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雙減”政策的實施就像調色板和魔方一樣,把孩子們的世界變得多姿多彩,給家長、教師的生活、工作,都帶來很多有意思且引人深思的改變。
延時班的鈴聲響起,孩子們坐在教室里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要求。有的同學一筆一畫地書寫漢字,有的同學皺著小眉頭計算書本上的公式,有的同學聚精會神地背誦英文單詞。遇到疑問時,便走到講臺前,尋求老師幫助。這是出現在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延時班上的美麗情境。
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教育集團根據高新區教育局的部署,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年齡特點,探索“5+2”課后延時服務的有效方式。為保證課堂的高效,每位教師在課堂中精講精練,盡可能多地把時間留給學生,每節課至少留出10分鐘的課堂練習時間。同時引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比如語文學科重基礎規范的養成,重個性化體驗感悟與表達;數學學科提倡獨立探究與合作交流,重視思維訓練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英語學科注重學生體驗,關注學生的語言技能,鍛煉場景運用能力。減負,其實不等于降低教學要求,高新區實小既重視對“尖子生”的培養,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又重視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迎頭趕上。
課堂在變,作業也在變。學校在尊重學生認知和發展學生特長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作業的多樣性、層次性、實踐性、發展性等。每個課時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設計基礎題、開放題和拓展提升題,盡量讓各個區間的孩子都能“跟得上、吃得飽”。考慮到作業的難易梯度上升的同時,在作業形式方面不僅僅讓學生停留在書面程度,更注重讓學生操作體驗、調查探究、合作交流。在前段時間開展的“蘇州市小學數學作業創新案例交流展示活動”中,學校以李駿主任引領的數學團隊斬獲一等獎,充分體現學校在創意作業設計與實施方面結出的碩果。
棋樂融融,彩泥樂樂,童心童畫,有聲世界,靜心書寫,詩詞欣賞,美文誦讀,繪本欣賞等校園七彩課程開展得如火如荼。“桃花塢木刻年畫”“七彩ITI機器人”“七彩擊劍”等100多個校級精品社團,覆蓋所有年級,豐富了延時班的生活,培養“正德篤學、強健創新”的七彩少年。
此外,集團內各校區還開展繽紛社團活動,歌聲與微笑,唱響校園;科技編程,走進奇妙世界;武術表演,綻放傳統文化魅力;模特表演,彰顯少年風采……在“蘇州市青少年數字公民培育計劃”人工智能普及組競技活動決賽中,學校徐樂沛等5名同學獲得50強的“最佳數字小公民”稱號,高新區實小也成為“蘇州市青少年數字公民培育計劃”項目學校。
運動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看著屏幕里播放的動感音樂和視頻,孩子們手舞足蹈地做著室內操。最近鄧尉路校區冬季三項比賽拉開了帷幕,隨著哨聲吹響,孩子們快速揮舞彩繩,踢著毽子,一個個身輕如燕。最考驗集體精神的是跳長繩,三人一組,配合默契,節奏穩健,共同進退。為了鼓勵全體師生到陽光下、操場上、大自然中陶冶身心、強健體魄,高新區實小各校區“出妙招”,有“陽光體育”大課間,有百人竹笛齊吹《龍的傳人》《蟲兒飛》,還有菜籃子工程……各式各樣的精彩戶外活動,讓高新區實小的孩子浸潤在美好溫暖的“雙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