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沐真
冬天氣溫驟降,家庭取暖不可少。暖氣除了讓整個房間變暖外,也會導致室內干燥,使人體產生不適感。人長時間處于這樣的環境中,易患“暖氣病”。
“暖氣病”指的是因冬季室內暖氣開放、門窗緊閉,導致空氣流通不暢、干燥,從而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空氣中相對濕度在45%~65%時,人體感到最舒適,導致“暖氣病”的主要原因是空氣干燥。常見的暖氣病主要有以下兩種:
皮膚瘙癢癥 冬季是老年人皮膚瘙癢癥多發時節,老年人的皮膚水分缺失,油脂減少,特別是供暖后由于室內干燥,皮膚就更易瘙癢。一旦發生瘙癢,不要過分抓撓,最好直接到醫院就診,根據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統負責全身的血液循環,暖氣容易“搶走”人體的水分,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低血壓及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另外,室里暖氣過熱,導致室內外溫差太大,使人的血壓波動大,冠狀動脈“不堪重負”,引發冠心病。同時,對心肺疾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氣病”引發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導致心慌、胸悶等癥狀。
控制好室內溫度、濕度是預防“暖氣病”的關鍵
室溫不超過22℃。冬天室溫不宜過高,18~22℃最適宜。這樣可以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也避免室內太干。
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每天要保證約2000毫升的飲水量,還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皮膚較干的人,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牛奶、動物肝臟等。此外,冬天不宜洗澡太勤,一般每周一兩次即可,而且水溫不要太高,盡量不用肥皂,洗澡后應涂抹甘油、凡士林等油脂較多的護膚品。
注意室內保濕 可以在暖氣片上放盆水,或在室內使用加濕器。如果用加濕器,一定要保證每天換水,每周清洗一次,否則容易滋生病菌,引發呼吸道感染。要想讓水迅速蒸發起到加濕作用,最好的辦法是加大水和空氣接觸的面積,如用濕拖把多拖幾次地。
保持室內通風 冬季要適當開窗通風。最佳時間段為上午9點至下午5點,開窗通風半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