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靜
(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礦機電工區,山西 陽泉 045008)
煤礦井下變電站設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與煤礦井下安全生產息息相關。煤礦變電站設備運行時的特點是作業功率大、輸電負荷高、啟動電流大,加劇了煤礦電網的電能損耗。無功補償技術的應用能維持煤礦變電站電網系統的穩定性,有效抑制諧波影響,降低設備電能損耗,提高設備的功率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國內外學者對無功補償技術展開一系列的研究,如美國學者使用半導體類工具進行靜止無功補償器的開發,提出橋式電路調相技術,設備容量達20 MVA。美國通用、瑞士ABB等公司相繼開發了容量微80 MVA、100 MVA的靜止無功發生器并在電力網絡中廣泛使用[1]。我國河南電力成功研發了容量微20 MVA的SVG并陳工應用到朝陽電廠。許繼、普瑞等公司也投入靜止無功補償器的研發中,并在專家系統、神經網絡、模糊控制等控制策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效提高了無功補償器的性能水平。目前,無功補償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有[2-3]:設備容量無法滿足實際使用要求,且有功損耗嚴重;設備性能水平較低,只采集一相無功信號,應用局限性較大;節能效果差,只能補償安裝點、變壓器傳輸的損耗,無法降低用戶端的無功損耗。文章基于煤礦變電站設備的三相不對稱負荷,設計并研究無功補償器,減少變電站設備的無功損耗,達到節能的目的。
傳統的無功功率補償設備不能從負載的實際情況而改變,靈活性不足,而無功補償技術可以及時校正無功負荷的實際功率因數,降低過電壓量,避免次同步振蕩現象,同時降低電壓與電流不平衡等問題。根據無功補償負載、補償器單相等效電路圖可得系統電壓與無功功率之間的關系可由式(1)表示:

式中:U為系統電壓;UC為無功功率為0時對應的系統電壓值;SSC表示系統處于適中狀態時的容量;Q為系統無功功率[4-5]。式(1)可等效表示為式(2):

即無功功率變化時,系統電壓也會隨之發生發變換。加入無功補償器后,系統的無功功率可表示為式(3):

式中:QL為負載無功功率;Qr為補償器無功功率。即用Qr補償QL的變換,使得保持不變。根據式(2)可知,當ΔQ為0時,ΔU為0,即系統供電電壓恒定[6-7]。
無功補償裝置對補償器無功功率的吸收公式可表示為式(4):

式中:USI為補償器兩端電壓;XSI為無功補償等效電路中的電感值;ΔUS為加入電感元件后系統的電壓變化值[8]。即加入無功補償裝置后,系統電壓誤無功電流的關系可用正斜率曲線表示,且斜率保持合適,避免系統電壓變化過大。無功補償裝置可有效降低設備額定容量,提升電力輸送能力,減少線路中的電能損耗。在進行無功檢測和控制時,采用RBF神經網絡方法進行預測和控制,將輸入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
用于煤礦變電站的無功補償裝置總體結構框圖見下頁圖1所示,采用電壓型橋式電路,分為逆變、整流兩部分。A、B、C三相電壓經電流互感器后由調理電路進行調理,并將調理信號輸入值控制器,經A/D轉換、運算后生成PWM脈沖信號輸出,控制補償器中的驅動電路以及IPM,完成逆變。輸入控制器的信號還包括電壓互感器信號,同時輸入至三相整流橋。A、B、C三相電壓經電感元件后將信號輸入值電壓/電流互感器,完成整流。控制器選用的型號為TMS320F2812,該控制器的頻率為150 MHz,滿足該無功補償裝置設計要求。

圖1 用于煤礦變電站的無功補償裝置總體設計框圖
應用于煤礦變電站的無功補償裝置硬件設計主要包括電容/電抗的選擇、檢測電路設計、控制器選擇、IGBT驅動電路設計以及電源電路設計等。
無功補償裝置主電路直流側選擇電容時,按照公式(5)進行容量計算:

式中:kφ為負載位移角系數;IF為逆變側電流;fmin為逆變器最小頻率值;Ud為直流側電壓;σ為低峰紋波系數。根據實際應用經驗,選擇2個2 200μ電解電容進行串聯,選擇2個2 200μ電解電容進行并聯。
無功補償裝置主電路交流側選擇電抗時,按照公式(6)進行計算:

式中:Ua為輸入A相電壓值;Ude為系統直流側電壓值;ω為角頻率;ΔIN為定值,取10.75 A;Ts為定值,取3 000 Hz。由式(6)計算可得,電感值范圍為[0.467,3.916]mH,根據實際應用經驗,選擇的電感值為2 mH。
檢測電路采用LA-50P電流傳感器,檢測精度為0.8%,額定電流為50 A,輸出電流為0.05 A。被檢測電流經LA-50P電流傳感器、偏置電路、運放電路、隔離元件后將信號傳送至控制器中的AD轉換電路并形成方波信號。
無功補償裝置的系統響應時間是關鍵參數,因此選擇TI的F2812作為核心處理芯片。該芯片包含定點型數據信號處理器,響應時間、處理能力、精度水平都有顯著提升。該芯片還由節能處理模式,實現雙通道采樣。
IGBT驅動電路用于對IGBT的運行產生驅動作用,將PWM波形轉換為IGBT易于識別的信號,完成調節輸出功率的目的。IGBT驅動電路中的核心為反向器,可實現系統電壓調節,直至達到驅動IGBT的目的。
電源電路為無功補償裝置提供對應的電壓等級的電源,對輸入電壓進行轉換。無功補償裝置中用到的電壓等級為直流5 V、直流15 V。
應用于煤礦變電站的無功補償裝置軟件設計基于Keil ARM軟件平臺實現,采用C語言編程。根據總體設計將軟件系統功能進行模塊劃分,包括主程序模塊、系統初始化模塊、A/D信號采樣模塊、過流檢測模塊、過零檢測模塊、控制模塊以及保護模塊等。主程序模塊用于對其他模塊進行調用、管理,詳細處理流程見圖2所示,在完成A/D采樣、過流、過零檢測后,進行RBF神經網絡預測、PR調節、PI調節、生成PWM脈沖信號,等待TI時間達到后進行循環。當過流檢測不合格時,直接封鎖脈沖,程序結束;當過零檢測不合格時,重新計算系統輸出頻率,當頻率適合時,執行RBF計算等后續流程;當頻率不適合時,程序結束。系統初始化模塊主要用于配置時鐘及外設、I/O初始化、ADC初始化、CAP初始化、事件管理器初始化以及變量初始化等。A/D信號采樣模塊完成系統信號的采集、啟動中斷并完成數據存儲。過零檢測模塊觸發CAP中斷后,設置過零標志位,當系統頻率值位于區間時,將過零標志位置位。控制模塊用于對系統電壓、補償電壓等進行RBF神經網絡預測,并對補償電壓值及逆行PR、PI調節,提高系統精度。保護模塊用于封鎖PWM信號,當系統電流過大、頻率不符時,觸發并運行保護模塊。

圖2 無功補償裝置軟件設計主程序模塊處理流程
該無功補償裝置在某煤礦變電站系統中投入應用后,結果表明,在煤礦變電站系統中加入無功補償裝置,對于穩定煤礦井下供電電壓、抑制諧波、提高設備功率因素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使得煤礦井下變電站設備運行更加平穩、安全、節能,提高供電質量,保障了煤礦供電系統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