輕松和愜意。
閱讀的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幼兒呈現一些派對中的有趣場景,如氣球、蛋糕、表情等,讓幼兒對派對有更準確地理解。在繪本的引導下,幼兒能體會小豬參加派對的心情,進而從繪本中學會尊重他人、禮貌待人。
繪本故事一般內容簡單,具有明顯的連貫性和重復性。利用繪本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不能只注重閱讀的故事性。教師要靈活運用繪本與幼兒進行交流,要通過提問、討論等互動行為,鍛煉幼兒的語言思維。
例如,閱讀繪本《湯姆去海灘》時,教師可以就“海灘”這個主題與幼兒互動,讓幼兒說一說在海灘上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幼兒會聯想到堆城堡、撿貝殼、抓螃蟹等。讓幼兒在師幼互動中逐漸培養語言思維,讓幼兒學會完整表述想法。當幼兒用完整的語句表述想法后,教師要對幼兒的回答給予肯定,并引導幼兒看圖講故事,與同伴分享繪本內容,讓幼兒用語言表述生活中的有趣內容。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與身邊的語言環境有很大關系,教師和家長都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使幼兒“享”說、“匯”說,敢于、準確、善于表達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