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 張海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確保安全生產。”在這一精神指引下,企業的各項安全工作得到極大的提升,特別是企業間開展合作時,更加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標志性工作就是大量簽訂安全生產協議,但由于各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異,安全協議的內容也就存在較大的差別。
安全協議作為主合同的一個附件,往往由甲方先行提出。由于對安全協議作用的不同理解,以及企業間安全管理水平的差異,部分安全協議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當然有些問題對協議的執行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如有些協議對危險源表達不清晰,風險評價不準確。但有些問題卻不利于協議的全面履行,如雙方職責不清、要求不明確等。安全協議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是內容簡單,沒有結合項目實際,沒有明確甲乙雙方的安全職責和權利義務,內容空洞,基本上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其實際意義不大。
二是有些安全協議內容又過于龐雜,有的長達7000~8000 字,洋洋灑灑上萬言,重點不突出。安全協議的終端是要向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宣貫,如果像懶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誰愿意看下去?況且部分施工作業人員文化水平有限。
三是有些企業的安全協議為了省事,制定所謂的模版以不變應萬變,任何項目的安全協議都是同一版本,看似內容全面,其實針對性不強,具體執行時需要對其內容進行篩選,執行起來非常費心費力。
四是甲乙雙方安全職責不明晰,權利義務不對等。特別是甲方職責,有些安全協議干脆就沒有甲方的安全職責,把安全責任全部劃分到乙方。
五是協議條款不合規,如“違反XXX 條,罰款XXX 元”。當然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在此不一一贅述。
一份好的安全協議,應當是形式要件齊全,內容精簡實用,甲乙雙方安全職責明確,權利義務對等。
安全協議的形式要件一般應當包括:協議書名稱,項目名稱(主合同名稱)、履行期限、履行地點、甲乙雙方的安全職責、甲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違約責任、簽訂日期、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簽字、單位蓋章等。
安全協議的實質要件,應當是甲乙雙方的安全職責、甲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內容完整,可操作性強,違約責任明確等。
根據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和對有關事故案例的分析,甲方的安全職責、權利和義務應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甲方的安全管理人員及聯系方式。
(2)對乙方施工作業人員應當進行安全交底(培訓),安全交底(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作業現場存在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風險(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同的項目應當有不同的危險有害因素及風險控制措施,不能用統一的模版,如表1 所示)以及甲方安全管理要求等關鍵內容。

表1 不同項目危險有害因素及風險控制措施
(3)甲方向乙方提供的生產作業現場應當具備合格的安全生產條件,如有毒有害防治設施正常運轉,作業環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相關標準,安全防護設施齊全有效(乙方自備的除外),提供給乙方使用的特種設備應當在檢驗有效期內,作業場地道路通暢,設備設施布局合理并符合相關法規及標準要求,現場配置必要的安全標志標識,安全風險較大的場所應當制定現場應急處置預案并組織乙方共同演練。
(4)對乙方所在的生產作業現場的安全工作實施統一協調管理,并開展隱患排查與治理活動。
(5)有權制止、糾正乙方的安全違章行為等。
乙方的安全職責、權利和義務應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明確乙方的安全管理人員及聯系方式。
(2)自覺接受甲方的安全交底(培訓),熟悉作業過程中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及防范措施和方法,嚴禁盲目施工。
(3)對所涉及的各種作業,應當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或安全操作規程。
(4)自覺遵守甲方的各項安全管理規定和安全工作管理流程。
(5)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6)未經甲方許可,不擅自動用甲方的任何設備設施。
(7)自備的施工機具應當符合安全要求,如手持電動工具應當定期檢驗。
(8)正確穿戴勞動防護用品。
(9)施工作業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有權停止作業,并向甲方報告,待危險消除后恢復作業。
(10)積極參與甲方組織的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等。
談到安全協議,不能不說它的法理基礎。我國目前正在加強法治社會建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不能隨性而為。
一是簽訂安全協議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兩個以上生產經營單位在同一作業區域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可能危及對方生產安全的,應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和應當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協調。這里其實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甲乙雙方在同一作業區域內作業,甲乙雙方可能給對方造成事故傷害,這種情形一般都會簽訂安全協議;第二種情形是同一作業區域內存在兩個乙方同時作業(如一個廠房內同時有設備安裝與房屋維修,且有干涉),但兩個乙方之間一般沒有簽訂安全協議,這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解決的途徑應當由甲方統一協調,組織兩個乙方簽訂安全協議,并經甲方確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生產經營項目、場所發包或者出租給其他單位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與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簽訂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賃合同中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生產經營單位對承包單位、承租單位的安全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的應當及時督促整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五條和第四十六條的規定,正是企業簽訂安全協議的法律基礎。
二是安全協議的效力。安全協議既然有法可依,其效力原則上不用懷疑。但從實際看,甲方往往居于主導地位,利用乙方爭取市場、項目的心理,對乙方的要求嚴苛,所立條款非常“硬”,即平常我們所說的“霸王”條款,只要是合法的也還說得過去,雖然不盡合情理。但我們也應當看到,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協議是無效的,至少某些條款無效。如有些安全協議規定:乙方發生安全生產事故,一切責任均由乙方承擔。這一條款就是典型的“霸王”條款,其效力應該存在問題,因為它完全割裂了事故原因與事故責任的關系,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另外,安全協議違約責任的表達還可更嚴謹一些,如“違反用電審批管理要求,罰款2000元”。罰款的主體資格一般是行政機關,企業之間違約用“支付違約金”術語更能體現誠實信用原則,當然違約金的多少也應理性、科學與合理。與此同時,安全違約責任完全用支付違約金的方式進行處理似乎過于簡單,有“以罰代管”的嫌疑。還可采取其他適合的方式,如暫停施工、開展全面隱患排查、培訓整頓、約談、勸退(多次違章人員)等。
安全既是底線,又是紅線,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安全協議可能不是最主要的,但卻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好的安全協議,既反映了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時又有利于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達到甲乙雙方合作共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