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心血管病專家發現,睡眠時經歷高血壓的人即使他們白天的血壓在正常范圍內,他們在未來也更有可能患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心力衰竭。
發表在《循環》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夜間收縮壓是心血管事件是否發生的一個重要、獨立的危險因素。這一發現強調了將夜間血壓監測納入患者健康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日本動態血壓監測前瞻性研究招募了來自日本各地的6359名患者,測量他們白天和夜間的血壓水平。研究人員在參與者進行日?;顒雍退咂陂g測量他們的血壓,至少24小時一次,并定期在診所下載設備數據。幾乎一半的參與者是男性,超過一半的人年齡超過65歲。這些患者都至少有一個心血管危險因素,其中3/4人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在研究開始時,所有人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表現癥狀。
參與者被要求在夜間休息或睡覺,白天繼續他們日常的活動。他們的活動、睡眠和醒來時間都在日記中自我記錄。幾乎每名參與者都記錄了20個白天和7個夜間的自動血壓測量值。為了確定夜間的測量時段,患者自報他們入睡和醒來的時間。所有其他讀數都被定義為白天的測量值。
研究人員每年通過電話或診所就診進行隨訪,總隨訪時間為2~7年。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者心血管疾病事件(包括心臟病發作、腦卒中、心力衰竭和死亡)的發生率,考察與血壓變化有關的心臟事件的發生和時間,以確定是否有任何相關性。在隨訪期內,總共發生了306次心血管事件,包括119次腦卒中、99次冠心病診斷和88次心力衰竭診斷。
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睡眠期間的血壓升高(收縮壓高于白天的收縮壓20毫米汞柱)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的風險顯著相關。那些晝夜節律異常(即睡眠期間的血壓高于白天的讀數)的參與者,患上心力衰竭的風險格外高,并且發生任何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風險也升高了。睡眠期間血壓過低也是有害的。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在夜間收縮壓極度下降時,患腦卒中的風險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