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將職業教育的地位予以界定,并指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建立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可以看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藍圖進行了清晰的勾勒。
平頂山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在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平技人”的接續奮斗下,60多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技工學校到技師學院的跨越,從百人到萬人的突破,從一般院校到位居全省技工院校第一梯隊的升華。面對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提質培優、創新發展的理念,不斷提升學院內涵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傾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養新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
加強內涵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黨建引領,推動學院發展。學院以“內抓管理、外樹形象、鑄就品牌、服務地方”為辦學宗旨,緊抓年度黨政工作要點,對標國家重點技師學院、優質專業建設標準,以促進就業創業、服務企業行業、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將黨建工作與學院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讓黨建工作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定盤星”“強引擎”。
完善硬件,打造品質校園。學院南、北兩個校區實習實驗場地有 5 萬平方米,實習實訓設備總價值超1億元。配置的德瑪機車削中心、五軸加工中心、三坐標測量機等先進的實訓、檢測設備,已經達到了世界技能大賽對競賽設備要求的水平。同時,學院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北校區投資4 500多萬元建設的汽車實訓大樓已投入使用,南校區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綜合大樓也已開工建設。在提升硬件的同時,學院不斷加強內涵建設,不斷向質量發展、精細發展方向持續探索。
鍛造作風,提升能力素質。學院以“提升能力、鍛造作風、實干立身、爭先出彩”為主題,將各項工作同“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度融合,在學院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扎實推進“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大力開展中層干部專業化能力培訓,讓干部學有專長、術有專攻;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最美學生”系列宣傳報道,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崇德尚技的文化氛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文化引領,促進內涵提升。文化是學院發展的靈魂,學院以黨建帶團建,加大學院文化建設力度,以校風校訓為引領,打造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主題的特色校園文化;開足開齊體、音、美等美育課程,開展豐富多樣的文體活動,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立德樹人關鍵課程,大力推進課程思政,逐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傳授、技能培養的融合統一;加強校園學風、師德師風、校園文化建設,爭創河南省文明校園標兵,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創新辦學模式,打造特色職業教育品牌
中考失利的王子壯進入學院學習,最終光榮地站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數控車項目的冠軍領獎臺上,并獲得河南省技術能手、全國“最美中職生”等榮譽,成功“逆襲”。畢業后,他留校任教,成為一名實習指導教師。
王子壯的成長成才故事,在學院的畢業生中并非個例。近年來,學院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養出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學院加大對預備技師的培養力度,2022年,學院招收高級工及預備技師3 000余人。
踐行知行合一,深入進行教改教研。學院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核心,將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緊密結合,將實訓內容與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與行業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先后成立平頂山技師學院潤澤餐飲學院、宇通汽車產業學院等,采用校企共同培養教師、共同開發教材、共同制定課程內容、共同開展技能大賽等多種合作形式,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堅持項目帶動,積極申報國家、省級項目。2022年,學院成功申報了省級“一體化”教學示范基地項目、省級世界技能大賽重點賽項提升項目等6個全民技能振興工程項目,入選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階段建設院校,將強化項目帶動,勵志篤行、開拓創新、不斷突破的內涵發展之路走穩、走實。
加強軟硬件設施建設,打造智慧校園。學院借助“釘釘+泛微”平臺,建立“公文管理”“黨務服務”“合同管理”“日常工作”“考核與請假”“為您服務”6大類29個流程,讓信息多跑路,讓教職工少跑路。做到教室智慧黑板全覆蓋,結合“智慧校園平臺”軟件技術,與大門、宿舍先進門禁系統構建新型教學管理平臺,實現了信息化辦公、智能化教學、數字化管理。
勤學苦練,技能大賽實現新突破。學院依托校級技能大賽平臺,選拔優秀選手,建立技能大賽人才梯隊。2022年3月,學院開展了第十一屆技能競賽月活動,928名師生參加38個項目的技能比武,營造了精益求精的學習氛圍。在河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平頂山市選拔賽中,學院4個項目均獲得第一名,代表平頂山市參加河南省總決賽,并在河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銅獎1人,優勝獎16人,成績可賀。學院1名學生獲“技能雛鷹”助學金。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科研能力。學院通過組織教師開展教學能力提升培訓、落實專業教師每年下企業實踐制度等,培養既上得了課堂又進得了工廠、集理論與實訓于一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2022年,學院現代制造系技術攻堅服務團隊被平頂山市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1名教師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輕工技術能手”稱號;2名教師被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省級名師培育對象,3名教師被評為省級骨干教師培育對象;在第四屆河南省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中,學院2名教師獲得二等獎、2名教師獲得三等獎。 在2022年全省技工院校公共課、財經商貿類及焊工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5名教師獲獎;學院所申報的市級調研課題申報中,19項獲獎;2名教師分別獲平頂山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服務地方經濟,彰顯職業教育擔當
凸顯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院充分發揮技能人才培養優勢,采用工學一體化教育教學方案,學生在“仿真實習工廠”邊學邊練,入校便成為“準職業人”;“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練就學生過硬技能,并形成了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培養人才目標的機制,使學院成為鷹城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
產教融合,與城市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學院緊緊把握城市產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與平高集團共建綜合能源服務管理專業,與中汝廷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陶瓷藝術與工藝專業;開設民宿運營與管理專業,助力平頂山市鄉村振興;在平高集團等大型企業構建30多個穩定實訓基地……全力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儲備高素質技能人才。
服務社會,為發揮效能勇擔當。學院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在魯山縣堯山鎮上坪村建設河南省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與此同時,深入貫徹落實“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要求,采用建章立制,示范引領,統籌協調凝聚合力;聚焦創新,科學謀劃,校內校外同步推進;夯實基礎,增促就業,校企合作提質增優,培訓技能人才15 000余人;與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合作共建“法治教育實踐基地”,與平頂山市司法局合作共建“市社區矯正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基地”,助力平安鷹城建設;發揮專業特色,積極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利用家電維修志愿服務隊和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特色引領,廣泛開展技能扶貧、愛心捐贈、無償獻血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在社會服務工作中沖鋒上前、勇于擔當。
奮進新時代,技能創未來。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指明了今后發展的方向,學院將把握機遇,堅持高質量發展,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定信心,努力培養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能堪當時代重任的高技能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平頂山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