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閱讀經驗,精神成長
語文學習任務群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注重學生制訂閱讀計劃、掌握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悟、自我反思改進等主體性閱讀經驗的積累;關注學生是否完整閱讀作品,能否全面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整體鑒賞作品藝術價值等,旨在引導學生自主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讓學生真正走進經典、沉浸經典。
整本書閱讀與傳統的語文學科教學有一定的區別,閱讀內容的選擇、課內外閱讀時間的協調、閱讀與評價方式的確定等都需要從課程角度重新思考。筆者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要求,結合長期以來基于單元整體教學思想的整本書閱讀實踐,以《西游記》《駱駝祥子》《格列佛游記》三本書為例,從指向閱讀習慣培養的閱讀計劃制訂、在多樣的分享交流表達中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喚醒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主體意識三個角度,分享“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在教學中的實踐路徑。
一、指向閱讀習慣培養的閱讀計劃制訂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閱讀成為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在快樂的閱讀中學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提高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素養。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斷在閱讀實踐中培養選讀好書、讀思結合、分享交流等閱讀行為,就能逐步養成自覺的、良好的閱讀習慣。整本書閱讀習慣的養成如果能立足于閱讀計劃的制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有些名著體量大,比如《西游記》大約有87 萬字、《水滸傳》大約有104 萬字,且文白相間;有些名著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距離,比如《朝花夕拾》《紅星照耀中國》等。如果學生能制訂合理的整本書閱讀計劃,就可以減少雜亂無序、拖拉放棄、缺乏毅力等問題的出現。因此,提前規劃、師生協同、多維度制訂閱讀計劃,將有助于整本書閱讀的整體推進。以《西游記》為例。
學生立足于自己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等,從閱讀要求、內容、進度、方法等方面自主制訂閱讀計劃,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比如,作業總量較大時可以減少當天的閱讀量,反復品讀精彩片段,選擇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與原著進行比較,通過與同伴分享交流及時反思等。整本書閱讀開始前學生就制訂閱讀計劃,明確閱讀目標,可以為系統地進行整體閱讀、專題研讀,以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基礎。
教師需要綜合考慮課程標準、教材要求、名著內容、學生情況等因素,指導學生制訂適切的閱讀計劃。比如,根據課標要求確定不同類型的閱讀書目,必讀與自選、課內與課外的協調,學生閱讀進程的及時調控,學習資源和測評工具的選擇與設計,多樣讀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以及教師閱讀習慣與學生習慣培養的協調等問題,教師需要在學生閱讀之前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設計,才能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的閱讀能夠整體推進并卓有成效。
學生自主制訂閱讀計劃,教師制訂相應的指導計劃,二者在整本書閱讀開啟之前達成共識,在閱讀過程中互相協調,確保學生完整地閱讀作品,有助于學生在具體、有趣的讀書活動中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育持久閱讀的意志品質,積累閱讀各類經典的經驗。
二、在多樣的分享交流表達中積累整本書閱讀經驗
新課標推薦的革命文學作品,以及古今中外的詩歌集、小說、散文集等文學名著,無不展現千姿百態的社會風俗和人文風景,凝聚作家對社會、人生、時代的深刻思考,這些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場景、語言表現出獨具匠心的藝術魅力。學生閱讀整本書時,“借助多種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交流研討閱讀中的問題”,在多樣的言語實踐活動中逐步積累整本書閱讀的經驗,提升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能力,實現“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目標。
