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琚芳,吳菲菲,李祥雯,王志梅,朱啟英
子癇前期(preeclampsia,PE)主要病理特征為高血壓、蛋白尿,發生率為2%~8%,是母兒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2]。凝血級聯反應激活是PE主要致病因素[3]。因此,PE高危患者進行凝血功能相關指標檢測,可直觀體現患者凝血功能狀態,對預測PE發生、及時指導干預預防具有重要價值[4]。血栓彈力圖(thromboelastogram,TEG)可連續動態反映血液凝固變化過程,并提示凝血異常原因,已廣泛用于PE患者的凝血狀態評估[5]。阿司匹林是活性最強的內源性血小板抑制劑之一,已有較多證據表明,小劑量阿司匹林對預防高危人群PE發生有一定作用[6-7]。另有研究證實,母血循環中可溶性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1,sFlt-1)和胎盤生長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比例失衡與PE發病密切相關,可用于PE發生的預測[8]。基于此,現探討小劑量阿司匹林對PE高危患者TEG檢測結果、sFlt-1/PLGF的影響,以期對臨床進一步推廣阿司匹林在高危患者中的預防提供證據,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收治孕12~16周有PE高危因素的孕婦30例作為觀察組,包括年齡≥40歲、抗磷脂抗體陽性、有PE病史,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炎,PE家族史、初次產檢時BMI≥35 kg/m2、首次懷孕、多胎妊娠、妊娠間隔時間≥10年、孕早期舒張壓≥80 mmHg或收縮壓≥130 mmHg,且無其他并發癥、合并癥;年齡20~44(29.15±4.27)歲;孕周12~16(13.94±0.86)周;體質量指數17~27(22.26±1.83)kg/m2;初產婦24例,經產婦6例。同期選取孕12~16周正常孕婦30例作為對照組,排除內科合并癥和其他產科并發癥,如糖尿病、母兒血型不合等;年齡20~42(28.82±3.85)歲;孕周12~16(14.03±0.91)周;體質量指數17~27(22.41±1.95)kg/m2;初產婦22例,經產婦8例。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審字20190319-06號),受試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100 mg/次口服,1次/d,入組后即開始服用,至孕28周。
1.3 觀測指標與方法
1.3.1 TEG參數:于入組時、孕28周取肘靜脈血3 ml,置入含有3.2%檸檬酸鈉0.3 ml的真空抗凝管中,離心后置于TEG分析儀預熱檢測杯中,采用HAEMONET-ICS TEG? 5000型血栓彈力圖儀(美國唯美血液技術公司)檢測凝血反應時間(R值)、凝固時間(K值)、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值), 見圖1。

圖1 TEG描記圖
1.3.2 凝血指標檢測:于入組時、孕28周取肘靜脈血3 ml,離心取血清,采用ACLTOP 300CTS全自動型血凝檢測分析儀檢測凝血四項指標: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
1.3.3 血清sFlt-1、PLGF水平檢測:上述血清3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以美國K&D System公司試劑盒測定sFlt-1、PLGF水平,并計算sFlt-1/PLGF,sFlt-1/PLGF越高,子癇前期風險越高。sFlt-1/PLGF正常參考值:10~14周5.21~57.30,15~19周4.32~26.90,20~23周 2.19~14.80,24~28周 1.01~16.90。
1.3.4 安全性及妊娠結局:記錄觀察組出血相關并發癥,以及2組剖宮產、新生兒窒息、低體質量新生兒發生情況。

2.1 2組TEG參數比較 入組時觀察組R值、K值顯著低于對照組,MA值、α角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入組時比較,治療后觀察組R值、K值升高,MA值、α角降低(P<0.01);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孕28周時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及觀察組TEG參數比較
2.2 2組凝血四項指標比較 入組時觀察組APTT、TT、PT低于對照組,Fib高于對照組(P<0.05);與入組時比較,治療后觀察組APTT、TT、PT升高,Fib降低(P<0.01);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孕28周時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及觀察組凝血四項指標比較
2.3 2組血清sFlt-1、PLGF、sFlt-1/PLGF水平比較 入組時觀察組血清sFlt-1、sFlt-1/PLGF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PLGF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與入組時比較,治療后觀察組血清sFlt-1、sFlt-1/PLGF水平降低,血清PLGF水平升高;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孕28周時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照組及觀察組血清sFlt-1、PLGF、sFlt-1/PLGF水平比較
2.4 觀察組凝血指標與血清sFlt-1/PLGF的相關性 △sFlt-1/PLGF以均值5.99為界,<均值為低水平,≥均值為高水平。Pearson相關性分析,△APTT、△TT、△PT、△Fib、△R值、△K值、△MA值、△α角與△sFlt-1/PLGF均呈正相關(r=0.892、0.788、0.886、0.864、0.867、0.877、0.904、0.893,均P<0.01),見表4。

