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添杰
我是一名來自社區一線的基層工作者,目前在塘橋街道龍園居民區擔任黨總支書記。我自2011年當選為浦東新區人大代表,至今已有十年,在這里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作為一名居民區的黨總支書記,工作在社區一線,與居民打交道,處理居民所反映的問題、傾聽居民對社區建設的想法就成為我履職的重要內容。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自己剛擔任區五屆人大代表后的一段經歷。當時正值我所工作的居民區峨山路420弄地塊協議置換的沖刺階段,這也是我當選為人大代表后直面的第一件涉及重大民生改善的工作。在工作近乎陷入僵局之時,我通過代表身份在人代會召開期間,借助新區政府職能部門集中接待代表的機會,主動聯絡新區建交委等相關的委辦局,及時反映當時的狀況和后續的工作設想。閉會后,在街道辦事處的大力協調下,區建交委、信訪辦、法院等部門和單位都走進了我們宅基地,在多方通力協作下攻克難關,最終達成五個100%的協議置換目標,徹底解決了居民的住房困難問題。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要靈活、充分地運用好政策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問題,就必須在理論研究上、政策掌握上下重功夫,從而不斷完善自己服務社區、服務選民的能力。
作為一名基層的人大代表,工作中我可以較快、較直接地獲取選民的問題及建議信息,同時我也將這些問題及建議及時進行梳理和整合,以便快速精準地對接相關部門和單位。過去我所聯系的居民區緊鄰餐飲街巷,有選民反映多家小餐飲單位長期將油煙排放至居民區內,對居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我馬不停蹄聯系區環保局和街道管理辦等單位,認真收集好線索,并協同相關執法人員對各餐飲單位提出了整改計劃,最后由區層面單位進行監督指導,街道管理辦進行配合,使油煙排放擾民的問題得到妥善處置。
在履職盡責的過程中,我堅持同原選區、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緊盯堵點痛點問題,比如社區群眾都非常關心的安全出行問題,當時就有選民針對社區周邊的北園路等緊靠仁濟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的主要干道上停車亂、停車難的問題進行了集中反映。在街道人大聯絡室的指導支持下,我和兩位代表與浦東新區公路管理署、保安停車公司進行面對面溝通,掌握了問題根源,并通過實地察看調研,最后在人大聯絡室的指導下,在區人代會召開期間提交了《關于改善塘橋社區居民北園路出行難問題的意見書》。之后轄區的兩家三甲醫院為了優化北園路車輛的交通出行,不僅配合進行了道路規范化停車管理,同時也對內部地下停車空間進行優化,進一步緩解了北園路車輛停靠、通行的擁堵難題。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我積極行使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的職責。本屆我有幸兼任區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委員,根據專工委的工作要求,我積極參加了各項代表執法檢查活動,主要是生活垃圾分類、中小河道整治、開展危廢執法檢查等。一系列的明察暗訪活動練就了我的一雙火眼金睛。回到社區,我也根據街道人大工委的要求,多次隨政府相關部門突擊檢查集貿市場、學校食堂等與群眾食品衛生安全密切相關的公共場所。
面對社區的大事小情,我精準分類,履行好代表職責,通過參加各類會議,找到有效途徑進行情況反映。根據區人大常委會年度監督計劃,我作為基層代表分別參加了《關于加強浦東新區中小河道長效管理工作的議案》以及《生活垃圾全程分類》落實情況專題會進行審議(詢問),并作相關發言,呼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落實落地,做好專項監督。此外,我積極參加市、區兩級人大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代表視察調研,足跡遍布臨港、張江、前灘等重大開發建設區域。
作為一名基層代表,我在區五屆、六屆人大履職期間的經歷中,也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某些領域、某些場景里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還不夠凸顯。但我始終感恩、感謝人大工作這個平臺,讓我走出了原先社區里的“一畝三分地”,可以開闊視野,領略到更多的工作場景。對于一名基層人大代表來說,責任大于身份,義務大于權利,我也將堅守代表初心,全面依法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