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會
(長春市文化廣場綠化管理中心,吉林 長春 130000)
桃樹是多年生落葉喬木,是溫帶果樹的主要代表樹種之一,在我國栽植較為普遍,為人們日常食用水果,桃品種多果實汁多,味美,可滿足各類人群對桃的需求。桃樹在我國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栽培經驗豐富,自身具有早結果、早豐產、早收益等優點。收益高的桃園不僅能提高果農的收入,也能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桃果實的需求,因此在桃樹的栽植過程中,要不斷進行試驗研究,從各方面入手提高桃樹結果的整體產量和質量。其中,數相指標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生產中常見的樹形多為開心形、Y字形等。桃樹一般只分為主干、主枝、側枝及各類枝組。主、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根據結果枝組體積大小的不同,可分為大、中、小型結果枝組。不同的結果枝組在修剪時要根據果樹品種特性和栽植空間大小進行合理配置,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空間,充分發揮果樹的生產能力。
以力學和植物生理學為基礎,根據果樹負荷進行科學整形,以達到果樹營養物質合理的分配,使其既有良好光照體系的牢固骨架,又具備高效穩產的側生部分。大多數落葉果樹的生產實踐和實驗結果表明,在同樣的條件下,早期整形對果樹產量和品質的提高有著很大的貢獻作用。經過合理整形的樹與自然生長的相比,其產量相差很大,可增大1倍甚至幾倍。
不同樹形(籬壁形和Y字形)的桃樹因其采光度、光照分布的不同,對果實的產量和品質產生的影響不同。夏季桃樹主干形的光合有效輻射較開心形高,而開心形光合速率較主干形高。安國寧等研究發現,不同樹形(V字形、改良紡錘形、自然開心形)對中華壽桃的果枝、生長勢、花芽量及果實的硬度、著色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質量指標影響較大。研究顯示,樹形與果樹的光能利用率、產量和品質密切相關。樹形結構是果園管理中僅次于種植密度的關鍵因子。桃樹是喜光樹種,在不影響光合作用的條件下選用適宜密植的樹形,對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和桃樹產量及改善果實品質有重要意義。
隨著近年來各類果樹修剪技術的提高,桃樹的整形修剪有了很大的改進,從樹形結構到枝組枝量的分配比例等多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本試驗通過對大李各莊豐產優質果園樹相指標進行調查研究,得出4主枝豐產優質桃樹的不同留枝量,對以后桃樹的整形修剪,提高桃樹產量和果實品質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性措施。
本試驗于3月中旬在保定市大李各莊進行,以4主枝豐產優質桃園內的各棵桃樹為試材,分別測定了各棵樹上的總枝量,東南西北方向所有的枝類及枝量情況,同時,將各個方位第1主枝離地距離做了詳細記錄。
桃樹春季萌芽前后,調查桃樹第1枝組離地距離、主枝個數、總枝量、長枝量、長枝比例、中枝量、中枝比例、短枝量、短枝比例、花簇狀的數量、1m內的總枝量、1~2m的總枝量、2~3m的總枝量、3m以上的總枝量。
各類枝分類標準為長枝(>30cm)、中枝(15~30cm)、短枝(5~14cm)的數量以及花簇狀(<5cm)。
參試桃樹分別編號為1、2、3、4、5、6,每棵桃樹上的大主枝按順序由4個阿拉伯數字組成,分別編號1~24(下文中1~24皆為此意)。
通過對大李各莊6棵4主枝桃樹上每個枝組的詳細調查記錄,分析和總結了每棵樹上的具體總枝量情況,即徒長枝、長枝、中枝、短枝、花束5類枝量的總和,具體見圖1。

圖1 參試6棵桃樹的總枝量
從圖1可知,參試6棵桃樹的總枝量都在600~700枝的范圍內波動,總枝量的多少略有差異,但整體保持在650枝左右。由此可見,總枝量的多少對桃樹的產量有著一定的影響。總枝量過低,枝組少,則結果量少;總枝量過高,容易造成負荷重,導致結果小或產量低等情況。因此,在整形修剪時,應適當保持枝組的總體數量,合理的留枝量是保證桃樹豐產優質的前提,也是長、中、短枝分配的基礎。
枝組與地面的距離越短,即離地面越近,則透氣性越差,著光率越低,過多的枝組生長不僅需吸取植株的營養物質,而且結果量低,直接影響整個果園的產量及質量。
在整形修剪時保持第1枝組與地面的適當距離,對于整棵樹的后期的造型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本次試驗將各個數據整理后,得出了第1枝組距離地面距離的柱狀圖。如圖2所示,本次6棵樹各東南西北方位的主枝上第1枝組的離地距離略有偏差,僅有個別的低于40cm或高于80cm,絕大多數保持在60cm左右。第3棵樹的東側第1枝組偏低,僅為31cm,第4棵桃樹的南側枝第1枝組偏高,超過了80cm。產生此種差距的原因可能與測量者測量標準有關。由此可見,第1枝組離地距離沒有太嚴格的界限,但也要在一定的范圍內,才能更好地為以后的整形修剪提供較好的空間位置。