比如,《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的典范,也是陪伴學生度過了美好童年的經典,有趣的降魔除魔故事、生動的神佛妖魔形象,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學生在幼兒、小學階段可能只進行了單篇閱讀,或者閱讀的是繪本、精簡版,沒有閱讀原著,閱讀的碎片化和思維的碎片化使得學生難以真正領略到原著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初中階段閱讀整本書,可作為一個單元學習任務進行整體設計,以“‘西游故事大家說”為閱讀任務,以“破譯‘西游密碼”為閱讀情境,以深入探究人物的象征意義、主題的文化內涵以及豐富的想象力等為閱讀內容,學生通過細讀、精思、鑒賞,在豐富的交流活動中逐步提高文學閱讀與鑒賞能力,積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的閱讀經驗。
我們設計了四個活動:一是“神魔”話題論壇,每周選擇一個話題撰寫閱讀心得,網絡投票評選“閱讀心得人氣王”;二是“西游”神魔故事比賽,通過編寫提綱、繪制思維導圖等方式,重點講述取經團成立、取經過程中降魔除妖的精彩故事;三是評選故事的魔力指數,比如最魔幻故事會、妖魔神佛排行榜、兵器魔力大對決、奇國異俗示意圖等,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匯報;四是“西游”故事新編,比如取經歸來、我們班(家)的“取經團”等,并用多種形式分享。學生在豐富的交流活動中分享各自獨特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聯想,在共讀分享中積累閱讀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的經驗。
再如,《駱駝祥子》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老舍先生在《駱駝祥子》結尾處這樣寫道:“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那么,祥子是否也是“大約”“的確”被埋起來了,還是會有其他的出路?師生共讀《駱駝祥子》,走進祥子的悲歡人生,看一看老北京窮苦社會的世俗風情,說一說祥子的最后結局。在這樣的閱讀情境中,學生聚焦主人公命運的三起三落、周圍人物組成的社會之網以及作者對被毀滅者的深切同情等,進行專題探究、深度閱讀,體會老舍作品的深刻性、藝術性,積累現實主義作品的閱讀經驗。
我們設計了四項活動:一是編寫回目,根據每章主要內容編寫24 章回目,并繪制思維導圖,厘清人物關系及人物形象特點;二是“老北京人物面面觀”,精讀人物描寫段落,自選角度探究,比如祥子的三起三落、酸甜苦辣說虎妞、京城“洋車夫”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三是“生存,還是毀滅”,摘錄、品讀作者關于人物命運的經典語句,思考祥子的結局,以討論、辯論、演講等方式匯報,深入探究祥子的悲劇原因;四是“走近‘祥子們(任選一項)”,通過閱讀《阿Q 正傳》《城南舊事》《堂吉訶德》《老人與?!返冉浀洌骄俊跋M迸c“幻滅”的關系等話題,并撰寫小論文。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交流、表達活動中,看到了一個具有優良品質、美好理想的普通勞動者在一連串無情打擊的逼迫下走向墮落;感受到祥子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他個人不覺醒的悲??;領略到老舍先生用通俗而靈動的語言、虛虛實實的故事情節,為讀者展開的一幅老北京社會風俗畫,刻畫了一群在希望與幻滅中掙扎、墮落的底層人物。學生也可以進一步關注新時代普通勞動者的生活,比如出租車司機、外賣小哥、流水線工人等,嘗試創作小小說,評選最佳創作獎。學生借助快速通讀、專題精讀的方式迅速掌握名著主要內容,深入名著思想內核,并在橫向比較閱讀中將一個人拓展到一群人,從經典走向生活,拓寬了閱讀視野,提升了思維的寬度與深度,形成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積累了現實主義小說的閱讀經驗。
又如,《格列佛游記》不僅是深得孩子喜歡的兒童讀物,也是作者斯威夫特對英國統治階級的宣戰書,更是對未來理想國描畫的美好藍圖。那么,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到底哪個國家是格列佛理想中的王國?他的理想國探尋之旅意義何在?師生共讀《格列佛游記》,跟著格列佛去探尋理想國,看一看十八世紀的英國作家對理想社會作出的思考與努力,并穿越時空隧道,與古今中外的理想國探尋者對話,創建自己的理想國。學生跟著格列佛探尋理想國的過程,是積累諷刺小說閱讀經驗的過程,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設計了四項活動:一是“游記連連看”,通過概括故事梗概,撰寫幾則游記,突出經典情節,小組合作編寫游記集,在班級群、班級墻報展示;二是“跟著格列佛游四國”,設計問卷調查表,分別梳理四國的風土人情、游覽體驗等,比如最有趣的國家、最驚險的旅程、最奇妙的人物、最荒誕的事情、最討厭的地方、最精彩的描寫等,并批注精彩段落,結合背景資料初步探究情節的幻想性和現實的真實性相統一的特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評選最佳展示者;三是“格列佛的理想國”,比較分析“格列佛的理想國是哪一國”,模擬訪談斯威夫特、格列佛、四國代表人物或者笛福、魯濱孫、柏拉圖、托馬斯·莫爾、陶淵明等,在對話中體會作品的諷刺力量和作者探尋理想國的意義,評選最佳講述者;四是“我的理想國”,自主梳理社會生活中的離奇現象或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成長煩惱,撰寫“我的理想國”,文體不限,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評選最佳表現獎。