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婷,翟丹妮
(南京郵電大學 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3)
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將文化產品產業鏈上下游直接聯系了起來,將原本各自為營的文學、游戲、影視等應用融合在一起,并打造IP 技術群,生成泛娛樂使用傳播平臺,實現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多領域共生。泛娛樂概念提出后,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與支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將文化建設提升至更高層面,因此泛娛樂產業應在國家支持下轉變視角,與國家文化強國戰略結合起來,利用網絡提升質量,重視效率,開發泛娛樂行業新的形態及商業模式[1]。
就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看來,國民經濟要獲得更高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產業的助力,而文化產業中,泛娛樂企業占據重要地位,但我國泛娛樂企業中還存在不少負債經營的單位,并且企業規模存在普遍偏小的情況,所以泛娛樂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還處于較低水平,其經營效率對泛娛樂產業當前發展狀況和未來發展道路,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而當前針對泛娛樂企業經營效率的相關研究也較為少見[2]。本文將根據我國泛娛樂產業的發展現狀,從投入產出的角度,對我國泛娛樂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進行實證研究,希望借此能找出改進的方法,增強我國泛娛樂產業發展活力、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增強我國文化輸出的實力。
已有的關于泛娛樂產業的研究,主要從理論的層面展開,相關研究涵蓋了泛娛樂產業高質量發展、融合發展、數字化發展、泛娛樂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等各個方面[2],如姚凱波和楊海平(2019)[3]闡述了泛娛樂產業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當是以平臺、用戶和內容為基礎。唐璐喬(2019)[4]認為數字化與泛娛樂衍生出的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因為其存在著無限的可拓展性以及文化親民性,因此數字化與泛娛樂產業的融合將會成為最具盈利前景的產業,其中包括數字游戲產業、數字動漫產業、數字影音產業等。相比之下,泛娛樂產業在實證方面的研究較為欠缺,而泛娛樂產業與其他類型的產業有所不同,該產業具備獨特性,其在發展的過程中具備前沿性,因此對泛娛樂企業經營效率的實證研究必不可少,有助于發現其經營過程中的不足,從而及時做出調整[5]。
根據現有文獻分析,DEA 模型是衡量企業經營效率的常用方法之一,劉冰峰和王笑梅(2019)[6]通過DEA 的測算,文化傳媒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引起決策單元無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純技術效率低下,由于純技術效率的下降導致了31 家公司的經營效率出現了小幅度下降,說明其存在明顯的投入冗余,應當及時做出調整。而在傳統DEA 模型基礎上發展的DEA-malmquist 動態模型也在測算企業經營效率時被廣泛應用[7]。郭淑芬等(2014)[8]通過DEA 模型和malmquist 指數,對文化產業的經營效率進行了測算,得出文化產業經營過程中,容易忽視技術進步的重要性,多依賴于技術效率提高其生產率,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文化產業存在特殊性,對別的產業依賴性較強,自主技術進步相對較難。
目前學者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文化傳媒類的企業,而忽略了新興的、更符合時代發展的泛娛樂產業,雖然泛娛樂產業與文化傳媒產業有密切聯系,但泛娛樂產業與傳統的文化傳媒類企業之間還存在很大不同,并且目前學者對泛娛樂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大多聚焦于傳統的財務指標維度,對于企業的靜態和某一段時間內動態績效整體性的實證研究還比較欠缺[9]。因此,對于泛娛樂類企業經營效率方面的實證研究還較為匱乏。
針對上述文獻不足的問題以及我國泛娛樂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基于DEA 模型的泛娛樂產業的效率評價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將使用DEA-malmquist模型,基于企業視角從動態與靜態角度來測算12 家泛娛樂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可以進一步分析泛娛樂企業經營效率的現狀與影響因素,從而提出泛娛樂企業經營效率的提升路徑。
DEA 是通過投入與產出的數據來評價不同企業(DMU)之間的差異,是基于生產理論,算出決策單元有效性的數學規劃模型估[10]。本文利用投入導向的BCC 模型得出靜態效率值,并將其與規模報酬階段相聯系,具體模型如下:


式(1)中,X、Y 分別表示DMU 的投入和產出向量;θ 為決策單元的相對綜合效率值。模型計算出的效率值為綜合技術效率(Crste),可進一步分解為規模效率(Scale)和純技術效率(Vrste)即:

