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孫寶飛,余 彥,肖朝倫,羅時鵬,余資江
(貴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貴州 貴陽 550025)
從2014年開始,本校針對留學生開展的人體解剖學教學工作已有6年。人體解剖學作為一門與臨床醫學結合最為緊密的基礎醫學學科[1-3],教師始終本著在固定課時量下,盡最大努力培養合格醫學生的宗旨開展教學。本校人體解剖學課程是面向臨床專業的大一留學生。課程教學采用格氏解剖學模式,即結合了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先介紹系統解剖學,再逐步引入局部解剖學概念。課程開設2個學期,每個學期90個學時,其中54學時為實驗課。在教學上,我們一直傾向于在有限的理論課教學之外,重點做好實驗課的教學理念。
本校留學生大多來自于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入校前,雖都接受過中文的基礎培訓和測試,但中文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針對非中文母語學生,教師采用全英文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語言基礎、宗教信仰、專業水平等原因,大多數留學生存在實操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的現象,進而導致標本資源浪費嚴重。
調查發現,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輸入的教學模式,由于沒有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等原因,導致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不夠充分,學生回國參加執醫考試的通過率并不高。一方面這對學生個人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也對中國對外教學質量產生負面聲譽。因此,實驗教改勢在必行[4-6]。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參與實驗課積極性,多管齊下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難點,調動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分析研判水平,是本校探索留學生實驗教改的重要方向。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校2019級全體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留學生進行“小組匯報”教學模式。2018級全體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留學生作為對照。
1.2方法
1.2.1留學生人體解剖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本著自愿與教學能力相結合的評估模式,選擇本教研室優秀教師參與留學生教學,由于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在每個學期對教師進行統一集體備課及專業英語培訓,有效保證了留學生教育的教學水平。
1.2.2“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課前準備工作開展 每個小組為4~5位學生,其中男女比例近似達到1∶1,每組安排來自于不同國家的學生,設組長1名,負責安排實驗課操作的分工、操作內容的整理及學生匯報人選的分派。每次實驗課上課的前1周,任課教師通過“雨課堂”發布實驗課內容,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操作方法、臨床案例分析等,學生提前準備和熟悉實驗課操作內容并上交預習報告。使本次課程操作的學生能更加明確實驗室上課內容,充分利用上課時間,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
1.2.3“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課堂開展 每間實驗室安排2具大體標本,其中1具為待操作的整體標本,1具為已經解剖完成的標本。由于人體結構的部分區域具有對稱性,在節省標本的前提下,每次安排兩組同學同時進行。每節課上課之初進行集體默哀儀式,隨后要求上次課操作小組選派學生進行操作內容的講解,包括操作區域的境界,切口的選擇,由淺入深詳細內容的描述和指認及臨床相關內容的介紹(包括手術入路的選擇、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損傷的結構等)。
1.2.4教師課堂及課后指導與總結 學生匯報結束后,帶教教師對于操作內容進行指導,指出操作中出現的不足及改進的方法,總結并再次強調重點難點問題,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檢查學生上交小組匯報內容,并做出系統的評分。對于本次實驗課中沒有操作任務的同學進行課堂標本考試(此部分利用已經操作完成的標本進行),并對每位學生給予打分評估學習效果。由于每次操作課程只有3個學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后利用開放性實驗室自我安排時間進行操作,并安排指導教師給予技術上的指導,保證每次操作的質量和內容的準確性。

對教改后的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發現,學生的出勤率達100%,基本能避免遲到、早退現象。課堂上再也沒有出現不參與操作現象,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會主動提問,由于集體榮譽感大大提高,也增強了每次實驗操作的質量。
通過比較2018級和2019級2屆臨床專業留學生標本考試成績,發現未經教學改革的2018級留學生標本考試成績為68.24分,而經過“小組匯報”教學模式改革后2019級留學生標本考試成績為89.4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同時為了驗證“小組匯報”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整體成績的影響,作者比較了2018、2019級2屆臨床專業留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發現未經教學改革的2018級留學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77.71分,而經過“小組匯報”教學模式改革后2019級留學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87.6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經過比較可以看出,通過“小組匯報”教學模式改革,不僅能從實驗課教學上使學生獲得收貨,更加能從整體水平提高學生成績。
3.1“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開展提高了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課堂上遇到的問題并未得到及時解決,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也很少,就造成遇到的問題一堆再堆,后期學習的進度慢、學習倦怠等情況出現,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以至于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7-8]。而在具體的操作中由于課本知識嚴重不扎實,導致標本破壞性大、內容認知不準確,可能會對理論知識造成誤導等情況出現[9-10]。留學生還處于逐漸成熟的人生階段,自我約束能力差,則更加需要教師對其嚴格要求。教師課前通過“雨課堂”發布學習任務,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確學習目標,并做好相應的實驗操作準備工作,不僅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利用各種方法主動查找并接受理論知識,增加學生對于人體解剖學這門課程的興趣。
3.2“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開展提高了留學生的自信心 鑒于人體解剖學課程的開展在留學生入校的第一個學期,對于新的環境或多或少有陌生感。還由于存在語言溝通的障礙造成部分留學生自信心不夠,上課回答問題不積極、不思考,隨大流的情況出現,這樣的狀態對于留學生身心的發展起到極其消極的影響,造成遲到、早退、曠課等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情況出現。因此,教師開展“小組匯報”教學模式改革,在匯報前期準備工作時間定期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專業輔導,避免學生目標不明確的情況出現。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能增加學生對于新環境的適應性和對教師的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11-12]。經過“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開展,作者發現課堂氣氛相比之前明顯活躍很多,學生能夠主動進行提問,并且學生之間交流也在增多。
3.3“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開展提高了團隊合作精神 眾所周知,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包括后期臨床工作的開展不是單打獨斗就能夠完成的,更多地需要團隊合作精神。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必不可少。本校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地區,不同宗教信仰造成了學生之間扎堆現象嚴重,來自于不同國家的留學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學習。因此,教師開展“小組匯報”教學模式,將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男女配比上也進行調整,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更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另外,實驗操作匯報中有明顯的分工,每個人工作的疊加才能構成完整的匯報體系,而每位學生的實驗操作都可能影響整個團隊的最終成績。經過一段時間“小組匯報”教學模式的開展,每位學生都能夠明確自己的團隊位置,盡力做到最好,增加了集體榮譽感。
3.4尚需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教師團隊的培養方面,要不斷加強專業外語的學習,派送教師進行國內外的進修學習,培養合格的、能夠勝任的年輕教師。其次,應增加課后教輔時間,擴大師生之間的互動。人體解剖學是一門最基礎的醫學課程,在此改革過程中我們尚需不斷探索和改進,保證教學質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