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芬 嚴少君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 杭州 311300)
隨著鄉村振興政策推動,鄉村建設景區化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鄉村營造趨勢,主要從鄉村整體治理出發,以“鄉村性”營造特色景區村鎮[1]。使用后評價(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是針對已經設計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段時間后的項目,通過收集使用者對環境的反饋信息并進行系統規范的評價,以最大限度提高環境綜合效益[2,3],其研究涉及建筑、城市公共空間、校園空間和綠道等,對鄉村的POE研究較少。綜合鄉村景觀及其評價的研究發現,近年來研究集中于探討鄉村格局演變及特征識別、旅游資源開發和人居環境質量評估等[4-9]。研究發現主觀滿意度和客觀物質環境有分離現象,所以只考慮以規范為基礎的客觀評價還不夠,綜合公眾的行為和心理需求來提升鄉村景觀建設的營造效果具有更深遠意義。
因此,為揭示景區鎮建成后存在的景觀吸引力缺少、環境整治效果不佳、主觀需求與客觀環境等問題,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和網絡文本分析建立建成環境使用后評價體系,通過實證研究分析使用者滿意度狀況并提出優化建議,以提高景區鎮的景觀吸引力,促進特色產業融合和景區鎮的可持續發展,為其它同類型鄉鎮提供借鑒意見。
百丈鎮位于杭州余杭區西北端,東鄰德清縣,西北接安吉縣,距離杭州市中心46km,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捷。鎮域范圍約60.4km2,環境優美,竹覆蓋面積達64%,森林覆蓋率達84.4%,故取名為竹意百丈小鎮。百丈鎮由溪口村、泗溪村、百丈村、仙巖村、石竹園村和半山村6個行政村落組成,擁有杜鵑花海、皮山塢水庫等自然景觀和釜托寺、杭宣古道等人文景觀。百丈鎮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致力打造集文旅體驗、運動度假、避暑養老、鄉村休閑于一體的景區村鎮。但作為3A級杭州市景區鎮,鎮內文創產業發展緩慢、村民經濟收入不高、年輕人口大量流失。綜上,百丈鎮的選取具有代表性。
以百丈鎮內使用者為研究對象,結合訪談記錄和大眾點評、螞蜂窩等網站上的網絡游記,運用ROST CM 6軟件分析發現,使用者對區位交通、活動項目、民俗特色和設施管理等方面比較重視,場地內存在道路通達性不高、景觀吸引力不足、后期管理不當和缺乏地域特色等問題,見圖1。結合相關文獻[6-13]和專家意見,確定30個指標為評價體系內容。

圖1 社會網絡與語義網絡分析
本文于2021年5—6月采用網上問卷和紙質問卷相結合的形式隨機發放問卷,在發放過程中對受訪者不太理解的指標進行解釋,以保證樣本的隨機性和代表性。問卷包括3個部分,受訪者的人口學統計特征;受訪者的行為特征;建立建成環境使用后評價體系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法將數據量化,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并相應賦值5,4,3,2,1。共發放問卷250份,剔除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32份,回收率為92.8%。運用SPSS 23.0軟件進行信效度檢驗,其中α值>0.7,說明信度良好,KMO越接近1說明問卷效度越好,本次問卷得到α值為0.858,KMO檢驗結果為0.843,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內容設計合理,適合做因子分析。
使用者男(53.4%)女(46.6%)比例相當,多處于35~60歲(34.8%)或60歲以上(42%),18~35歲(16.8%)的使用者較少。就職業類型而言,使用者多為企業職員(42.4%)或固定職員(22.8%),還有部分退休人員(13.6%);受訪者多為高中以下(54.4%)和高中、專科(33.2%)學歷且月收入較低,多處在3000~5000元(36%)和3000元以下(36%)的水平。總體而言,百丈鎮的景觀吸引力不夠,使用者的可停留性不高,多數年輕人口外流。
數據進行方差最大法旋轉處理后,發現指標因子載荷值均超過0.3,說明本次因子提取總體效果較理想,依據特征根>1的原則提取6個主成分并進行命名,分別是生態環境維度、街區環境維度、交通環境維度、配套設施維度、管理環境維度和人文環境維度,如表1所示。

