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丹,李 勇,劉莉萍,趙 順,顏 濤,李閨琴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藥學部,湖南 衡陽 421002)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是由于甲狀腺功能過于活躍,自身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增加所致。引起甲亢的病因很多,發生機制也各不相同,Graves病、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因素,以及攝入含大量碘的食物或藥物,都可能會引起甲亢[1]。在治療方式上,國內外指南均推薦3種療法:抗甲狀腺藥物、放射性碘(131I)治療和甲狀腺手術[2-5]。抗甲狀腺藥物是我國治療甲亢的首選[6],可有效控制甲亢癥狀。甲巰咪唑是治療甲亢的一線用藥[7]。其作用除阻礙甲狀腺激素合成外,還有輕度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B淋巴細胞合成抗體,降低血循環中甲狀腺刺激性抗體的水平,使抑制性T細胞功能恢復正常[8]。甲巰咪唑可引起多種不良反應,患者在服藥期間應及時監測甲狀腺激素水平,并根據檢查結果隨時調整用藥劑量[9],同時要注意合并用藥問題及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藥。
近年來,雖然人民群眾對于合理用藥的意識逐漸提升,但大部分人通過藥品說明書來了解所持藥物相關內容,但卻一知半解。通常患者對藥物的配伍禁忌、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等專業性很強的問題缺乏認識,因此人們在服用藥物時常常心存顧慮,因此普及與用藥有關的知識及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表達顯得十分必要和急需。本研究通過積極有效地宣傳甲巰咪唑合理用藥科普知識,切實維護患者健康,使患者能夠獲得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的藥物,讓患者治療時間縮短,減少不良反應,節約治療費用。
1.1一般資料 對2020年2-10月對在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就診的110例門診及住院甲亢患者開展問卷調査,調查的內容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基礎疾病狀況、用藥理念等。對調查情況進行評估,以宣傳彩頁、小視頻、科普資料及組織講座等不同方式來進行用藥宣教。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男41例,女69例;年齡大于或等于65歲7例,50~<65歲12例,35~<50歲38例,19~<35歲45例,<19歲8例;患者文化程度:本科以上6例,本科30例,高中47例,初中19例,初中以下8例;基礎疾病狀況:高血壓5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13例,冠心病 9例,無疾病72例。
1.2方法
1.2.1專家組成 成立一支包括內分泌科、甲乳心胸外科、核醫學科、藥學部及手術病房護士等不同學科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制定研究方案,明確研究目標,各自從自己的專業角度發表意見,通過集體智慧設計科普方案并實施。
1.2.2選定科普對象,進行科普宣教 對科普對象進行分組,以在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就診的甲亢患者作為科普對象,分為門診患者和住院患者兩組,分別由不同的教師負責,最后信息匯總。兩組均開展問卷調查,問卷是在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課題組設計的“公眾安全用藥科普干預效果評估量表”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修改。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患者是否知曉用藥劑量、用藥原因、服藥時間、藥物相互作用、藥品規格、不良反應的處理等。問卷調查的結果最終由專家包括內分泌科教授、甲乳心胸外科教授、藥學教授及手術病房護士進行評估,采用小范圍的討論。相關領域的專家和護士結合臨床的實際情況及跟患者的交流經驗,提出自己的建議。針對患者甲巰咪唑使用情況調査的基礎上,加入了患者用藥理念及科普對患者幫助的調査。
2.1患者基本情況 患者均為服用甲巰咪唑片的甲亢患者。本次研究發放問卷調査110份(門診患者調查問卷50份,住院患者調查問卷60份),回收110份,回收率為100%。
2.2患者對甲巰咪唑的基本認知情況
2.2.1用藥劑量 知道自己所用甲巰咪唑劑量的患者約100例,其中門診40例,住院60例,由此數據可見,住院患者對于用藥劑量的知曉率達100%。因此,藥師需加強對門診患者出現的甲巰咪唑合理用藥方面的問題進行干預,促進合理用藥。合理使用甲巰咪唑時,需要注意應劑量個體化,要根據甲狀腺功能的結果及治療后的反應調整劑量,起始劑量成人一般為30 mg/d,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調整劑量為15~40 mg/d,成人最大的劑量為60 mg/d,分次口服。當病情得到控制,逐漸減低甲巰咪唑劑量,甲巰咪唑維持量為5~15 mg/d,療程通常為12~18個月[10]。
2.2.2合并用藥 有97例患者完全不清楚甲巰咪唑不能與何種藥物合用,包括門診患者49例,住院患者48例。甲巰咪唑不應與降低粒細胞、白細胞及對肝臟有損傷的藥物合用,避免影響肝臟功能,甚至血液系統。患者服用甲巰咪唑時,不能同時服用含碘的藥物或者高碘的食物,否則會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延長。抗凝藥物與甲巰咪唑合用時,抗凝藥物抗凝作用增強。另外,有抑制甲狀腺功能和使甲狀腺腫大的藥物包括保泰松、對氨基水楊酸、磺胺類、巴比妥類、酚妥拉明、維生素B12、磺酰脲類等[11]。
