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娟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腫瘤科十七病區 江蘇 常州 213000)
晚期腫瘤是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伴隨軀體疼痛及心理恐慌,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1]。為了使晚期腫瘤患者在臨終期能平和安詳的度過,醫護人員應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盡量減輕患者的生理痛苦,并且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2-3]。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藥物護理、心理干預等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終期生活質量,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4]。本文給予晚期腫瘤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80 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晚期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符合晚期腫瘤診斷標準;②患者意識清醒,能正常溝通交流,可配合完成問卷調查。排除標準:患者存在心、肝腎等其他器官功能損害。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22例、18例,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58.41±3.52)歲,其中腸癌11 例,胃癌13 例,食管癌10例,其他6例。實驗組中男女分別為21 例、19例,年齡33 ~78 歲,平均年齡(57.94±3.77)歲,其中腸癌12 例,胃癌14 例,食管癌9 例,其他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監測并記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包括體溫、血壓、心率等,遵醫囑按時為患者發放藥物,并指導其用藥方法,檢查病房衛生環境是否整潔,勤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1.2.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1)癌痛評估。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對晚期腫瘤患者進行癌痛測評,通過對癌痛部位、性質、強度、痛感持續時間4 個維度來評估,評估過程中詢問患者疼痛嚴重的因素,及采取某些措施后是否可以緩解痛感,全面了解患者對于疼痛的認知。根據患者病情的發展,及時與患者家屬溝通是否需要調整護理方案,確保患者家屬對患者病情的了解,以便于其對患者做心理疏導。(2)心理干預。醫護人員對待患者要充滿愛心和耐心,以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加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保持和諧的醫患關系。認真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和心理狀態,發現患者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要及時與患者溝通,對其勸解和安慰。同時也應該對患者家屬表達信任和肯定,使家屬能夠更加積極的配合護理工作。(3)健康宣教。通過印發宣傳彩頁或培訓講座等形式將疼痛的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講解,涉及內容包括:疼痛的治療方案、治療相關的常用藥物種類、服用藥物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疼痛對患者軀體和心理的影響、怎樣對治療時出現的疼痛進行評估等。使患者及家屬對疾病增加了解,并且能夠提高對護理工作的重視,提高對自身病況的護理結果。(4)藥物護理。患者在出現疼痛時,應服用止痛藥物,護理人員應遵醫囑為患者發藥,并指導患者按照正確的服用方法及藥量來服藥。癌癥疼痛三階梯的治療原則主要是依據止痛藥的止痛程度來分,共分為3 種程度的止痛藥。阿片類為常用止痛藥,如曲馬多、氨酚羥考酮等[5]。在患者服藥前將服藥后可能出現的副反應提前告知患者,讓患者提前做好準備,從而提高配合治療的依從性。每種藥物半衰期不同,護理人員應將藥物服用次數寫明交代好患者及家屬,并叮囑患者按時服藥,不要錯服漏服。對患者服藥后疼痛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記錄,統計出最佳服藥劑量,盡量使藥物維持最低有效濃度以減少不良反應。認真觀察患者服藥后狀態,如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及時上報醫生修改鎮痛藥服藥方案并采取其他對癥治療措施。
(1)兩組患者癌痛變化情況比較:采用VAS 評分法對患者癌痛改善情況進行評估,滿分為10 分,分為重度疼痛(7 ~10 分),中度疼痛(4 ~6 分),輕度疼痛(1 ~3分),無痛(0 分),對組間患者護理前后平均VAS 結果的變化進行對比。(2)組間患者生存質量對比:根據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進行評估,分別從總體健康(GH)、軀體疼痛(BP)、活力(VI)、軀體角色功能(RP)、生理職能(PF)、社會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職能(RE)8 個維度來評估,評分越高即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組間護理滿意度進行比對:通過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為患者進行統計,滿分100 分,非常滿意(80 分以上),較滿意(60~80分),不滿意(80分以下)。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VAS 評分均降低,實驗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 s,分)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實驗組406.58±1.343.33±1.22對照組406.61±1.034.85±1.79 t 0.11224.4378 P 0.91090.0000
實驗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PFSFRPBP實驗組 40 73.29±10.22 71.42±10.11 58.54±10.84 67.39±10.09對照組 40 62.31±10.06 55.41±10.42 44.33±10.25 55.52±10.37 t 4.84246.97426.02415.1885 P 0.00000.00000.00000.0000組別 例數MHREVIGH實驗組 40 69.82±10.36 62.55±10.29 71.34±10.59 68.06±10.43對照組 40 59.33±10.31 51.74±10.56 56.09±10.91 52.64±10.52 t 4.53914.63696.34346.5832 P 0.00000.00000.00000.0000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在癌癥確診時,約50%的患者均有疼痛發生,隨著疾病的進展,此比例可上升至80%左右[6]。目前癌痛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其原因諸多,其誘發因素包括身體原因、精神原因、心理原因等。為了更有效地治療癌痛,應了解其發生的病理生理、臨床常用鎮痛藥物的藥理[7]。癌痛又是一動態的發展過程,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的心理、社會、精神狀況隨之出現變化,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對癌痛有一全面的了解,不斷調整治療方案,提升護理措施,以取得最佳治療效果。綜合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全面性的護理模式,從傳統的護理模式轉變為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健康宣教、藥物護理等。在護理前對患者進行準確的癌痛評估,根據VAS 評分結果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本次實驗表明,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后,VAS 評分下降且低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對于改善患者疼痛作用明顯;實驗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從多方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晚期腫瘤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其癌痛程度,同時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