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儀,周玲娜,張 玢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常州婦幼保健院醫學遺傳科,江蘇 常州 213000)
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異常是導致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1]。因此,通過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及時干預這類患兒的出生是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重點。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檢測作為產前診斷的“金標準”,已經被廣泛且成熟運用了幾十年。然而,隨著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技術運用的擴大化,2013年12月,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ACOG)和母嬰醫學協會(SMFM)共同發布了《CMA技術在產前診斷方面的應用》指南[2],此后,CMA技術在產前診斷領域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通過揭示標準核型分析無法檢測到的亞微觀失衡或拷貝數變異(CNVs),CMA技術能提高1.7%~9.1%的額外致病性檢出率[3-6]。本院于2016年11月開展了單核苷酸多態性微陣列芯片(SNP-Array)檢測平臺,為孕周24周以上孕婦提供產前診斷服務。本研究旨在分析歷年來常州地區產前診斷的結果,探討染色體異常分布及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在產前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2006年4月至2020年8月來常州市婦幼保健院行產前診斷的孕婦5 624例,年齡16~60歲,孕周18~29+6周,所有孕婦自愿接受羊水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和(或)CMA檢測,均至少滿足以下一個產前診斷的適應證:預產期年齡大于或等于35歲的孕婦;血清學篩查和(或)無創產前DNA檢測(NIPT)高風險;胎兒超聲異常;夫婦一方染色體異常;不良孕產史;醫師認為存在有必要進行產前診斷其他情況的孕婦。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孕婦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羊水采集 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完善術前檢查后,所有孕婦接受B 超引導下經腹羊膜腔穿刺術,抽取羊水25~30 mL,其中20 mL用于染色體核型分析,另5~10 mL根據穿刺指征及患者的知情同意,選擇CMA-750k 檢測。
1.2.2羊水細胞培養及染色體核型分析 羊水細胞接種、培養、收獲、制片,上機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詳細過程已有報道[7-8]。
1.2.3CMA檢測 采用美國Affymetrix公司的CytoScan 750K array微陣列芯片進行檢測。步驟嚴格按照操作手冊進行,主要步驟:提取羊水中基因組DNA(QIAamp DNA提取試劑盒)、酶切、標記、雜交、緩沖液清洗芯片、使用Alaser掃描儀掃描、使用染色體分析軟件包(ChAs)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判讀參照DCV、ECIPHER、OMIM、ISCA 等國際基因組CNV數據庫。根據相應標準結果判定分為3類(5級)[9]:良性CNV、致病性CNV、臨床意義不明性CNV(包括可能良性、可能致病性、不確定性)。
1.2.4隨訪 采用電話隨訪、住院病案查詢、產后1年內新生兒體檢記錄查詢等方式,重點隨訪妊娠并發癥、新生兒身體發育情況等。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Excel2010版軟件對數據進行排序篩查,結果計算為百分制。
2.1染色體異??傮w情況 共有5 624位孕婦行羊水穿刺產前診斷,除去細胞生長不良和(或)羊水嚴重污染導致檢測失敗的57例,有效例數為5 567例。其中,主要產前診斷指征為血清學高風險和高齡,NIPT高風險和超聲異常次之。5 567例羊水共檢出異常結果515例,總異常率為9.25%。異常結果包括染色體核型數目異常、結構異常和嵌合和(或)CMA非整倍體、致病性CNVs。僅單個指征時,NIPT高風險的檢出異常率最高,達49.19%。其次是單純夫婦染色體異常,異常率為36.79%。見表1。

表1 5 567例羊水指征分布與異常檢出結果[n(%)]
2.2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 5 310例羊水核型分析中,45例生長不良,12例培養失敗,培養成功率為 98.93%。共檢出450例核型異常,總異常率為8.57%(450/5 253)。其中,染色體數目異常345例,結構異常73例,嵌合31例。染色體數目異常包括:21-三體綜合征209例(60.76%)、18-三體綜合征60例(17.44%)、性染色體數目異常68例、13-三體綜合征4例、標記染色體2例、9-三體綜合征1例、三倍體綜合征1例。染色體結構異常包括平衡易位30例(41.10%)、羅氏易位18例(24.65%)、染色體增加10例(13.70%)等。見表2。