圖2 第1枝組距離地面的距離
因生長方向的不同,著光程度,光照時間等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整形修剪時,東南西北方向留枝量略有差別。
由圖3可知,每棵桃樹東西南北方向的主枝上總枝量的多少沒有太大的規律,從120~200枝變化不等,第1棵桃樹的總體枝量較多,且各個方向的總枝量也多,這可能與其自身樹體大、生長旺盛有關,同時造成這種結果也可與調查者的判定標準有關。從第2棵樹到第6棵,總體變化較為平緩,波動性小,在150枝上下。

圖3 參試6棵桃樹東南西北方向的總枝量
果樹的不同長短枝條數量的比例,稱為枝類組成,一般以長、中、短枝及葉叢枝占枝條總量的百分比表示。枝條生長期的長短可以在枝條的長短上反映出來,短枝的生長期僅為15d多,而長枝的生長期可以延續到秋季。枝條生長期的不同,導致其制造的同化產物數量以及自留量和輸出量存在差異。長勢強的果樹,其長枝比例比較高,同時,枝量增加快;但因長枝多,營養消耗多,積累少,往往結果相對較少,質量差。不同樹種生長習性不同,進入結果期對結果枝組的組成也不同。各種果樹在整形修剪時都要保持長中短枝適當的比例,長中短枝的不同比例對產量有很大影響。因此,合適的長中短留枝比例,對桃樹的豐產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次調查將總結豐產優質桃園中桃樹的長中短等枝的配合比例。
從表1中可知,短枝比例大致占總枝量的50%,中枝所占比例為30%左右,而長枝和花束狀枝組所占比例之和為20%。可見,短枝為桃樹主要的結果枝,中枝緊隨其后,為次要結果枝,長枝和花束狀枝組相對較少,為桃樹進行光合作用儲存營養物質等提供物質條件。另外,有個別的徒長枝,但其枝量非常少,不作為結果枝培養。

表1 參試6棵桃樹長中短枝的分布情況
由圖4可知,每棵樹上枝量分布由多到少分別是短枝、中枝、花束狀枝、長枝。各棵樹不同枝類的變化幅度略有差異,但整體走勢相一致;其中,第3棵樹上中枝和長枝的差別比其它要高,第3棵樹中短枝數量相差很少。

圖4 參試6棵桃樹長中短枝的分布情況
1m內的枝組由于覆蓋率大,照光性差,對果實的生長有影響,結果枝過高則容易導致主枝彎曲,對主枝有一定的損傷,甚至影響來年的產量,同時遮擋了陽光,不利于下方果實的生長,采收也不方便,因此,在主枝的過高和過低處枝量相對較少。果實生長的最佳部位為2~3m,既有能承受果實重量的粗壯的枝組,著光率又適中,使這個范圍內的總枝量最多。
以1、2、3號樹為例,代表性地列舉了豐產優質桃樹不同生長位置著生總枝量的情況。
由圖5可知,在豐產優質桃樹的整形中,其主枝長度一般超過3m,但3m以上的枝量明顯減少;1m以內的枝組由于離地距離太近,照光性差,因此其枝類保有量少;2~3m范圍內總枝量的變化情況不大,基本保持在150~200枝;>3m的總枝量則在50枝左右。

圖5 參試6棵桃樹在不同生長位置的總枝量
李文智的豐產桃園一文中涉及到樹相指標,大久寶桃的樹相指標對其產量也有一定影響。由此可見,樹相指標在果樹栽培生產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對桃樹樹相指標的分析測定很有必要。
本試驗通過對大李各莊豐產優質桃園樹相指標的調查,在測量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總結,研究結果表明,桃樹的結果率和第1枝組離地距離、總枝量、長枝比例、中枝比例、短枝比例、不同部位的總枝量有關。
本文中參試6棵桃樹的總枝量都在600~700枝的范圍內波動,總枝量的多少略有差異,但整體保持在650枝左右;本次6棵樹各東南西北方位的主枝上第1枝組的離地距離絕大多數保持在60cm左右;每棵桃樹東西南北方向的主枝上總枝量的多少沒有太大的規律,從120~200枝變化不等;短枝比例大致占總枝量的50%,中枝所占比例為30%左右,而長枝和花束狀枝組所占比例之和為20%;1m以內的枝量較少;2~3m范圍內總枝量基本保持在150~200枝;>3m的總枝量則在50枝左右。
整形修剪是提高桃樹產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本次試驗中的數相指標僅適合部分地區。在栽植過程中,桃樹的整形修剪還要考慮品種特性、樹齡和長勢、修剪反應、自然條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基本因素,有針對性的整形修剪。
不同品種果樹在分枝角度、枝條硬度、結果枝類型、花芽形成難易、坐果率高低等生物學特性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應根據樹種和品種特性采取不同的整形修剪方法。
不同經濟樹種、品種及不同枝條類型的修剪反應,是合理使用修剪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一個評價修剪好壞的重要技術標準。修剪反應多表現在2個方面:局部反應,如剪口下萌芽、抽枝、結果和形成花芽的情況;整體反應,如總生長量、新梢長度與充實程度、花芽形成總量、樹冠枝條密度和分枝角度等。此外,根據栽植方式與栽植密度的不同,整形修剪應有相應的變化。如,密植桃園修剪要樹冠小,樹體矮,骨干枝要少。
本次試驗由于由多人參與,以分組形式進行,每組的測量標準略有偏差,因此測量數據結果可能會有一定的誤差。但調查過程科學合理,調查數據具有真實可行性,可以作為豐產優質果園整形修剪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