Malmquist 指數能更好的刻畫面板數據相對效率的動態變化情況,是由Malmquist(1953)[11]作為一種消費指數而提出的,Malmquist 指數能更好的刻畫面板數據相對效率的動態變化情況,后來被應用于生產率變動的測算[12-13]。Malmquist 指數包括技術進步變化(TEC)、純技術效率變化(PEC)、規模效率變化(SEC),具體模型如下:

式(3)中,Dt(Xt,Yt)與Dt(Xt+1,Yt+1)分別表示t與t+1 期的投入產出在t 時期的效率,Dt+1(Xt,Yt)與Dt+1(Xt+1,Yt+1)則分別表示t 與t+1 期的投入產出在t+1 時期的效率。
本文選用的數據來源于同花順財經網,樣本中不包含非正常營業狀態的樣本,如ST、*ST、S*ST 的公司,最終選取了12 家上市公司,以2017—2020 年的數據對泛娛樂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進行探討。
泛娛樂上市公司投入產出指標的選取兼具數據的有效性與可得性,確定了以下指標(見表1)。

表1 泛娛樂上市公司經營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1.投入指標。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能體現出營業過程中成本投入情況。總資產包含了企業的各項資產,能夠較好的反映企業配置與資源運行情況,符合泛娛樂企業的發展特性。
2.產出指標。當前,泛娛樂企業盈利差異較大,營業收入能反映泛娛樂企業的經營成果,是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體現,能夠展現泛娛樂企業的價值。凈利潤不僅可以體現出公司的整體盈利水平,還能體現出企業投入產出效率和管理水平。
由于部分決策單元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虧損的情況,所以本文首先通過SPSS 軟件將“凈利潤”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再通過DEAP 2.1 軟件對泛娛樂12家上市公司4 年的數據進行了處理分析,運行是基于規模報酬可變、投入為導向的BCC 模型,得出各決策單元的效率評價結果。
1.綜合技術效率。綜合效率是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效率,各項效率的平均總和,是企業處于當前條件下,所可能達到的最大的產出比率,可判斷決策單元的生產是否處于最優規模,即資源的投入使用效率是否達到最優,綜合效率值越高,投入資源的利用越充分,決策單元的規模越合理。
表2中可以看出,2017—2020 年綜合技術效率達到有效水平的企業保持在3~6 個,有近40%的樣本公司綜合效率低于0.8 的水平,綜合效率能一直維持在0.9 以上的企業僅有3 家,5 家企業的綜合經營效率水平四年間一直低于0.8 的水平。企業之間效率值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效率值最高的為1,最低的僅有0.299,這表明我國部分泛娛樂上市公司存在著DEA 相對無效的現象,但這種現象與泛娛樂企業處于發展初期的情況相吻合,企業在營運與管理方面并沒有太多的相關經驗可以借鑒,只能依靠企業自身的摸索,并且需要管理營運與技術等方面相互磨合。因此這些企業對于資源的投入,無法做出敏感及時的反應,造成探索階段大部分公司的效率值不高。但樣本企業中,掌閱科技和快手在四年期間的綜合技術效率均表現為有效,說明這兩家企業的經營效率在業內始終保持領先水平,可參考借鑒。

表2 2017—2020 年樣本企業分析結果
2.純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是綜合技術效率的一個分解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在相同規模投入下,測算出實際產出與最大產出間的比例關系,其數值越接近于1,表明該企業技術和管理能力越有效。
表3 中可以看出,2017 年我國12 家企業的純技術效率為0.910,2018 年該值下降至0.845,隨后兩年逐年上升,2020 年上升至0.867,但不僅未達到生產前沿面,還未能達到2017 年的水平,反映出我國泛娛樂企業的管理和技術能力仍需改進。2017—2020 年四年間,純技術效率有效的企業只在2017年達到了9 家,隨后三年一直保持著6 家,其中閱文集團、掌閱科技、三七互娛、網易游戲和快手五家企業在四個研究時段的純技術效率一直保持有效,表明其技術與管理能力在國內泛娛樂企業中一直保持領先水平。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四年間的純技術效率均低于規模效率,因此,制約泛娛樂企業效率提升的關鍵在于管理和技術因素。

