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人社部印發通知,要求事業單位招聘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作為限制性條件。
◎人社部發布規劃,提出到2025年,技工院校在校生保持在360萬人以上。
◎人社部出臺辦法,明確用人單位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責任人員將被列入失信名單。
◎據交通運輸部消息,我國已建成世界級港口群,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
◎交通運輸部等3部門發布通知,明確ETC欠費行為將納入征信體系。
◎交通運輸部會同多部門聯合出臺意見,提出改善貨車司機停車休息條件,將停車服務納入高速公路服務質量考評中。
◎教育部表示,將對各地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等指標進行量化考核。
◎教育部明確,將抑郁癥篩查項目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教育部印發規定,明確高校不得以“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等名義舉辦課程進修班。
◎工信部發布規劃,明確將加大對5G基站、數據中心等重點領域進行綠色化改造的力度。
◎工信部要求,APP共享用戶信息要列出使用目的、使用場景、共享方式等。
◎民政部公布2021年第六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包括中國企業架構協會、華夏文學發展聯合會、中國城市朗誦聯盟、中華生活方式醫學會、中國框畫行業廠商聯合會、中國國家靶場監督協會、中國實用射擊協會、中國船員協會、中國質量認證發展委員會、中國國家質量認證評審委員會等10家。
◎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聯合修訂辦法,要求中、小學校每年組織1次在校學生健康體檢活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通知,要求醫生在開具中藥配方顆粒處方前應當告知患者。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方案,推動省、市優質醫療資源向縣域下沉,力爭到2025年全國至少有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水平。
◎最高人民法院明確,為逃廢債務、逃避執行等目的虛構房屋買賣的,應認定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聯合發文,禁止法官、檢察官與律師不正當接觸交往,包括禁止私下接觸、禁止插手案件、禁止介紹案源、禁止利益輸送、禁止不當交往、禁止利益勾連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護理、康復、家政等生活性服務行業相關專業本科在校生,比2020年增加10萬人。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補齊節約用水基礎設施短板和監管能力弱項,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用水總量控制在6400億立方米以內。
◎湖南省制定辦法,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年度補償限額提高到40萬元。
◎江西省出臺措施,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初中年級不得組織周考、月考、單元考試等。
◎四川省印發方案,不將學歷、論文、外語等作為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
◎福建省上調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傷殘等級為一級至四級的職工,在原標準基礎上每人每月分別增加244元、230元、217元、207元。
◎浙江省發布指引,要求明星不得代言未使用、體驗過的商品和服務。
◎浙江省出臺方案,開展城鄉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動,包括參保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等項目。
◎黑龍江省出臺措施,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授權收集和使用個人信用信息。
◎黑龍江省出臺辦法,明確因遭受野生動物傷害而造成損失的,可依法申請救助。
◎江蘇省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舉報重大環境違法行為最高可獎勵50萬元。
◎海南省出臺司法便民舉措,訴訟費用退費無須當事人申請,由案件承辦法官主動發起,并在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完成。
◎海南省印發辦法,對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等5類人員建立優待證制度。
◎天津市出臺新規,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來天津市投靠子女的,居住滿6個月可申請在津落戶。
◎天津市施行條例,明確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內不得設置員工宿舍。
◎廣東省廣州市發布通知,明確港澳工程專業人才可在內地評職稱。
(本刊編輯部整理)