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上大學之前,你接受過性教育嗎?”
“很少或者說是沒有,也許小學時有一些生理課,但老師不會講得很細,基本一帶而過。”
“其中有讓你印象深刻的知識點嗎?”
“高中生物課上,老師特意穿插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方法講了受精過程,類似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種概念。”
這是一段發生在大學老師和大學生之間的真實對話。在中國傳統教育范疇里,“性”如同洪水猛獸,無論家長還是老師都會談“性”色變,甚至避而不談。但現實的“悲劇”告訴我們,性教育不能被忽視。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傾心打造青春健康教育的“托普樣本”,將學院青春健康教育項目申報為“書記項目”。學院普及青春期健康知識教育,讓“青春健康教育”成為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必修課。
“青春”密碼
北大教授曾經直言:“在教育男孩時要注重‘陽光教育’,而女孩則更需要‘底線教育’。男孩的‘陽光教育’要注重提高規則意識、責任意識、勇氣擔當,女孩的‘底線教育’要注重身體底線、生活底線、感情底線、生命底線。”就在今年,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性教育”正式出現在了法律條文中,獲得了法律層面的支持和保障。怎樣進行合適的青春健康教育,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命題。
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青春健康教育基地”是業內關注的教育熱點。2012年,學院開始籌備青春健康教育項目。2015年成立青春健康同伴社,現有項目負責人1人,指導老師3人,社團學員88人。學院組建了一支以輔導員、專兼職心理教師及學團干部為骨干,專兼結合、師生互補、素質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成立青春健康教育學生社團。社團成員切磋教育活動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培訓、交流,提高青春健康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培訓技能。“學院通過青春健康教育主持人大賽、優秀觀摩評選、教育經驗分享等活動,一批優秀主持人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在教育方式上不斷推陳出新,參與式、啟發式、互動式、娛樂式教育改變了以往單純教導、單向傳授、枯燥乏味的形式,新穎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使青春健康教育成為青少年喜歡參加的教育活動。學院圍繞當代青年的人生觀、道德觀、婚戀觀,直奔性別歧視、避孕流產、性侵行為應對等主題,采用情景模擬、分組討論、小游戲、小節目、戶外活動、觀看影片、健康講座等多種方式,開展心理海報、最美微笑、健康騎行等活動。” 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副處長趙巖告訴記者。
據悉,學院設計制作了青春健康教育宣傳手冊,讓每個學生人手一冊。面向全校各個班級組織巡回演講340余場,受眾師生20000余人。策劃開展“心影互動”心理電影展、“關愛心靈·健康成長”心理健康廣播、“5·25我愛我——珍愛生命·呵護自己”橫幅百人簽字活動、“心聲放飛”5·25心理健康海報設計比賽。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之際,學院邀請蘇州市計劃生育協會、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吳智敏主任醫師,做了一場幫助在校大學生了解艾滋病、性病傳播帶來的后果,保護學子健康成長。每年學院對2000余名學生進行“青少年預防艾滋病”知識問卷調查,從答卷中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艾滋病的危害有較深入的了解,但對艾滋病的預防認知不足,在性健康知識、態度、行為方面存在模糊認識。12月10日,學院又邀請昆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殷嘯俊,進行“女生健康中國行”講座。主講人生動有趣地闡述了意外“傷害”如影隨形、愛情與“艾”情傻傻分不清、艾滋病的危害和預防等熱點問題。
學院開展青春健康教育效果顯著。不僅學生的精氣神發生了變化,教學秩序也明顯好轉,校園和諧穩定妥妥的。2019年學院被評為“江蘇省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被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授牌“國家級青春健康俱樂部”,2021年榮獲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第八批“青春健康優秀結項高校”。日前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王培安一行蒞臨學院調研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參觀學院心理咨詢室、放松訓練室、心理宣泄室、團體輔導室及心理測評室,為學院青春健康教育的后續拓展樹立了信心。
性教育“短板”待補
當今社會,生長發育的提前,已使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這種身心發展的脫節,使青少年難以處理由青春期發育帶來的困惑,并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談“性”色變,是時候該改變了。事實上,青春健康教育,不局限在生理層面,它涵蓋心理、身心、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文明、誠信、道德等多方面因素。更多時候涉及對人的情感的探討,它讓青少年知道人在不同階段感情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感情,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今天,大學生群體艾滋病感染數量高居不下。據業內人士透露,每年約3000名青年學生的命運因為感染艾滋病病毒而被改寫,這個數字觸目驚心。它背后隱含著一個年輕人、一個家庭的悲劇,甚至是一個民族的災難。
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國青春健康教育起步較晚,現有教育體系尚不完善,大學生性教育需要被喚醒。蘇州托普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學生的“防艾”教育,更重要的是價值觀教育,包括對艾滋病的認識、性道德教育、人生觀教育、生命教育,這不能只靠學校舉行一兩次講座,而需要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