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亮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洶涌澎湃的今天,信息技術發展和創新能力建設是世界各國謀求經濟發展的主流課題。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入,發展信息產業、提升“軟實力”,已成為各國提升綜合國力、搶占全球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的必要手段,也是對國內各行各業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計算機應用能力作為學生就業的基礎和進階能力就顯得極其重要。
1994年,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即NCRE)正式開考,NCRE不以評價教學為目的,考核內容不是按照學校要求設定,而是根據社會不同部門應用計算機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國內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中國計算機教育、教學和普及的現狀而確定的,是以應用能力為主,劃分等級,分別考核,為人員擇業、人才流動提供其計算機應用知識與能力水平的證明。以現階段大學生所考計算機二級為例,考試定位為程序員,考核內容包括計算機語言與基礎程序設計能力,要求參試者掌握一門計算機語言和辦公軟件高級應用能力,并且具有計算機應用知識。可以看到,NCRE考核范圍相對較廣,可能對于不從事計算機工作的社科類學生來說,計算機語言是相對用不上的技能。
1997年,ICDL基金會成立。ICDL是指國際數字素養認證(International Certification of Digital Literacy),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國際計算機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的國際標準。在20余年的發展中,ICDL在全球的認證與合作遍布130多個國家與地區,每年有超過250萬人次參加考試,到今天已有超過1 500萬人通過40余種語言參加了ICDL的質量考核考試,認證證書在全球范圍內的認可度更是一馬當先,并已成為全球通行的數字技能標準。在ICDL的課程設定與考核中,看重的是實用、高效、與時俱進。基金會邀請全球各國計算機學會與相關合作伙伴及專家共同研討,最后獨立制定出了計算機與數字科技應用技能和知識的國際標準課程,使無數人受益匪淺。
ICDL課程認證與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考核,各有千秋,ICDL可能分類更細,針對方向明確些。ICDL課程大致可分為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計算機使用和檔案管理、文字處理、電子表格、數據庫、演講文稿、信息與通信7個模塊,由這7大模塊又衍生出共12個門類的課程,其中有面向所有專業的基礎課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也有針對某些專業需求的課程,并對相關科目配以考試,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專業與信息化應用就業能力,制定并提供符合用人單位標準的信息化課程,如面向教育體育類和文化藝術類專業的教育信息與通信技術課程,面向土木建筑類、裝備制造類專業的3D設計課程,等等。對于開展的各類課程,學生均可在學習適用于所有專業的計算機應用軟件基礎課程后依照個人意愿、現所學專業和未來擇業方向自由選擇ICDL課程。此外,對于社科類學生,ICDL同樣有數字營銷、項目策劃這樣的專屬課程可供他們選擇。
課程分成的7大模塊,每一模塊都與一項信息科技應用技能進行匹配,并配合自身平臺搭建操作練習平臺,讓學習者能夠更快速、更便捷地了解課程、理解知識、上手練習,最終達到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能夠熟練掌握操作方法的目的。
在課程難易度上來說,ICDL的初級、中級與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等級并無過大差異,相對來說,ICDL貼合日常工作的需求,且與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相比整體難度更高些。
隨著時代推移,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轉變,各類專業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員工個體需求發展愈加多元化,對企業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企業不同業務部門溝通合作日漸增多,多元跨界成職業發展趨勢,未來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諸多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技術應用,不管是做策劃書,還是向合作方展示合作方案,抑或是操作大型機械、設計零件,都要通過計算機進行相關操作。在這方面,ICDL的課程會更加貼近現代社會的需求。ICDL課程不單向受教育者提供數字技術技能學習,如無論是項目策劃、3D設計,還是近年來熱門的資訊安全、數字營銷,ICDL均開設了全面的、體系化的課程。可以說,在未來的競爭中,ICDL課程可以滿足這一時代需求。
當中國企業與世界企業有著越來越多的交流與合作時,國際化人才需求也日漸增多。國際化治理人才不僅需要較強的語言能力,更需要淵博的專業知識和強大的工作能力。一個國家的視野,能夠決定它在整個國際格局中的地位;一個人的視野,則能夠決定他未來發展的水平和高度。ICDL課程認證考試在國際上有更多的受眾,很容易被國際企業和擁有國際業務交流的中國企業所接受,其認證證書已被歐美、亞太的130余個國家和地區認可。
ICDL作為一項進步的、科學的、全面的人才培養方案,是符合國情的一項課程,只因它看重學生的多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