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欣,石 磊(通訊作者)
(東部戰區總醫院鎮江醫療區骨科 江蘇 鎮江 212001)
斷指是比較常見的創傷性疾病,對該類患者主要可通過斷指再植術治療,在顯微鏡的輔助下可對斷離指體血管進行重新復合,配合清創處理有利于恢復其手指功能。隨著臨床顯微外科技術的持續發展,使得斷指再植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同時成活率獲得顯著提升,然而術后護理不當仍可能出現血管危象,使得手術失敗,加上患者的斷指發生突然其心理狀態較差,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所以在護理中需要關注其生活質量的改善和術后斷指再植成活率的提升[1]。以下將分析對斷指患者運用系統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本院60 例斷指再植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齡21 ~68 歲,平均年齡(40.3±0.8)歲;均為單一斷指,其中中指11 例,食指9 例,其他指10 例;受傷至入院時間為0.5 ~9 h,平均(3.4±0.7)h。對照組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齡20 ~69 歲,平均年齡(40.4±0.7)歲;均為單一斷指,其中中指12 例,食指10 例,其他指8 例;受傷至入院時間為0.52 ~8 h,均值(3.3±0.6)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敷料更換、生命體征監測以及出院指導等。觀察組聯合應用系統化護理模式。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患者斷指往往發生突然,所以對其生理和心理均造成較大的創傷,容易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所以在護理中需要及時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向其講解斷指再植術的基本方法以及成活率情況,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相關疑問,特別是要列舉較多成功斷指再植成活的手術病例,提升其自信心并改善依從性。(2)急救護理: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對其斷指創面實施妥善的加壓包扎,期間遵循無菌原則,如有動脈大出血以及休克等情況,則需快速采用氣壓式止血帶實施加壓包扎。協助患者保持平臥位并將患肢抬高,給予低流量吸氧,迅速創建靜脈通路,同時完成備血以及身體檢查等相關操作。(3)環境護理:確保患者病房環境的溫濕度適宜安靜,空氣流動新鮮以及舒適度良好,結合患者的病情狀況準備心電監護儀以及氧氣等相關設備。對探視人員數量和時間等進行嚴格限制,盡可能將相同病例的患者安排于同一病室內。(4)體位護理:術后患者的臥床平臥時間約為1 周,同時患肢需要進行固定和嚴格的制動,可在下側放置軟枕從而適當抬高,促進淋巴回流并緩解水腫情況。指導患者避免大幅度進行翻身、下地以及坐起等活動。在二便時,可給予患者協助從而在床上完成,避免保持患側臥位,防止患側肢體局部受壓。尤其是要加強夜間的巡視力度,防止患者不自覺側臥位對于肢體血供造成干擾而誘發血管危象。(5)保暖護理:由于低溫或者寒冷刺激將造成血管收縮,增加了血管危象的風險性,所以病房內的溫度應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在23 ℃以上。叮囑患者避免對著冷氣進行直吹,給予局部照射護理,促進血管擴張,預防血管痙攣。(6)生命體征監測:對術后神志、切口滲血量、體溫、尿量、脈搏、呼吸頻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等相關指標和體征情況進行密切監測。每30 分鐘進行護理巡視1 次,為患者提供低流量吸氧并對各指標進行記錄,從而對其全身狀況作全面動態化的評估。(7)血運觀察與護理:密切觀察局部顏色情況,如若皮膚溫度以及顏色都能夠與健側手指保持一致,則提示為正常。如若發現顏色蒼白,同時指腹張力下降,并且局部皮膚溫度較低,則提示動脈痙攣或存在栓塞情況。如若患者局部皮膚出現青紫并伴隨皮下小水泡,則表明可能為靜脈回流障礙,應立即上報醫生給予患者緊急處理。加強保溫、鎮痛以及抗凝等相關干預措施,詳細觀察毛細血管的充盈狀態,若肢體顏色蒼白發涼同時指腹張力下降或呈現紫色,則表明靜脈回流受阻,應立即評估原因是否為包扎過緊或者皮膚張力過大所引起,并迅速上報醫生配合處理。(8)疼痛護理:手術后的劇烈疼痛容易引起血管痙攣,不利于血供恢復和再植成活,所以術后需要給予患者鎮痛護理,及時提供鎮痛藥物,并通過語言溝通轉移其注意力。(9)飲食護理:患者術后飲食主要以高維生素、高熱量以及高蛋白的各類飲食為主,增加飲水量以及新鮮果蔬和富含粗纖維食物的攝入預防便秘。禁止患者吸煙、飲酒以及食用各類刺激性食物,從而避免血管痙攣。(10)功能鍛煉指導:通常術后5 d 起可給予患者被動活動方面的指導和局部按摩護理,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術后3 周可指導其適當完成斷指再植部位的主被動活動鍛煉,之后結合恢復情況進一步延長鍛煉時間以及增加鍛煉項目。
(1)于術后2 周記錄其斷指再植成活率,末節指腹恢復血管充盈,色澤紅潤,同時飽滿度良好,皮溫正常,即可判定為斷指再植成活。(2)運用GQOLI-74 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包含物質生活、社會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等維度,0 ~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3)對斷指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進而評估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即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斷指再植成活率為96.67%,對照組為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斷指再植成活率比較(例)
護理前兩組GQOLI-74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GQOLI-74 評分高宇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量表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護理前護理后tP觀察組 30 51.36±2.95 82.62±6.9717.0160.000對照組 30 52.08±2.79 68.05±3.6713.9750.000 t 0.71511.152 P 0.6080.000
護理服務滿意度觀察組為100.00%,其中不滿意0 例,滿意8 例,非常滿意22 例;對照組為86.67%,其中不滿意4 例,滿意15 例,非常滿意11 例。護理服務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286,P<0.05)。
近年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使得意外事件中的斷指事件不斷增多,斷指再植術是對該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奠定了良好基礎[2-3]。因此做好斷指患者的科學護理服務,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度,避免影響斷指再植成活的相關風險因素,對于提升手術成功率和改善其生活質量等有重要幫助[4-5]。系統化護理模式的應用中可提升護理的全面性和科學性,與常規護理相比護理手段進一步優化,同時護理范圍進一步拓展,有利于滿足患者的多方位護理需求[6]。例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系統化護理,分別從心理、飲食、體位、疼痛、功能鍛煉指導以及環境等多個層面入手,給予患者護理和指導,從而增強患者的舒適度,為術后斷指再植成活奠定良好基礎。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斷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同期對照組,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在護理后高于對照組。表明系統化護理模式的運用,可有效提升斷指再植患者的護理質量。斷指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也是對護理模式應用價值進行評估的重要標準,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斷指患者的護理服務總滿意度達到100.00%,高于同期常規護理對照組的90.00%,表明與常規護理相比運用系統化護理模式更有利于提升斷指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和改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對于斷指患者進行系統化護理,可有效提升其術后斷指再植成活率并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