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果
(豐縣人民醫院皮膚科 江蘇 徐州 221700)
特應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 AD),在臨床中較常見,尤其嬰幼兒、青少年群體中發病率較高。此疾病發病原因較復雜,通常與遺傳、環境、免疫、生理藥理介質反應異常等具有相關性,而環境因素導致的疾病較常見[1]在臨床中通常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等癥狀,患者往往出現較嚴重瘙癢感,而且病程持續時較長,極易反復,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受到極為不良影響[2]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西替利嗪滴劑具有明顯效果,可使充分發揮抗過敏作用,但容易反復,導致臨床效果不佳。玉屏風顆粒可對特應性皮炎進行有效根治,有效預防,對患兒康復具有明顯促進作用[3]。本研究選取84 例特應性皮炎患兒,探討玉屏風顆粒結合西替利嗪滴劑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12 月我院收治的84 例特應性皮炎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 = 42)和對照組(n = 42)。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特應性皮炎[4];②年齡6 ~36 個月,病程≤3 個月;③患兒家長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研究相關藥物過敏;②其他類型皮膚疾病;③1 周內采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④惡性腫瘤;⑤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觀察組男22 例,女20 例;年齡6 ~27 個月,平均年齡(11.39±1.02)個月;病程4 ~22 d,平均病程(10.06±0.85)d。對照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6 ~28 個月,平均年齡(11.41±1.01)個月;病程4 ~23 d,平均病程(10.03±0.84)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西替利嗪滴劑(成都民意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00723,規格10 mL ∶0.1 g)治療,口服,0.5 mL/次,1 次/d。連服10 天。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玉屏風顆粒(國藥集團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30036,規格5 g)治療,開水沖服,5 g/次,3 次/d。連服10 天。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皮疹、瘙癢均消除,療效指數降低>80%;有效:皮疹、瘙癢明顯緩解,療效指數降低60%~80%;無效:癥狀未消除,療效指數降低<60%[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比較兩組治療后1、3、6 個月時的復發情況;(3)比較兩組炎性因子變化,包括IL-4、IL-5、IFN-γ、TNF-α。清晨采集空腹肘靜脈血,經高速離心處理,置于冷藏室待測。通過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完成檢測。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7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后,觀察組在3、6 個月時的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n(%)]
兩組治療前,IL-4、IL-5、IFN-γ、TNF-α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4、IL-5、IFN-γ、TNF-α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 s, ng/L)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比較(± s, ng/L)
IL-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42 97.41±3.49 43.15±2.85 94.75±2.80 39.04±2.43對照組 42 97.26±3.51 49.85±2.63 94.52±2.76 45.75±2.39 t 0.19611.1970.37912.759 P 0.8450.0000.7060.000組別 例數IL-4 TNF-α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 42 45.82±2.61 19.46±1.75 79.25±2.89 33.57±2.51對照組 42 45.63±2.59 22.69±1.68 79.16±2.95 40.06±2.39 t 0.3358.6290.14112.136 P 0.7390.0000.8880.000組別 例數IFN-γ
特應性皮炎在臨床中較常見,對其進行治療時,往往需對過敏原進行有效隔離,并予以外用藥物進行治療。西替利嗪滴劑可對特應性皮炎進行有效治療,具有較高的抗過敏效果,而且藥性較中和,通常不會出現明顯不良反應[6]。西替利嗪作為第3代抗組胺藥,在抗炎同時,具有明顯抗組胺效果,可使5-脂氧合酶、嗜酸性粒細胞受到明顯抑制,對特應性皮炎具有明顯作用[7]。
經研究可知,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在3、6 個月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IL-4、IL-5、IFN-γ、TNF-α 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觀察組采用玉屏風顆粒結合西替利嗪滴劑治療效果優于單純采用西替利嗪滴劑治療。在中醫學中,特應性皮炎為“四彎風”范疇。當患者機體出現稟賦不耐,并受到六淫入侵時;或是患者飲食不節,致使腸胃出現濕熱之癥時;或是機體功能降低,氣血不足,致使衛外不固,極易引發特應性皮炎。采用玉屏風顆粒進行治療時,黃芪為君藥,可補中氣益肺氣,而且能夠充實衛氣,達到固表之效;白術為臣藥,可益氣健脾,可使黃芪充分發揮補氣固表的作用,二者配合具有培固根本的作用。當衛氣不固時,容易因外邪而受到侵襲,通過防風進行治療,可走表祛風,而且與黃芪配合,其效果更顯著[8-9]。三藥配合,可充分發揮固表之效,能夠實肌腠,具有補中寓散,但散不傷正,且補未留邪之效,可使疾病病機得到有效治療。當患兒持續特異性皮炎時,往往導致其Th1/Th2 出現失調情況,主要出現IFN-γ、TNF-α 明顯提高現象,同時IL-4、IL-5 也明顯上升。玉屏風顆粒中黃芪、白術、防風可充分發揮抗變態反應變化,可增強免疫力,對免疫紊亂具有明顯調節作用,可抑制過敏反應[10]。
綜上所述,玉屏風顆粒結合西替利嗪滴劑治療特應性皮炎患兒效果顯著,可有效預防復發,對炎性因子具有明顯調節作用,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