瀏覽與精讀、梳理與探究、比較與表達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了解名著的基本內容之后,通過知人論世讀經典,讀出經典蘊含的深刻的思想內涵、獨特的藝術形式,并在與現實生活勾連的過程中享受經典閱讀的愉悅體驗,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喚醒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主體意識
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多樣的活動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僅主動建構有效的深度閱讀整本書的路徑,還能在深度閱讀中自主探究,在分析比較中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實現核心素養和精神世界的共同發展。
在閱讀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閱讀任務,能有效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根據初中生身心特點設置的讀書活動,避免了方式雷同帶來的閱讀疲勞,讓學生在不斷翻新的閱讀活動過程中始終保持閱讀耐心、思維活躍。比如有的學生在閱讀開始時說:“小學讀過了《西游記》,初中再讀整本書覺得不少情節很熟悉,稍微翻翻就可以了?!钡钱旈喿x結束時,學生又說:“小學閱讀比較粗略,沒想到初中名著閱讀有這么豐富的活動。在活動中我似乎成為師徒中的一員,與他們一起走在了取經路上,尤其令人著迷的是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神奇有趣的八十一難、取經過程的現實意義。這樣的經典值得一讀再讀。”也有個別放棄整本書閱讀的學生,在看到其他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時說:“這樣大部頭的名著,其實就是學習路上的一難,別的同學能堅持到底,取到屬于自己的閱讀真經,而我卻早早地放棄了。幸運的是后面還有機會,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失敗的體驗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成長經歷,更能促進學生增強整本書閱讀的主動意識,為今后的主動閱讀增加動力。
具有挑戰性的專題探究,能促進學生深度閱讀,提升思維品質?!恶橊勏樽印反蠹s21 萬字,白話文,學生閱讀起來比較從容。24 章回目的編寫讓學生主動沉浸閱讀,關注主要內容、重要情節、經典細節;“生存,還是毀滅”的話題論壇,讓學生不僅能深度閱讀,而且思維、審美能力也得到發展,哲思性感悟更深刻。有一位學生在續寫《駱駝祥子》時,抓住文章中的一處細節,即曹先生逃亡前反復叮囑祥子教太太千萬帶著“ 書房里那幾張畫”,學生據此設想“墮落后的祥子無路可走—去曹先生家偷那幾張畫賣了—曹先生懷疑祥子—祥子繼續吃喝嫖賭—祥子被人盯上,錢被偷了—祥子被人毒死棄之樹林”的曲折情節,并仿照老舍先生的筆法,細膩而又深刻地解答了祥子結局是“生存,還是毀滅”的疑問。而從《駱駝祥子》《紅巖》到《創業史》的三書聯讀,讓學生拓展視野,打開思路,縱橫交錯地思考希望與幻滅、時代與命運、個人與集體、利己與利人的辯證關系。最后的單元測評“我把‘祥子演給你看”,更是打通了作品與學生的生活。學生不僅將作品中的祥子演繹給大家看,更關注新時代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命運,用經典形象照亮現實和未來。
用“我”的方式表達閱讀體驗,享受自我創造的愉悅。隨著沉浸式閱讀、多角度深入對話、思想觀點爭鳴,學生在主動參與、深度探究、多維思考的基礎上,更加積極地、有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發現、理解,真正在閱讀中學會了閱讀,在表達中學會了表達。比如,學生在探尋格列佛理想國的過程中思考忠誠、尊嚴、平等、生命的意義,在與笛福、魯濱孫、柏拉圖、托馬斯·莫爾、陶淵明等人的隔空對話中自主繪制屬于自己的理想國藍圖。豐富多彩的圖文展示、同伴之間的對話互動,讓學生對社會、人生的思考也向更深處發展,必將對他們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語文學習任務群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在適切的閱讀計劃、多樣的讀書活動、多元的對話交流中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全新的自己,也讓整本書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生活習慣,在閱讀經驗不斷積累豐富的過程中愛讀、樂讀、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