表2 5 253例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
2.3羊水CMA分析結果 本研究中,僅1 773例羊水進行CMA分析,其中有2例因母源性污染、培養失敗。1 771例CMA結果中,共檢出140例非整倍體,76例致病性CNV,總異常率為12.20%(216/1 771)。另檢出104例意義不明的CNV,4例可能良性CNV,6例可能致病性CNV,致病意義不明的拷貝數變異(VOUS)共113例,占比為6.37%。見表3。

表3 1 771例羊水CMA分析(n)
2.4核型分析和CMA分析結果比較 1 457例核型和CMA分析結果中,非整倍體共124例,均被檢出。核型分析檢測出11例嵌合,其中的2例嵌合(48,XN,+14,+18/46,XN、96,XXXX/69,XXY/46,XX)CMA未檢測出,1例45,X/46,X,+mar,CMA結果為Xp22.33del2Mb,其余9例CMA結果與之相對應;另外核型分析檢出18例平衡性易位,2例衍生染色體,2例標記染色體,但是CMA結果正常。與核型分析相比,CMA檢測出51例致病性CNV,包括50例微缺失微重復,1例單親二倍體,額外提高了致病性檢出率為3.50%(51/1 457)。見表4。

表4 1457例羊水染色體核型和CMA結果(n)
核型分析是診斷染色體異常的“金標準”,但其結果受分裂相數量、質量、顯帶技術及操作人員技能的影響,且培養時間長,分辨率低,僅能檢測出10 Mb的片段;CMA可以檢測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包括微小拷貝數變異,但是不能檢測平衡性染色體重排及低比例的嵌合,價格昂貴,同時,臨床上如何解釋好VOUS仍是個難題。
本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當孕婦合并2種指征時,其異常檢出率明顯提高,尤其是高齡合并NIPT高風險的這類孕婦,異常檢出率高達81.44%。當孕婦僅有一項產前診斷指征時,NIPT高風險的異常檢出率較高,達到49.19%。其次是單純夫婦染色體異常,異常率為36.79%。單純夫婦染色體異常的羊水結果大多數都是染色體結構異常,并非嚴重致病或致命。因此,本研究希望臨床上針對滿足上述指征的孕婦,提供針對性的精細診療方案。
本研究團隊對羊水核型分析的總異常核型檢出率有過持續報道,2012年異常核型檢出率為3.59%[7],2016年統計的總異常檢出率為5.49%[8]。本研究中,總異常檢出率上升至8.57%。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2012年本院引進NIPT技術,NIPT的臨床運用大大提高了產前診斷胎兒染色體異常檢出率。目前國內外的研究數據表明[1,10-12],隨著NIPT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各中心的胎兒非整倍體檢出率也隨之大幅升高。
本研究對羊水CMA結果分析后發現,致病性CNV的總檢出率為12.20%,與國內報道的研究結果相近[5,13]。VOUS的檢出率為6.37%,與夏明靜等[14]報道相近。就目前對人類基因組的認識和數據庫的積累,仍然無法對全部結果給出確切的臨床性質判讀。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孕婦及家屬的焦慮,甚至是錯誤的終止妊娠[15]。在產前遺傳學診斷中,B超等其他產檢無異常而數據庫提示CNV致病性不明或CNV為新發、CNV片段較小、數據庫中無類似案例可參照,以上情況都使得臨床醫生難以進行判斷。在本次1 457例羊水核型與CMA分析結果比較中,CMA提高了額外檢出率3.50%,這與國內外報道的數據相符[3-6]。CMA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引進,一方面彌補了核型分析的缺點,提高了異常檢出率,提供更全面的產前診斷信息,另一方面也給臨床帶來了新的挑戰。
綜上所述,作者建議對具有產前診斷指征的孕婦,尤其是NIPT高風險或合并2項及以上指征的孕婦,進行羊水染色體核型分析聯合CMA分析,能為臨床提供更為全面的診斷信息。同時呼吁各實驗平臺共享與整合數據庫資源,進一步探索VOUS,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CMA產前指南與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