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
中醫把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疾病統稱為“癭”,其特點為:發于甲狀腺部,或為漫腫,或為結塊,或有灼痛,多數皮色不變。甲狀腺部位的良性腫物大多可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或伴有煩熱、心悸、多汗,女性患者有月經不調,甚至閉經等癥狀。古代治療“癭”會用到一些特殊的穴位,其中有一個穴位效果特別明顯,就是臂臑穴。
臂臑穴,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臂,肘之上下也;臑,自肩至肘前側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穴在其間,故得名。簡單取穴法:屈肘90°,在肘部橫紋末端找到曲池穴;肩關節外展平舉,在肩峰前下方凹陷處找到肩髃穴。將曲池穴和肩髃穴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和三角肌前下緣交界處就是臂臑穴。
臂臑穴屬手陽明大腸經, 首先,從位置來講,手陽明大腸經要經過甲狀腺,“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也。其次,手陽明大腸經對化痰、行氣有獨特的功效,中醫認為“癭瘤”是痰氣聚集所成,故刺激手陽明經上的臂臑穴可消癭。
操作方法
可以試著在臂臑穴附近摸一下有沒有疼痛感或者結節。如果甲狀腺功能異常,特別是已經出現了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大,且患病時間已經不短,就會發現在臂臑穴的位置附近有明顯的腫脹或結節,這就是甲狀腺功能異常所導致的陽性反應。一般來講,哪一側甲狀腺出現了功能異常,有腫脹或結節,哪一側的臂臑穴就會出現陽性反應。如果甲狀腺問題出在雙側,則雙側臂臑穴均出現陽性反應點。
點揉法 這是最簡單的刺激方法,不需要任何工具即可進行。將拇指放到臂臑穴處有筋結的部位,用力點下去,然后用拇指指尖按揉。每天做3~5次,每次3~5分鐘。
刮痧法 如果有刮痧板,也可在臂臑穴附近做做刮痧。刮拭的時候應從上往下,即從肩髃穴刮向曲池穴方向,注意不要反方向刮拭。每天做3~5次,每次3~5分鐘。
艾灸法 在臂臑穴處用艾炷灸3~7壯,或艾條懸灸10~20分鐘。
以上方法堅持操作1個月以上,當臂臑穴處的疼痛感逐漸消失,或者結節逐漸變小、變軟,甲狀腺腫脹或疼痛的現象會明顯減輕。配合常規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