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高度重視外來物種普查工作,在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和部生態總站的有力領導和悉心指導下,建機制、強隊伍、抓培訓、促落實,各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一手抓普查、一手抓防控,多措并舉,建立健全自貿港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體制機制。
一方面著力推進普查工作全面開展:
一是建立工作機制。成立了海南省外來入侵物種普查三年行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聯合資規、生態、海關、林業等部門印發了《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牽頭聯合財政、資規、生態、住建、海關、林業等部門印發了《關于印發海南省外來入侵物種普查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建立了由13 個部門組成的外來入侵物種防控聯席會議機制,成立了由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18 名專家組成的省級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專家委員會,外來物種普查和防控工作協同機制不斷完善。
二是強化隊伍建設。建立第三方技術支撐單位備案管理機制,組建了73 人的省級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技術專家庫,成立了8 支省級普查專家技術指導組駐點市縣開展全程“一對一”指導,建立了一支技術過硬的普查隊伍。
三是狠抓技術培訓。聯合資規廳印發了《關于轉發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面上調查技術規程(試行)的通知》,先后組織召開了7 次省級工作推進會和技術培訓班,并由派出的專家組指導市縣分別召開市縣級技術培訓班,培訓達上千人次,有效提升了市縣普查工作技術水平。
四是加強資金保障。在財政過“緊日子”的情況下努力爭取安排1715萬元省級資金用于開展外來物種普查防控等工作,有力保障了工作開展。
五是強化工作調度。建立了普查防治工作月調度通報機制,已向市縣政府通報工作進展三期,目前看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全省18 個市縣中已有16 個市縣利用省級資金與第三方技術支撐單位簽訂了委托合同并開展普查防治工作,累計完成158 個鄉鎮踏查工作、完成147 個鄉鎮樣地調查工作,完成率約43%。
一方面推動防治工作扎實推進:
一是提高站位,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印發了《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專班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以廳長任首席風險官、分管廳領導任相關領域風險官的工作制度,謀劃了14 個項目,全面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建設。廳長高度重視自貿港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工作,多次深入調研,反復強調要因地制宜,技術先行,拿出治標治本的“海南方案”。針對本省多地水葫蘆蔓延,傳統方法防治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省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通過“植保無人機噴施石蠟油溶劑”防治技術,近年來在15 個市縣成功防除水葫蘆近8856 畝次,推廣防除13500 畝次,并作為先進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六水共治”“清理水浮蓮百日大會戰”等全省水環境治理攻堅行動中,成效顯著。
二是上下協同,防治工作同步開展。印發《海南省2022 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防控和野生植物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全面部署推動防治工作,2021 年全省累計防治紅火蟻74256 畝次、薇甘菊14520 畝次、椰心葉甲64455 畝次、椰子織蛾5550畝次。2022 年以來,各市縣利用省級下達的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經費,在省級專家組的指導下,結合普查工作同步開展防治工作,累計開展外來物種防治約1629 畝。
下一步,海南省將繼續深入實施外來物種普查和防治工作,認真學習先進經驗,多措并舉,掛圖作戰,加強督導指導、強化資金保障、提升科技水平、加強宣傳引導,不斷提升自貿港外來物種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