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敏娟
(陜西師范大學學府醫院內科 陜西 西安 710000)
心內科患者病情復雜、病種繁多,這不僅需要醫師及時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同時需護理人員為其提供良好的護理管理服務[1]。實際臨床中,心內科護理管理工作困難重重,為維護好護患關系,促進患者病情康復,可實施專科護理質控小組管理模式,其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及系統性,在該科室應用此管理模式后可有效提高護理管理質量[2]。基于此,本文中對心內科中應用常規護理管理與在此基礎上采取專科護理質控小組后價值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3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100 例心內科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 例。其中觀察組男28 例,女22 例,平均年齡(68.6±5.9)歲,冠心病25 例、胸痛17 例、心臟介入治療8 例;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平均年齡(68.9±5.3)歲,冠心病26 例、胸痛14 例、心臟介入治療1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心血管內科疾病診療指南》[3]中各項心內科疾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意識清晰且未患有精神類疾病,可進行簡單的溝通交通,配合完成實驗;③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腎等重要臟器患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②合并惡性腫瘤。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于護士長指導監督及醫囑要求下,依據心內科護理規章制度為患者進行護理操作。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專科護理質控小組護理管理。(1)成立專科護理質控小組:由心內科副主任護師以上級別的7 名成員組成該小組,并指定責任心及工作能力較強者為組長,由其負責進行工作的規劃及安排。(2)質控:①教育監管單元:對護理人員進行心電圖培訓監管,并由質控小組評估護理人員是否可合理成長。②宣教督促單元:評估質控小組成員在實施延伸護理指導方面的效果,以胸痛患者為例進行引導及宣講,以對護理人員在常規及延伸護理方面的平衡性進行調節。③工作監督單元:以心內科重癥監護患者的常規護理單元為依據,由質控小組對患者心臟介入后病情觀察情況進行考察及監督,對反饋情況進行交流,并對文書記錄、醫囑執行及穿刺護理等操作情況進行了解評價。④醫護配合督導單元:將心內科急救護理作為契機,以質控小組督導的方式來對醫護配合進行完善,以便于醫療工作更好的開展。⑤明確工作責任:對心內科專科護理計劃進行完善及制定,對護理執行情況進行把控,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解決,防范護理差錯事件,針對護理事故進行責任問責。具體檢查方法如下:以不定時每周1 次的頻率對上述內容進行護理質量抽樣調查,將存在的護理缺陷匯報護于主管護理人員;以不定時每周1 次的頻率由質控小組對責任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檢查,對發現的護理缺陷進行改善;以每周1 次的頻率對專科護理人員的指導工作進行現場聆聽,并提出指導建議;以每月1 次的頻率開展專科護理質控會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改進措施。
(1)采用本院自制額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統計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滿分100 分,若>85 分,則為護理滿意)。(2)記錄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3)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主要包括護理操作完成度、護理文書書寫合格、口頭醫囑執行準確、心電圖識別及反饋。(4)記錄兩組患者平均就診時間、冠心病確診時間以及患者對疾病嚴重程度的認知率和知曉率并進行比較。
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8.00%;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1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及護理不良事件情況比較[n(%)]
觀察組護理操作完成度、護理文書書寫合格、口頭醫囑執行準確、心電圖識別及反饋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就診時間、冠心病確診時間低于對照組;對胸痛的認識率和對疾病嚴重程度的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就診和認知情況的比較
專科護理質控小組護理管理措施的實施可通過成立質控小組,以該小組直接參與的方式進行護理考核評價、實時護理反饋及處理,進而有效提高心內科護理質量[4]。本次研究下,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知專科護理質控小組在心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可優化護理質量,預防不良護理風險事件,且患者對該護理管理模式做出了較高的評價度[5]。該護理管理模式實施后先會成立專科護理質控小組,由該小組負責對科室護理工作的統籌規劃及管理,將注重專科護理人員的培訓教育,使之熟練掌握科室護理單元內容,以便于及時反饋及處理患者病情,將注重潛在風險患者的延伸護理,以做好疾病防治工作[6],同時還會細化護理內容,使得護理人員從容應對心內科繁重護理工作,熟練進行護理操作,正確書寫護理文書,進而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概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確保性心內科醫療工作順利有序的開展,提升醫院整體化護理水平[7]。本文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平均就診時間、診斷時間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對胸痛的認識率和對疾病嚴重程度的知曉率分別高于對照組,究其原因這可能是因為成立專科護理質控小組的管理模式,不僅能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護理水平,同時也讓其充分掌握心電圖等識別能力,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及時反饋,同時針對心內科具有潛在風險的胸痛疾病,能積極做好延伸護理工作,同時加強了對患者的疏導指引工作和溝通工作,縮短了平均就診和確診時間,這與吳麗和龔小洪[8]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專科護理質控小組措施的實施可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