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俊 楊洋 梅全喜
關于麻黃治病而導致腹瀉不止的案例史料已有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講了一個故事:明代一錦衣衛,因與一眾久未見面的兄弟聚餐,大家十分高興,憶起當年離家外出從軍過程,激動地連干了幾大壇酒。因天氣炎熱,店家拿來冰鎮西瓜,大家狼吞虎咽吃了幾塊。休息片刻,黃昏已至,又叫店家擺酒上桌,觥籌交錯,眼看已近黎明,此時眾人皆已醉倒,唯錦衣衛大人在自斟自飲,突覺腹中隱痛,隨后連續腹瀉了三四天。請了幾位名醫也不見好轉。只好差人去請太醫院醫師李時珍診治,李時珍詳細詢問了患者情況,望聞問切后,發現患者脈浮而緩,反復腹瀉導致大腸下墜,且痔瘡出血,趕忙開了《備急千金要方》里的小續命湯,用麻黃宣肺調大腸,并讓人趕緊按方抓藥,煮好藥給患者服用。患者一劑藥喝下去,就不再腹瀉了,真是效驗如神。
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莖。麻黃藥用歷史悠久,其發汗解表之功,為歷代醫家贊賞,最早南北朝名醫陶弘景就曾贊譽麻黃為“療傷寒、解肌第一藥”,其后歷代名醫皆稱其為 “解表第一要藥”“治感冒第一要藥”等。漢代名醫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一方用于治療傷寒。明代李時珍則認為“麻黃乃肺經專藥”。麻黃除了用于治療傷寒、感冒外,還廣泛用于治療風寒濕痹、皮膚疾患、癰疽腫痛、損傷瘀腫等證,內服外用皆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抗擊新冠肺炎中,麻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備受推崇的“三方”(清肺排毒湯、宣肺敗毒方和化濕敗毒方)皆是選用了以麻黃為主的復方“麻杏石甘湯”等多個方劑巧妙結合,利用麻黃解表發汗的效果解除患者的發熱癥狀,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這“三方”均被寫進了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里。
驗方
關于麻黃,民間流傳很多驗方,現介紹1個常用的驗方,供參考。
治風寒感冒
麻黃3克,葛根10克,荊芥3克,生姜(切片)10克,蔥白2克,粳米100克。先將上藥煎沸5~10分鐘,去渣留汁,再放入粳米煮粥,趁熱分服。
使用注意
麻黃發汗能力較強,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腎虛喘者慎用,失眠患者慎用,有高血壓、心律失常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