2.2.3藥品規格 約74%的患者對于甲巰咪唑片有多個不同規格表示不知道。這樣患者自己在藥店購買甲巰咪唑時就容易忽略甲巰咪唑的規格,服藥時就有可能出現劑量錯誤,從而對疾病的治療產生影響。
2.2.4不良反應 約46%的患者不了解甲巰咪唑片的不良反應。藥師在做問卷調査的同時對患者進行甲巰咪唑科普宣教。根據甲巰咪唑片(賽治)說明書,甲巰咪唑主要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皮疹、粒細胞缺乏等,甲巰咪唑某些嚴重不良反應(例如血液系統損害、肝臟損害、骨骼肌肉損害等)可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2-16]。
2.2.5特殊人群用藥 約86%的患者不知道甲巰咪唑是否能在特殊人群中使用。對于妊娠期用藥,因甲巰咪唑容易透過胎盤,對于胎兒的影響會使其出現皮膚發育不全問題,也可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甲狀腺發育遲緩;對于哺乳期用藥,因甲巰咪唑能夠進入乳汁,應每隔1~2周對胎兒的甲狀腺功能進行定期監測。有研究提示由于丙硫氧嘧啶進入乳汁及透過胎盤的量均小于甲巰咪唑。因此,在這個特殊時期宜選用的藥物為丙硫氧嘧啶,并在哺乳避免乳藥峰濃度時,例如可在嬰兒哺乳后服用藥物,這樣可大大減少進入乳兒體內的藥量[17]。對于腎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應減少甲巰咪唑劑量。
2.2.6其他情況 約61%的患者表示不會更改服用藥物的時間,但也有患者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忘記服用藥物。
2.3用藥理念的調查 調查顯示,約19%的患者從不觀察說明書中藥品儲存條件,約71%的患者在購藥時幾乎每次都會或大部分情況會留意藥品的生產廠家、批準文號和有效期,約60%的患者在大部分情況下會或每次用藥前幾乎都會關注說明書上的禁忌證、不良反應或注意事項,大部分患者在用藥出現不良反應時會停藥或去醫院就診,約25%的患者從未注意說明書中的飲食禁忌,但關于說明書中藥物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大部分患者在用藥的時候會考慮。然而僅很少一部分患者偶爾會參加合理用藥有關的講座或培訓。見表1。

表1 患者的用藥理念調査表(n)
2.4藥品科普對患者幫助的調查 100%的患者認為自己在用藥的過程中,對藥品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進行科普能使患者更合理地使用自己所持藥品,通過科普,能促進患者掌握用藥情況、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使用藥理念優化,更快地治愈疾病。見表2。

表2 藥品科普對患者幫助的調查(n)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住院患者對于甲巰咪唑合理用藥相關知識的認知優于門診患者,這可能與醫生的宣教次數較多有關;從年齡差異來比較,年齡在19~<50歲這個年齡段對于甲巰咪唑的合理用藥有較好的認識;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本科或本科以上學歷的人群能更好地理解甲巰咪唑合理用藥相關知識,這部分人群更能從說明書中找到并理解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本次調査問卷結果顯示,患者關于甲巰咪唑應用方面知識欠缺。若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服藥劑量,很容易在自行購藥時出現規格劑量錯誤,或導致錯誤服用。服用甲巰咪唑藥物時應了解其不良反應,甲巰咪唑的不良反應會累及到人體的多個系統,應定期檢查血常規和肝功能,如有異常,在停藥或減量的同時加用保肝藥[11]。注意在妊娠期間服用甲巰咪唑可引起胎兒頭皮出現異常,甚至導致胎兒畸形。因此,臨床醫生應密切關注妊娠期服藥患者。實踐證明,對于兒童服用甲巰咪唑的安全性較高,但需注意的是,在服藥期間要及時調整甲巰咪唑劑量。對于腎功能減退者及老年人,甲巰咪唑用量應減少,以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11]。此外,特別是有一些老年人本身多病共存,存在多藥并用的情況,了解甲巰咪唑合并用藥的知識非常必要。
通過對患者用藥理念的調査,結果顯示大部分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前不會完整仔細地閱讀說明書,即使閱讀說明書,也會因患者的職業、年齡、認知等多方面的差異影響其對說明書的理解,有患者反映說明書中大段的文字因缺乏專業的認知而找不到重點。通過交流,作者發現大多數患者愿意了解與學習自己所用藥物的相關知識,100%的患者認為將藥品信息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進行科普對自己合理使用所持藥品有效。
從本次調査的情況來看,一些患者對自己正在服用的甲巰咪唑片的相關知識還有很多的困惑之處,他們希望能得到專業的指導。但這種指導不是來自自行閱讀說明書中的整段文字,而是用簡練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語言來指導。因此,在本次調研過程中,藥師在進行問卷調査的同時,對患者進行甲巰咪唑科普宣教。本次調研后,對甲亢合理用藥調査問卷進行了分析,針對本次發現用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合并用藥、特殊人群用藥等,組織患者以科普講座、錄制科普視頻等的形式來宣教,并以說明書為依據,同時參考文獻,從中提煉出相關的重要內容,用簡潔的語句通過宣傳彩頁發送給患者。通過對甲巰咪唑用藥進行科普宣傳,使在本院門診、住院使用甲巰咪唑藥物的患者受益。然而本研究仍然有待改進的地方,本研究未對患者進行干預后的對比研究,后期將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