表3 2017—2020 年樣本企業純技術效益分析結果
3.規模效率分析。規模效率是綜合技術效率的另一個分解指標,能夠反映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投入規模是否有效。
從表4 可以看出,2017—2019 年,規模效率從0.933 逐年增長至0.990,但在2020 年卻又下降至0.909,未能達到企業經營的最優規模。四年間規模效率有效的企業保持在4~7 個,其中掌閱科技和快手這兩家企業在四年期間的經營規模效率都達到了最優,可供其他企業參考。從2020 年的具體數據來看,經營規模效率有效的企業為掌閱科技、三七互娛、快手和奧飛娛樂,表明這幾家企業可繼續在經營過程中保持當前的投入規模。還有8 家企業未達到有效規模,閱文集團、愛奇藝、網易游戲、騰訊云音樂和虎牙直播的規模效率低于純技術效率,這幾家企業應適當調整經營過程中的投入,限制其經營規模的主要因素為規模效率;華誼兄弟和奧飛娛樂的規模報酬呈現遞增,表明這兩家企業可適度增加投入,從而接近最佳規模;而其他企業都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的狀態,也應當合理規劃投入。

表4 2017—2020 年樣本企業規模效益分析結果
運用DEAP 2.1 軟件對12 家泛娛樂上市公司的Malmquist 生產率指數進行分析,得到其泛娛樂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動態變化情況(見表5)。2017—2020年全要素生產率指數一直在上升,且在2018—2019年實現了增長突破,效率值達到1,保持了有效水平。

表5 2017—2020 年泛娛樂企業Malmquist 指數及其分解指標
從分解指標來看,純技術效率指數在四年間一直上升,雖增幅較小,但在2019 年之后達到了大于1 的水平,保持有效;規模效率變化指數在2017—2019 年間一直保持上升勢頭,2018—2019 年達到有效水平,但在2019 年之后數值變小,且效率值小于1,未能達到有效水平;技術進步指數在2019—2020 年一直有所增長,也在促進著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從表5 中也可以看出,泛娛樂上市企業4 年間平均綜合技術效率為0.968,水平較高;而綜合技術進步指數在2017—2019 年間有所上升,且達到了大于1 的水平,在2018—2019 年時保持有效,但是在2019—2020 年期間卻又有所下降,效率值未能達到1,變化幅度與規模效率保持一致,純技術效率水平雖一直在增長,但綜合技術效率仍然因為規模效率的下降而有所降低,可見,造成綜合技術效率水平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規模效率水平的變化。由此不難看出,規模的大小對泛娛樂上市企業效率的提升有著很大的影響。不僅規模大小,大部分泛娛樂企業在核心技術上同樣需要努力,從而提高純技術效率。當然,三項效率的平均值均沒有達到完全有效,說明泛娛樂上市企業的經營效率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結合靜態和動態效率對12 家泛娛樂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了綜合評價。DEA 結果表明,總體經營效率水平較低,大部分企業未達到效率的前沿面;Malmquist 指數結果表明,泛娛樂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產率在2017—2020 年的平均增長率為-3.6%,主要因規模效率不足導致全要素生產率負增長。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幾點建議。
泛娛樂企業應協調與其他公司或產業之間的關系,提升泛娛樂上市公司的綜合效率。在產業升級和區域市場發展過程中,消費結構的重心將會不斷向通訊、交通和電商方向轉移,對于泛娛樂產業是相當有利的,可以開發新的泛娛樂形式,豐富泛娛樂產品展現形式的同時,增強市場競爭力,與其他企業合作共贏,提高泛娛樂公司經營效率。
泛娛樂上市公司仍需將技術發展放在首位,加大對技術研發投入。技術投入一直是一家公司投入要素的主要成分,技術進步在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以及增強競爭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引進外商投資時,還可以學習外商的先進技術及其開發和企業管理模式,以此來充實企業自身的發展內容。
泛娛樂上市公司需要創新投入方式,提高規模效率。規模效率較低的泛娛樂企業可通過組建產業集團,擴大公司規模,集中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或通過重組、兼并等方式,實現泛娛樂產業的規模化、集群化發展。近幾年部分泛娛樂上市公司的規模效率呈下降趨勢,表明公司運行效率在偏離最優規模,因此各公司應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同比例增減投入要素,避免盲目縮小或擴大生產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