表1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表
從表2發現,文化的保護與延續(0.0651)、設施的維護(0.0578)、村鎮治安管理(0.0565)、地域文化獨特性(0.056)、環境氛圍(0.0524)和文化體驗項目(0.0456)權重值更高,但是文化的保護與延續(3.14)、設施的維護(2.91)和地域文化獨特性(2.84)的評價較低,因此地域人文景觀的提升和后期維護的加強是目前景區村鎮亟待解決的問題。

表2 指標權重和滿意度均值
其中,“街區環境”中商業環境(2.48)、休閑活動空間(2.52)和小品景觀(2.98)的滿意度較低,百丈鎮在休閑和商業空間的營造上缺少地域特色,景觀吸引力低,小品的營造應該更具地方特色,設置一些特色產品和景觀標識等;“交通環境”中停車便利性(2.80)、出入口便利性(2.93)和騎行道實用性(2.99)評價較低,百丈鎮內部道路并未成網,出入口標識不清,停車區位置不恰當,設計者可以增加引導標識牌并制定鄉村特色的游覽路線,提高騎行道等沿線視覺景觀性;“配套設施”中照明設施(2.88)和休憩設施(2.68)評價較差,場地內的部分休憩設施呈廢棄狀態,部分路段和休閑場地未有照明,說明配套服務設施應結合鄉村現狀重新規劃設計,以提高服務性和地域特色;“人文環境”的地域文化獨特性(2.84)和文化體驗項目(2.85)滿意度值較低,景觀規劃對地域特色的挖掘仍需深入,百丈鎮的主題定位與安吉縣相似,但百丈鎮景觀競爭力低,導致村內產業發展停滯,因此更需要挖掘與安吉不同的鄉土特色景觀,提高景區鎮的吸引力。
通過線性回歸分析得到擬合度R2為0.691且VIF值均<5,故使用者對景區鎮整體滿意度有69.1%受到6個維度的影響,各維度間不存在多重共線關系,可靠性較高。其中后期管理的顯著性>0.05,說明后期管理對使用者的整體滿意度影響不大,由此得到使用者對百丈鎮鄉村建成環境整體滿意度=-3.393+0.351×生態環境+0.258×街區環境+0.476×交通環境+0.438×配套設施+0.379×人文環境。總結分析對使用者總體滿意度影響較大的是區域交通、配套設施和人文特色,即百丈鎮規劃建設不僅要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景觀、產業產品,還要有合理的道路規劃和完善的服務設施。
景區鎮規劃的各出入口設置要顯眼并具有地方特色,停車場所位置適宜且路面平整。優化各村落的道路,增設支線能夠更好串聯品質較好的景點,修復與優化道路兩側的植物景觀和小品形象,突出百丈鎮的鄉土特色。與此同時,要加強百丈鎮景觀棧道、娛樂項目等的安全性,對百丈鎮山地車、大漂流等項目的防護措施要繼續加強,確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增設配套設施數量并在適宜的位置布置休憩設施和健身娛樂設施,提高照明設施的多樣性和實用性,營造夜間景觀的燈光氛圍。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要進行合理的人性化設置,如休憩設施要盡量設置在樹蔭下或涼亭中,涼亭的布置要考慮周邊的視覺景觀是否良好及使用頻率等情況。另外,基礎設施的配建標準應該全鎮統一,設施形式可依照不同村落的特色進行不同的變化建造,基礎設施的位置和數量要與場所特性相結合,以降低建設成本,避免資源浪費。
百丈鎮應增設商業服務場所,提高商業承載力以滿足使用者需求,并且加強商業場所的管理力度,改造商業場所的整體形式,融入百丈竹子、青團、紅曲酒、織布等特色要素,增加獨有的菜品和產品,讓使用者有更加新奇的體驗感。在豐富相應服務場所的基礎上,圍繞百丈鎮的實際情況增加豐富多彩的親子文旅體驗、創意農業、手工制作、農產品售賣等活動,以提高景區鎮的吸引力,增加場所內的使用者密度。
加強百丈鎮后期配套服務設施和環境質量的管理工作,維護鄉村景觀建設的質量。基于使用者的行為和心理需求,營造集實用性、美觀性、安全性于一體且具有濃郁鄉村感和豐富體驗感的景區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