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黑龍江省啟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以來,省農業農村廳先后組織召開了全省普查工作推進會和普查技術培訓視頻會,指導各地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制定普查方案,強化工作措施,抓住農時關鍵季節,全力推動普查工作高質量開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基本完成兩輪踏查工作,同步開展標準樣地調查、標本制作及鑒定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由廳分管領導擔任組長,廳內各相關業務處站為成員的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組織指導全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科學指導全省13 個市(地)成立普查機構,為工作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組建了由30 余名專家組成的省級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專家組,為普查工作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二是印發普查方案。聯合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六部門,印發《全省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總體方案》。聚焦農業外來入侵植物、入侵病蟲害及入侵水生動物,制定了《全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實施方案》,全省13 個市(地)全部印發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方案。
三是制定參考清單。組織普查專家組收集文獻資料、研究成果、監測報告等,編制完成了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參考清單,共收錄59 種入侵植物、39 種入侵病蟲害、5 種入侵水生動物。
四是推進普查落實。采取“每周一次跟蹤聯系,每半月一次工作調度,每月一次情況通報”的工作方式,實時掌握全省工作進度。印發《關于開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分片技術指導服務的通知》,共分東南西北中五個片區,抽調30 余名普查專家,分片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加快推進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進度。
五是開展田間普查。各地結合農時季節,精心設置踏查路線,合理布設踏查點,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普查工作,準確填報普查管理APP。經調查,各地均發現了部分入侵物種,建立了樣方,開展樣地調查、標本采集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普查成果。
六是開展技術培訓。分兩次召開全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面上調查技術規程培訓班,累計1000 余名干部參加線上培訓。為提升基層普查工作人員標本采集、制作和鑒定的業務能力,采取分類別、分專業開展專題培訓,設置入侵植物、入侵農作物病害、農作物害蟲及入侵水生生物四個專題,共計980 余名普查管理人員及普查技術人員參訓。舉辦三期外來入侵生物科普系列活動,分享最新研究進展和前沿技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