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文
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電影研究所原所長。
2021年,中國電影的表現好于預期,全年生產故事片565部,電影票房472.58億元,蟬聯全球票房冠軍,為“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從中央要求、行業實際和觀眾需求相結合的角度看,電影行業或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第一,主流大片更亮眼。電影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是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文藝形式,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識。近年來,電影行業緊扣重要時間節點、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事要事,涌現出《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攀登者》《金剛川》《1921》《長津湖》等主流影片。其中,《長津湖》有超過1.2億人次進影院觀看,票房超過57億元,成為中國影史冠軍。2022年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年,圍繞這一主線,一批謳歌黨的光輝歷程和豐功偉績的主旋律影片正在緊張籌劃、拍攝制作當中。這些體現主流價值的影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有望得到觀眾的認可。
第二,電影類型更豐富。2021年國家電影局發布的《“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要完善電影創作生產整體布局,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穩定產量、優化結構。這一年,《你好,李煥英》主打喜劇+親情,最終票房超過54億元;《唐人街探案3》主打“喜劇+推理”,最終票房超過45億元;還出現了 《我的姐姐》《揚名立萬》等票房黑馬。在政策助推下,2022年,以往較少涉及的題材類型會得到更多關注,鄉村振興題材電影、中小成本藝術電影、戲曲電影、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兒童電影和特種電影等,有望對接各自的目標觀眾群,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格局的生態,不斷提升講好故事的能力,提高電影的藝術感染力和制作水平。
第三,電影市場再領跑。目前,我國銀幕數已達82248塊,為電影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持續蔓延,全球電影市場受到巨大沖擊。這一年中國電影票房產出200多億元,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電影市場發展的“主引擎”。剛剛過去的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472.58億元,中國再次成為全球電影第一市場。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國已經形成“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機制,將疫情帶給各行業的損失降到最低。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2022年,中國電影有望繼續領跑全球電影市場。
第四,影院前景更可期。影院是電影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人民群眾觀賞電影的主要場所,也是實現電影價值、回收電影投資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影院收入大幅降低,相較2010年前后收入高峰時,大部分影院收入下降了約一半。行業越來越意識到,當前最重要的不是加快建設影院,而是要努力提高每個影院的營利能力,避免出現影院倒閉潮。從最近的情況來看,盡管新冠肺炎疫情時有反復,但各地影院并未關門停業。這也給目前處在經營困境中的影院帶來了曙光。
第五,網絡電影更好看。近年來,網絡電影進入減量提質階段。從重點網絡電影的備案數量來看,2021年通過備案的項目大約在3700部,2020年這一數字是4533部。從完成情況來看,2021年共制作完成網絡電影686部,2020年是745部。雖然數量下降了,但社會對于單部網絡電影的投資在上升,目前約為2000萬元。從收益來看,有不少網絡電影的收益在3000萬元以上,最高的能達到5000萬元。2021年出現了“網絡電影春節檔”,觀影人次不在少數??姑涝}材電影《浴血無名川》、公安英模系列電影《掃黑英雄》、扶貧主題網絡電影《綠皮火車》等多元題材網絡電影登陸熒屏,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總體而言,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是中國電影走上新征程、尋求新秩序的一年,全行業應當進一步深化院線制改革,直面各種發展中的問題,規范市場秩序,優化行業環境,持續釋放發展活力;要以優質精品內容創作為內核和關鍵,帶動中國電影走質量型、內涵式的發展道路,邁向質量穩步提升、產業創新升級、保障機制完善的新時代,為實現電影強國夢想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