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婷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作為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里程最長的人工河,京杭大運河滋養了千萬子民,無數沿河的城鎮都因它而興[1]。提到運河,離不開的一定是橋文化和水文化。它們二者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讓舊時的人們接收到了來自不同地方的訊息,也讓人們不必再隔岸相望。而隨著光陰流逝,作為運河之上標志性建筑的橋也在時代的發展中煥發出新的光彩,它們詮釋的是每個城市獨特的地域魅力,是城市發展的最好見證。
在江南地區,“橋”元素是運河文化的視覺體現,基于“橋”元素開發的運河文化系列文創產品從文化背景的角度來看,是將標志性建筑“生活化”。“橋”元素是多變的,正如同江南地區文化的包容性與多樣性,我們走過村落,會發現村與村之間的方言和口音都存在著些許的差異,橋也同樣如此,不同的橋在視覺造型上都有著不同的巧思,是象征著區域特色的名片。我們將“橋”元素融入文創設計中,可以再次提升人們對城市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感,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
小城鎮的文化元素往往是最難以挖掘的,尤其是在經濟騰飛的今天,不可能大量保留過去具有文化特色的風貌和生活場景,所以,利用一些典型的文化元素傳達城市形象。而“橋”元素的系統化整合是較為合適的方式,結合當代的視覺審美和創新設計,輔助“互聯網+”時代的運營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吸引外來投資,從而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每個城鎮都有專屬的文化特色,代表元素不同。拿江陰來說,其地處東吳,被“吳文化”籠罩的這座小城給人的印象也是溫柔中透著剛毅,既有“黃田港北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的氣勢,又有“水寬山遠煙嵐迥,柳岸縈回在碧流”的婉約[2]。山山水水圍繞的江陰,對于橋的情感也是強烈的,月城鎮的雙橋,承載著古石塘河的前世今生,見證了運河在風雨中的成長與變遷;積慶筑塘橋,見證了姑蘇才子唐伯虎與徐經深厚的兄弟情;長涇鎮的水四古橋和董莊橋,雖已接近廢棄,但仍是過去人們興修水利的憑證;夏港鎮的萬安橋,作為唯一遺留的三孔石拱橋,也向人們訴說了過去古運河的點滴。除去古橋,江陰城內的五星橋、黃田港大橋、杏春橋等現代化橋梁也躍然錫澄運河之上,連接兩岸,建立起多條快速通道。將這些“橋”元素歸納整合,無疑最能代表江陰城從古至今的城市發展走向。其獨特性正是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關鍵,如若選取雷同性較高的視覺元素,文創產品的開發與傳播將失去意義[3]。
“橋”元素的造型特點有別于其他大型建筑,橋橫跨于水面,或輕巧,或敦厚,簡潔的現代風格和復雜古樸的造型都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了無數靈感。例如,江陰城北門的老浮橋早已拆除,我們只能通過過往的文字與模糊的黑白照片尋找它存在的痕跡,它造型極簡,僅由簡約的橋面和三根橋柱組成,在過去每到夏季,橋上就成了消暑的好去處,孩子們坐在橋上啃西瓜,大人們圍坐在橋欄邊閑聊。隨著時光的飛逝,那些舊景早已消失,老浮橋也見證了人們從平房搬入高樓,家家戶戶安裝了空調,再也沒有了扎堆在橋頭納涼的景象。可見“橋”元素不光是地標建筑,擁有獨特的造型結構,它的造型特點也影響了一個時代的人們,貫穿于他們的生活,是帶有年代特色與本土文化特色的視覺形象。“橋”元素造型中橋拱與橋墩呈現的弧線、橋柱呈現的直線,以及橋面橋欄上特殊的紋樣等都可以應用在文創產品的設計中,這樣的轉化直接且效果良好,即便是整體應用,造型也不會過于復雜,可以打造成系列的琺瑯書簽、工藝類套梳等,既具有實用性,又兼具收藏價值。
兼具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素材可選擇的范圍很多,然而綜合考慮開發的成本、工藝的復雜以及市場反饋等方面,落實到最終的成品,很多原本寓意不錯的元素就顯得性價比不高,前期投入過高,最終的傳播效力卻一般,這也是文創開發設計團隊最不想看到的。“橋”元素在表現形式上就略顯優勢,無論是現代化橋梁還是古橋,其基本都以造型三要素中的線構成,視覺形象提取清晰,結構明了,無論是繪制成精美的插畫還是制作成扁平抽象的創意圖形,抑或是將橋梁的弧線結構應用在產品的造型設計中,都是容易實現且效果良好的。設計開發團隊可以根據“橋”元素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構思和篩選,將它們根據需求系列化編排,從而更好地根據市場為我們帶來令人驚喜的文創產品。
優秀的視覺元素必然要搭配合適的產品載體,近年來,文創開發團隊也更多地傾向于實用性產品,例如帆布袋、T恤、馬克杯等日用品。地方博物館也著力開發相應的書簽、筆記本、便利貼等文具套裝。過往提到文創,我們總是單一地將目光聚焦在幾種產品上,因此文創產品的雷同性太高,為了更好地增強文創產品的多樣性,從地域特色出發,找尋符合地域文化的產品作為呈現載體也是不錯的選擇。
以江陰地區為例,我們嘗試提取了與運河文化相關的“橋”元素,并與江南小城特色的節氣元素結合,創作了一系列具有場景感和故事感的插圖(如圖1)。老浮橋、定波閘、花北路橋、臨江路橋、毗陵路橋、林蔭大道橋、新建塘前橋,八座古橋和新橋是江陰城中具有代表性的橋梁,是城市發展的見證,我們摒棄了復雜的寫實風格,用扁平風格的表現方式概括地將橋梁形象描繪出來,圖像簡潔現代,既可以單獨作為視覺元素使用,用來開發書簽、便利貼等小件文具,又可以以組合插畫的形式應用在需要大面積圖案的載體上,圖案風格統一,配色溫婉,符合時代審美和設計開發的初期定位。有了圖案的加持,后續的開發中即便不同產品涉及不同的工藝,也并不會影響最終產品的呈現風格。

圖1
“橋”元素無論作為城市文化發展的內容還是作為城市代表性視覺元素,都有迫切被圖形化、符號化和再設計的需求,其空間形態以及裝飾形態彰顯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也是運河文化傳播與傳承中重要的一部分。文創產品的風靡,在短時間內將不同的文化元素帶入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用別樣的方式了解文化,而不再只是通過文字。這將是一個良好的契機,合理利用好“橋”元素,通過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傳播運河文化、城市文明,打造特色城市名片,其宣傳力將遠勝過文字贅述。同時,這也能提醒人們要善待城市公共建筑,重視生態環境,從而提升城市整體競爭力,共創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