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紹禹
(江西理工大學,江西 贛州 341000)
“整體最小二乘理論”應用到測繪領域是一種新理論,是近十年來許多學者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算法和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1-12]。但是,還缺少適用于平面自由網平差的研究成果。
由Adcock[13]提出的“系數矩陣A有誤差ΔA”需添加改正數VA的整體最小二乘模型可寫為:

(1)
(2)

文中在“平面網平差”中應用了“整體最小二乘理念”,獲得一種“三原則整體最小二乘”新方法,它能消除“系數誤差ΔA和參數系統誤差Δx”,適用于平面自由網平差。



(3)

(4)

(5)
(6)


Δxj=xj-d=QjATPAd-d.
(7)

當XO的誤差ΔX=XO-XⅡ≈XⅠ-XⅡ=-d的絕對值小于0.3 m(作者實驗值)時,誤差ΔA對V沒有影響。
當誤差ΔX大時,用XO計算的系數矩陣A有誤差ΔA,其非線性誤差會影響平差而使V增加新誤差ΔV。為了去掉ΔV,應該消除系數誤差ΔA。


(8)


(9)
的三原則整體最小二乘即TPTLS新方法。
為了保持式(9)中各量的相同數量級,文中設定檢驗V,VA,VX末位數值的單位是:V單位(″);在VA=VA×107之后VA=1;VX單位mm。
算例實驗容易實現VA,VX的絕對值小于0.01,明確規定0.5是檢驗數值標準。當由電腦檢驗VA,VX的Abs(V)<0.5時,則顯示VA=0,VX=0(注意這里的0不是數學0,而是顯示為0),則分別消除了原先的誤差ΔA,Δxj。

由此觀念和經驗認識:TPTLS模型是“經過很多次的平差”,還要“多次的由電腦檢驗VA=0,VX=0”的模型式。

TPTLS解算方法不是唯一的,文中介紹兩種方法。
第一種TPTLS解算方法:靈活采用LS解算法,很多次循環運行LS,多次換用“參考點組”或“近似坐標”,逐次改變A等各種值趨近最終值,最后實現“VA=0,VX=0”而滿足三原則的準則。
逆陣Qj的計算式為:
(10)

(11)
協因數Qxx的計算式為:
Qxx=Qj(ATPA)Qj.
(12)

當平差運行到第2)大平差步驟時才需要計算改正數VA,VX,其計算式:
VA=Ai-Ai-1,
(13)

(14)

第i次運行VA,VX的檢驗過程如下:



4)檢驗絕對值:VA=VA×107, Abs(VA)<0.5,Abs(VX)<0.5 mm(在數組中分別保存VA,VX值供最后輸出用) 。
當檢驗絕對值均小于0.5時,即顯示VA,VX為0,結束循環運行;否則繼續。
穩定性檢驗用文獻[17]的單點檢驗,判別式為:
(15)

在文中,系數誤差是“系數矩陣A的誤差”的簡稱。因為是靈活采用LS解算法,因此不需要組成“系數矩陣誤差”。
TPTLS自由網平差的要求:

2)要消除→誤差ΔA,系統誤差Δxj,粗差值L;
3)要“各個參考系”都得出相同的“各種平差值”。
TPTLS自由網平差的兩大平差步驟為:
1)多次換用“參考點組”,選出w個穩定點:LS自由網平差多次循環運行;多次換用“參考點組”,利用式(10)—式(12)、式(15)求解;每次單點穩定性檢驗去掉一個參考點,最后選出w個穩定點的w號點組,結束循環。
2)多次換用“近似坐標”,消除誤差ΔA,Δxj:LS自由網平差多次循環運行;多次換用“新近似坐標”,w號點組不變,利用式(10)—式(14)求解;每次檢驗是否Abs(VX)<0.5 mm,當滿足此式時結束循環。然后運行“粗差檢驗”;最后按指定的參考點組利用式(10)~式(12)、式(15)求解一次后輸出成果。
模擬算例的數據來源:假設Ⅰ,Ⅱ期的真坐標XⅠ,XⅡ,計算真位移d=(XⅡ-XⅠ),d作為Ⅱ期檢驗系統誤差的依據;反算出真觀測值LⅠ,LⅡ,添加隨機誤差得出觀測值LⅠ,LⅡ。
模擬算例說明(用Basic 6.0 企業版編制的通用程序):
1)權P=1未打印,成果是最后一次的,進行粗差檢驗;
2)新Xo是最后的Xo;VA是VA;Vx是VX;Δx是Δxj;
3)VX全部輸出;VA因太多而只輸出兩個方程的VA值。
理論上證明“誤差ΔA, 系統誤差Δxj”是否消除的最好方法是:采用真坐標X,真觀測值L,近似坐標XO,分別運行各種平差方法:

2)運行TPTLS,得改正數V=0,平差值L′=L,平差坐標X′=X,則證明誤差ΔA,Δxj已消除。
因真觀測值無誤差,應該是V=0 ,X′=X。
表1是用真觀測值的TPTLS自由網平差算例:真觀測值L,S是與真坐標X配套的,近似坐標XO是前期的,平差能得出改正數V=0、平差坐標X′=X,這是從理論上嚴密證明:TPTLS消除了誤差ΔA,Δxj。
表1 用真觀測值三原則整體最小二乘平面自由網平差

表2是用真觀測值的LS自由網平差算例:原始數據同于表1,平差得出V≠0、平差坐標X′≠X,這是從理論上證明:LS結果含有誤差ΔA,Δxj影響。該算例是用來對比表1,證明TPTLS消除了誤差ΔA,Δxj。
表1可看出:平差值L′=真觀測值L;V=0;VA=0;穩定點的位移x=0;X′=X;Vx=0;Δx=0。

表2 用真觀測值最小二乘平面自由網平差
表2可看出:L′≠L,V是增加新誤差,證明有ΔA影響;穩定點位移x≠0;X′≠X;Δx≠0,證明有Δxj影響。
表3、表4是用觀測值的TPTLS自由網平差算例:原始數據相同,參考系不同,即表3的參考點組(ABDEFG )與表4的(ADF)不同,平差均能得出“各種平差值”完全相同,這也證明:TPTLS消除了誤差ΔA,Δxj。

表3 三原則整體最小二乘平面自由網平差(ABDEFG)

表4 三原則整體最小二乘平面自由網平差(ADF)
表3、表4可看出:V,X′,位移x等“各種平差值”完全相同。
含有位移點的不同點組共有(26-23)=56組,定義56個不同參考系,采用TPTLS均能得出相同的“各種平差值”結果,即與參考系的選擇無關。
表5為表1—表4的平差方法結果對比。采用LS則得出不同的結果;采用滿足式(2)的TLS則得出V相同、位移x不同的結果。

表5 平差方法結果對比

2)TPTLS解算方法不是唯一的。文中采用LS解算法:先多次換用參考點組,后換用近似坐標,用LS的很多次平差運行來滿足三原則的準則式(9)。這種解算方法能夠消除“系數誤差ΔA和參數系統誤差Δxj”,各個參考系均能得出相同的“各種平差值”,且符合實際的無偏估計。
3)TPTLS方法適用于平面自由網平差,其最大的優點是:Ⅱ期選用“各個參考系”均能得出相同的“各種平差值”(即與參考系的選擇無關),且能得出真位移d的無偏估計的位移x。經典的LS方法存在有“多個參考系得出多套位移x”的系統誤差問題,TPTLS方法有效解決了此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