表4 觀察組入組時、治療后凝血指標變化與血清sFlt-1/PLGF變化的相關性
2.5 安全性及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生出血相關并發癥。2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98,P=0.255),見表5。

表5 2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 [例(%)]
近年來,隨著對PE研究的不斷深入,PE患者凝血功能存在明顯變化,可導致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威脅孕產婦生命安全[9]。相關研究表明,多數PE病理基礎是機體促凝—抗凝系統異常及纖溶—抗纖溶系統平衡失調[10]。凝血四項指標包括APTT、TT、PT、Fib,有文獻報道,相較于正常孕婦,PE孕婦血液高凝狀態更為嚴重,表現為PT、APTT、TT縮短,Fib升高[11]。本研究也發現,有PE高危因素的孕婦APTT、TT、PT降低,Fib升高顯著,提示PE高危孕婦可能已處于血液高凝狀態。由此可知,PE發生可能與凝血功能變化密切相關,了解PE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狀態,對及時指導干預預防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TEG是連續動態反映血液凝固變化過程的指標,包括纖維蛋白形成速率、溶解程度和凝狀彈力度,可對機體凝血功能進行全面評估[12-13]。既往研究證實,TEG可反映PE孕產婦凝血功能及病情嚴重程度,為PE孕產婦病情監測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14]。TEG參數中R值反映凝血因子數量與功能,高凝狀態下R值縮短;MA反映凝血塊最大強度及穩定性;K值、α角均反映血凝塊形成速度,但α角不受低凝狀態影響,更為全面、準確。本研究數據顯示,入組時觀察組R值、K值較低,而MA值、α角較高,提示TEG也可用于PE高危患者凝血功能檢測,此類患者高凝狀態、血凝塊形成速度與最大強度遠高于正常孕婦。
目前,PE較為公認的病因主要包括胎盤淺著床、氧化應激、血管內皮損傷、免疫適應不良等。多數學者認為,PE發病可分為2個階段:(1)絨毛淺著床及血管痙攣引起胎盤灌流降低;(2)孕婦全身血管內皮細胞廣泛損傷,引起多系統多器官不同程度損傷[15-16]。因此,胎盤組織來源的相關生物學標志物可能是PE早期預測的關鍵因子。PLGF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可誘導血管內皮活化增殖、遷移,發揮促血管生成作用,并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增加血管通透性,促進滋養細胞增殖、侵襲。sFlt-1屬VEGF受體,對PLGF有高度的親和力,可下調并抑制PLGF生物學功能,發揮抗血管生成作用。研究顯示,sFlt-1升高可引起胎盤血管構建障礙,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最終導致PE發生[17]。另有報道,孕期血清PLGF、sFlt-1存在動態平衡,sFlt-1/PLGF更能夠反映機體病理生理改變[18]。本研究觀察組血清sFlt-1、sFlt-1/PLGF水平高表達,血清PLGF水平低表達,說明血清PLGF、sFlt-1在PE發生前即發生水平變化,或可作為預測PE發生的有效指標。
阿司匹林是活性最強的內源性血小板抑制劑之一,近年來,小劑量阿司匹林在產科預防PE中的應用逐漸增多,但國內尚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本研究觀察組治療后APTT、TT、PT、R值、K值高于入組時,Fib、MA值、α角低于入組時,提示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改善PE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狀態,對預防PE發生具有積極意義。低濃度阿司匹林能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減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生成,同時對血管壁前列腺素I2合成無影響,進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栓形成,發揮抗凝作用[19]。另外,環氧化酶是炎性遞質花生四烯酸代謝為血栓素A2的催化酶,可抑制炎性反應所致血小板聚集與血管收縮[20]。且發現,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改善PE高危患者血清sFlt-1、PLGF、sFlt-1/PLGF表達,入組時、治療后凝血指標變化與血清sFlt-1/PLGF變化顯著相關。推測阿司匹林對PE高危患者進行預防的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血清sFlt-1、PLGF表達有關。但本研究作為臨床觀察研究尚未明確此過程的具體通路,仍有待后續基礎研究進一步論證。
綜上,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PE高危患者凝血四項指標、TEG參數,調節血清sFlt-1、PLGF、sFlt-1/PLGF表達,預防PE發生,改善妊娠結局。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張琚芳: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論文撰寫;吳菲菲、李祥雯:實施研究過程,資料搜集整理;王志梅:實施研究過程,分析試驗數據;朱啟英:提出研究方向,論文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